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杆管端内外加厚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7679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钻杆管端内外加厚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加厚端壁厚与管体壁厚之比的不同,可分为三次加热、三次加厚或四次加热、四次加厚;所述的每次加厚均为内外加厚;所述的第一次加热,其加热长度至少为550mm;所述的加热温度为1150~1250℃;在完成所述的最后一次加厚之后,对内加厚段与管体过渡的内圆锥段长度进行修磨,使该内加厚段与管体平滑过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使用液压式加厚机的条件下,使钻杆的Miu≥140mm,从而提高了钻杆的疲劳寿命,避免钻杆刺穿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管管端加厚技术。
技术介绍
用于石油钻探的钻杆是按API标准生产制造的。其结构是在钻杆管体两端各对焊一个外螺纹钻杆接头和一个内螺纹钻杆接头。由于管体较薄,为了增加与接头连接处的强度,管体两端对焊部分是加厚的。加厚形式有内加厚、外加厚及内外加厚三种,其中内外加厚是钻杆普遍采用的加厚形式。如图1所示,对于内外加厚钻杆,D是管体外径,d是管体内径,Dou是加厚端外径,dou是加厚端内径。Leu是外加厚段长度,Meu是外加厚段与管体过渡的外圆锥段长度。Liu是内加厚段长度,Miu是内加厚段与管体过渡的内圆锥段长度。R是内圆锥段长度Miu与管体之间过渡的圆角。在以上各项参数中,内加厚过渡区的参数Miu与R非常重要。随着Miu长度的增加以及R半径的增大,内加厚过渡区消失点的应力逐渐减少,应力集中程度逐渐降低,从而提高了钻杆的疲劳寿命,避免管体刺穿事故的发生。由于加厚工艺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当Miu长度增加时,R半径必然增大。因此API标准明确规定,Miu≥76.2mm,而中国石油行业标准更进一步规定Miu≥100mm。但随着国内外油田的开发逐渐转向高开发成熟度油气田中的剩余资源开采,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钻杆管端内外加厚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加厚端壁厚与管体壁厚之比的不同,可分为三次加热、三次加厚或四次加热、四次加厚;采用液压加厚机;所述的每次加厚均为内外加厚;所述的第一次加热,其加热长度至少为550mm ;所述的加热温度为1150~1250℃;在完成所述的最后一次加厚之后,对内加厚段与管体过渡的内圆锥段长度进行修磨,使该内加厚段与管体平滑过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杆管端内外加厚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加厚端壁厚与管体壁厚之比的不同,可分为三次加热、三次加厚或四次加热、四次加厚;采用液压加厚机;所述的每次加厚均为内外加厚;所述的第一次加热,其加热长度至少为550mm;所述的加热温度为1150~1250℃;在完成所述的最后一次加厚之后,对内加厚段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鹏张建伟朱世忠丁维军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