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7637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2:17
一种折叠接头,其包含一第一接合部、一第二接合部、一转轴及一锁紧装置,该第一接合部与该第二接合部通过该转轴彼此枢接并通过该锁紧装置紧密结合;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合部的周围具有一边缘,且该边缘形成一容置空间。该第二接合部的周围具有一凸起部,且当该第二接合部与该第一接合部结合时,该第二接合部是位于该容置空间,且该凸起部紧密接触该边缘。该凸起部的突出方向与该转轴的轴向实质相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接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折叠自行车的折叠接头。
技术介绍
随着自行车愈来愈风行,许多人都喜欢随身携带自行车。然而,为了方便携带,折叠式自行车就孕育而生。折叠式自行车的骨架(frame)通常也需要对折,以缩小车身。因此,自行车的骨架会利用一个折叠接头,来折叠骨架。市面上有各式各样的折叠接头,例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号M241315即为一例。然 而,这些传统的折叠接头是利用分别具有凹凸接合部的两个连接板,以铰接方式进行接合,来对准并固定折叠接头,以避免两块连接板相对横向滑移错位。然而,上述的传统折叠接头需要在锻造之后再以精准的CNC技术加工,才能形成凹凸位置相对应的两个连接板。因此制造成本相对较高。此外,传统折叠接头的接合面的任何表面磨损都会导致接合面的移动,一旦增加移动也更导致磨损加剧,换言之,传统的接合面是不容许有任何的磨损发生。再者,两块连接板经过加工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涂漆或喷漆加工。一般而言,经过涂漆或喷漆的表面会有厚度,如此一来,传统折叠接头就更需要有精准的CNC技术加工,并保留适当的公差,否则接合面就无法紧密结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容许公差较大的折叠接头。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容许接合表面可有磨损的折叠接头。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接头,其包含一第一接合部、一第二接合部、一转轴及一锁紧装置,该第一接合部与该第二接合部通过该转轴彼此枢接并通过该锁紧装置紧密结合,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合部的周围具有一边缘,且该边缘形成一容置空间;及该第二接合部的周围具有一凸起部,且当该第二接合部与该第一接合部结合时,该第二接合部是位于该容置空间,且该凸起部紧密接触该边缘;其中,该凸起部的突出方向与该转轴的轴向相同。上述的折叠接头,其中该凸起部位于该第二接合部周围的一侧,其中该第二接合部的周围具有一第二凸起部,且该第二凸起部位于该第二接合部周围的相对另一侧,当该第二接合部与该第一接合部结合时,该第二凸起部紧密接触该边缘的另一侧。上述的折叠接头,其中该边缘还包括一对应凸起部,且当该第二接合部与该第一接合部结合时,该对应凸起部为紧密接触该第二接合部的周围。上述的折叠接头,其中该边缘还包括一对应凸起部,且当该第二接合部与该第一接合部结合时,该对应凸起部为紧密接触该第二接合部的周围。上述的折叠接头,其中该对应凸起部是对应于该凸起部,该边缘还包括一第二对应凸起部,该第二对应凸起部是对应于该第二凸起部,该凸起部为紧密接触该对应凸起部,且该第二凸起部为紧密接触该第二对应凸起部。上述的折叠接头,其中该凸起部具有一外表面,且该外表面与水平面形成一角度,且该角度为5 30度。上述的折叠接头,其中该角度为5 15度。上述的折叠接头,其中该外表面从该第二接合部突出的高度为O. 5 3mm。上述的折叠接头,其中该外表面从该第二接合部突出的高度为O. 5^1. 5mm。上述的折叠接头,其中该第二接合部的周围包 括一插销座,该凸起部是位于该插销座。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折叠接头的较佳实施例,显示其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折叠接头的第一接合部与一第二接合部结合后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第二接合部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第一接合部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折叠接头的变化实施例,显示其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折叠接头的第一接合部与一第二接合部结合后的立体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折叠接头I第一接合部10第二接合部20转轴30锁紧装置40插销41边缘ll、llb容置空间12凸起部21、21b、21c 对应凸起部 13、13b、13c外表面211骨架F1、F2转轴间隙31插销座410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请参考图1,其显示本技术的折叠接头I的较佳实施例。折叠接头I包含一第一接合部10、一第二接合部20、一转轴30及一锁紧装置(interlock) 40。第一接合部10连接一边的骨架F1,而第二接合部20连接另一边的骨架F2。第一接合部10与第二接合部20通过转轴30彼此枢接。当第二接合部20向第一接合部10的方向转动,利用插销41与锁紧装置40可使第二接合部20与第一接合部10紧密结合。由于锁紧装置40与转轴30等元件的作动为现有的技术,故未在此多做赘述。本技术的第一接合部10的周围具有一边缘11,且该边缘11形成一容置空间12。第二接合部20的周围具有一凸起部21,该凸起部21的突出方向与转轴30的轴向实质相同。如图I所示,该转轴30的轴向为Z轴方向,凸起部21是从第二接合部20的周围向上(Z轴方向)突出。请同时参考图2,当第二接合部20与第一接合部10结合时,第二接合部20是位于容置空间12,且凸起部21紧密接触第一接合部10的边缘11。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接合部20的周围具有一第二凸起部21b。凸起部21是位于第二接合部20周围的一侧,而第二凸起部21b则是位于第二接合部20周围的相对另一侧。当第二接合部与该第一接合部结合时,该第二凸起部紧密接触边缘的另一侧lib。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接合部10的边缘Ilb还包括一对应凸起部13b,且当第二接合部20与第一接合部10结合时,对应凸起部13b实质为紧密接触该第二接合部20的周围。在此实施例中,第二接合部20的周围仅具有一个凸起部21,因此当第二接合部20与第 一接合部10结合时,凸起部21紧密接触第一接合部10的边缘11,而对应凸起部13b紧密接触该第二接合部20靠下侧的周围。在较佳实施例中,如图I所示,第二接合部20的周围具有两个凸起部21,21b,而第一接合部10的两相对边缘11,Ilb则分别具有两个对应凸起部13,13b。对应凸起部13是对应于该凸起部21,而第二对应凸起部13b则是对应于该第二凸起部21b。因此当第二接合部20与第一接合部10结合时,凸起部21实质为紧密接触该对应凸起部13,且该第二凸起部21b实质为紧密接触该第二对应凸起部13b。凸起部21,21b及对应凸起部13,13b分别实质可以为相同的,然为了方便说明,有时以”第二”说明之,并且标号以”b”区别之,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折叠接头I可以有至少四种实施例。第一实施例为第二接合部20包含一个凸起部21,而第一接合部10则无任何的对应凸起部。第二实施例则为第二接合部20包含分别位于上下两侧的凸起部21,21b,而第一接合部10则无任何的对应凸起部。第三实施例则为第二接合部20包含一个凸起部21,而第一接合部10在相对的另一侧边具有一个对应凸起部13b。第四实施例为第二接合部20包含分别位于上下两侧的凸起部21,21b,而第一接合部10包含分别位于上下两侧的对应凸起部13,13b。虽然图示为第四实施例,但实际上熟知本
者,当可依据上述说明变化出其他各种实施例。凸起部21,21b及/或对应凸起部13,13b可以分别是与第二接合部20及/或第一接合部10—体成型的,也可以是紧密接合的。请参考图3,第二接合部20的凸起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接头,其包含一第一接合部、一第二接合部、一转轴及一锁紧装置,该第一接合部与该第二接合部通过该转轴彼此枢接并通过该锁紧装置紧密结合,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合部的周围具有一边缘,且该边缘形成一容置空间;及该第二接合部的周围具有一凸起部,且当该第二接合部与该第一接合部结合时,该第二接合部是位于该容置空间,且该凸起部紧密接触该边缘;其中,该凸起部的突出方向与该转轴的轴向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金·屋盟仁
申请(专利权)人:盟倍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