滑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7677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滑套,其包括收容通孔,所述收容通孔包括相互贯通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部分横截面积,所述第一部分的内侧壁设置有衬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滑套,通过将收容滑杆的收容通孔设置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并将衬套设置于较大的第一部分,固定衬套的效果更好,避免衬套在滑杆移动过程中脱落,降低了使用该滑套的机械设备的故障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配件领域,尤其涉及ー种滑套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エ业的 高速发展,机械设备中活动部件之间都采用滑杆与滑套配合组装,从而保证了二者滑动的效率。现有的滑套都中心具有开孔,滑杆穿置于该开孔并在该开孔之中滑动,为了保证滑杆与滑套之间相对移动的顺畅,通常在滑套开孔的内侧壁设置衬套,提高滑杆与滑套相对移动的顺畅度,然而该内衬容易脱离滑套开孔,造成使用滑套的机械设备出现故障,进而造成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提出ー种新的滑套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衬套固定于收容通孔的滑套。为解决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滑套,其包括收容通孔,所述收容通孔包括相互贯通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部分横截面积,所述第一部分的内侧壁设置有衬套。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衬套为圆环,所述衬套的外侧表面与所述第一部分的内侧表面紧密贴合。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第一部分的横截面为圆形。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第一部分的横截面半径为150毫米。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第二部分的横截面为圆形。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第二部分的横截面半径为50毫米。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衬套的厚度为100毫米。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衬套为铜质材料制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滑套,通过将收容滑杆的收容通孔设置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并将衬套设置于较大的第一部分,固定衬套的效果更好,避免衬套在滑杆移动过程中脱落,降低了使用该滑套的机械设备的故障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有关本技术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滑套的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为滑套,100 ;收容通孔,10 ;第一部分,11 ;第二部分,12 ;衬套,1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例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例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參图I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滑套100,其包括收容通孔10,所述收容通孔10包括相互贯通的第一部分11以及第二部分12,所述第一部分11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部分12横截面积,所述第一部分11的内侧壁设置有衬套13。其中,所述衬套13为圆环,所述衬套13的外侧表面与所述第一部分11的内侧表面紧密贴合。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11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二部分12的横截面为圆形。对应的,配合滑套100的滑杆其横截面也为圆形,从而使得滑杆进入收容通孔10的效率更高,提高了其组合的效率。具体的,所述第一部分11的横截面半径为150毫米;所述第二部分12的横截面半径为50毫米。对应的,所述衬套的厚度为100毫米,从而保证了第一部分11在加入衬套13后,其内径大小与所述第二部分12的横截面的半径相等,从而使得滑杆在收容通孔10之中保持平稳,不会因为添加了衬套13,导致滑杆移动不顺,进而影响滑套100的正常使用。特别的,所述衬套13为铜质材料制备。具体的,所述衬套13通过通过胶粘等方式固定于第一部分11的内侧表面,提高了滑套100的组装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滑套100,通过将收容滑杆的收容通孔10设置为第一部分11与第二部分12,并将衬套13设置于较大的第一部分11,固定衬套13的效果更好,避免衬套13在滑杆移动过程中脱落,降低了使用该滑套100的机械设备的故障率。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ー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100)包括收容通孔(10),所述收容通孔包括相互贯通的第一部分(11)以及第二部分(12),所述第一部分(11)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部分(12)横截面积,所述第一部分(11)的内侧壁设置有衬套(13)。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13)为圆环,所述衬套(13)的外侧表面与所述第一部分(11)的内侧表面紧密贴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11)的横截面为圆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11)的横截面半径为150毫米。5.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12)的横截面为圆形。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12)的横截面半径为50毫米。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13)的厚度为100毫米。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13)为铜质材料制备。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滑套,其包括收容通孔,所述收容通孔包括相互贯通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部分横截面积,所述第一部分的内侧壁设置有衬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滑套,通过将收容滑杆的收容通孔设置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并将衬套设置于较大的第一部分,固定衬套的效果更好,避免衬套在滑杆移动过程中脱落,降低了使用该滑套的机械设备的故障率。文档编号F16C33/04GK202646386SQ20122028637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9日专利技术者钱文明 申请人:无锡市百顺机械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100)包括收容通孔(10),所述收容通孔包括相互贯通的第一部分(11)以及第二部分(12),所述第一部分(11)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部分(12)横截面积,所述第一部分(11)的内侧壁设置有衬套(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百顺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