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仿水草型净水装置,该仿水草型净水装置包括曝气主管,曝气主管与曝气支管相连通,曝气支管上均布有水草株茎干,在水草株茎干上分布有叶片,水草株茎干下方设置有树根状刺。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水草株茎干下方设置有树根状刺,安装时只需将根刺插入河床,不需要对河床进行硬化处理。这种安装方式不仅能够大大缩减工程成本,而且不需要改变河床地貌,因此不会影响河流、湖泊的生态功能(如行洪、泄洪等),更有利于水体动植物的恢复和生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处理领域,涉及ー种以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为发展基础的仿水草型浄水装置,可广泛用于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污染治理。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エ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排入水体的エ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也在急剧增加。尤其是流经城镇的河流、湖泊,惊人的污染物排入量早已使之不堪重负,最終变成了 “死河、臭湖”。地表水污染得不到有效解决,便会不断侵蚀人类宝贵的地下水资源。持续恶化的水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是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与城镇污水和エ业废水相比,河水、湖泊虽然属于微污染体系,但其流量大、面积广,同时还肩负着行洪、泄洪、饮用水源以及维持生态等重任,因此具有相当大的治理难度。我国在江河治理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其中人工水草-生物膜浄水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人工水草-生物膜浄水方法是在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基础上,用具有耐污、耐腐蚀、弹性、韧性和柔性很强的材料仿照河流生态系统中的水草设计而成的仿生水草填料,以河道中原有的天然生物菌群作为种源,在其表面经过生物的自然富集形成生物膜,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从而有效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和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对水中SS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于城市河流某些污染严重的河段,水生植物已无法生长,人工水草即替代天然水草安置在河道内,提供细菌栖息生长的场所形成生物膜,培养河道自身的生物环境(包括水体本身的生物环境和河道底泥和两岸的生物环境),并充分利用此生物环境对污染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目的的ー种生物強化修复。该技术通常是将生物膜载体制成水草状固定于河道、湖床或处理池中,水中的微生物聚附在载体表面并逐渐形成生物膜;污水流经时,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收、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近年来,虽然也有一些关于人工水草的文献,但专利技术点大多集中在水草的形状及材料上(如CN200620056287. O公开的辨状水草、CN200520112505. 3中的条束状水草),对于人工水草的安装固定和曝气方式,仍缺乏方便、实用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仿水草型浄水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采用了ー种仿水草型浄水装置,包括曝气主管,曝气主管与曝气支管相连通,曝气支管上均布有水草株茎干,在水草株茎干上分布有叶片,水草株茎干下方设置有树根状刺。树根状刺直接插入河床(湖床)即可实现装置的固定,无需对河床(湖床)进行硬化处理,安装起来非常方便。所述树根状刺安装在水草株茎干的底部,起到固定在河床上的作用,同时固定曝气管的布设位置。所述的叶片由生物膜载体或863纤维束制成。水草株最顶部的叶片距离水面20cm。所述茎干为中空管,水草株中空的茎干与曝气支管相连通。所述的茎干与曝气支管连接处开设有曝气孔。所述的曝气主管的进气端与鼓风机相连。由于本技术的水草株茎干下方设置有树根状刺,安装时只需将根刺插入河床,不需要对河床进行硬化处理。这种安装方式不仅能够大大缩减工程成本,而且不需要改变河床地貌,因此不会影响河流、湖泊的生态功能(如行洪、泄洪等),更有利于水体动植物的恢复和生存。本技术的人工水草株形似鱼腥草、烟株或玉米棵,叶片用片帯状生物膜载体或纤维束生物膜载体(如韩国H2L公司的纤毛状生物膜载体;863科研成果生产的纤维做生物膜载体),能够像水草一祥自然漂浮在水中,吸附微生物。每株水草株上可设置4-10个叶片,具体数目可根据水深调节。通常,水草株最顶部的叶片距离水面约20cm。水草株的茎干可用ABS管制成,既可起到支撑作用,又方便了曝气。茎干与曝气管相连,并在连接处附近设置曝气孔,这样就可以通过曝气管向受污染的水体中鼓入氧气。由于曝气孔处于整个装置的底部,曝气后会使水体形成下浓上淡的浓度梯度,为不同需氧量的微生物种群提供了 优势生存环境。为了进ー步提高处理能力,可在被污染的水体中设置多排水草株,并将各排的曝气支管并联在一根曝气主管上,使之共用一个鼓风机。本技术的仿水草型浄水装置,安装方便、灵活,完成一个水体的治理后可以更换到其它水体去继续使用,大大降低了基建成本。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图I的A-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图2所示,本技术的仿水草型浄水装置,包括曝气主管4,曝气主管4与曝气支管3相连通,曝气支管3上均布有水草株茎干I,在水草株茎干I上分布有叶片2,水草株茎干I下方设置有树根状刺6。树根状刺6直接插入河床(湖床)7即可实现装置的固定,无需对河床(湖床)进行硬化处理,安装起来非常方便。所述树根状刺6设置在水草株茎干I的底部,起到固定在河床上的作用,同时固定曝气支管的布设位置。叶片2由生物膜载体或863纤维束制成。水草株最顶部的叶片距离水面20cm。其中茎干I为中空管,水草株中空的茎干与曝气支管3相连通,在茎干I上接近曝气支管3处开设有曝气孔5。曝气主管4的进气端与鼓风机相连。权利要求1.ー种仿水草型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曝气主管,曝气主管与曝气支管相连通,曝气支管上均布有水草株茎干,在水草株茎干上分布有叶片,水草株茎干下方设置有树根状刺。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仿水草型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片由生物膜载体或863纤维束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水草型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水草株最顶部的叶片距离水面20cm。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仿水草型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茎干为中空管,水草株中空的茎干与曝气支管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仿水草型浄水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的茎干与曝气支管连 接处开设有曝气孔。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仿水草型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主管的进气端与鼓风机相连。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仿水草型净水装置,该仿水草型净水装置包括曝气主管,曝气主管与曝气支管相连通,曝气支管上均布有水草株茎干,在水草株茎干上分布有叶片,水草株茎干下方设置有树根状刺。由于本技术的水草株茎干下方设置有树根状刺,安装时只需将根刺插入河床,不需要对河床进行硬化处理。这种安装方式不仅能够大大缩减工程成本,而且不需要改变河床地貌,因此不会影响河流、湖泊的生态功能(如行洪、泄洪等),更有利于水体动植物的恢复和生存。文档编号C02F3/02GK202643414SQ20122026969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8日专利技术者张会良, 申晓亮 申请人:郑州梦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仿水草型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曝气主管,曝气主管与曝气支管相连通,曝气支管上均布有水草株茎干,在水草株茎干上分布有叶片,水草株茎干下方设置有树根状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会良,申晓亮,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梦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