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机用吊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4462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机用吊车,所述的吊车包括一底座、一第一方钢支撑、一液压装置、一悬臂、一伸缩臂和一吊钩,所述的悬臂包括一第二方钢支撑、一第一连接耳、一第三连接耳和一液压缸,所述的伸缩臂包括一第三方钢支撑、两块连接板、一液压柱塞和一连接杆,所述的悬臂及所述的伸缩臂上分别设置有一滚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升降机用吊车的优点是,悬臂和伸缩臂上带有滚轮,使伸缩臂在运动时摩擦力较小,降低了能耗,同时噪音也较小,能够完全避免悬臂和伸缩臂直接接触,使悬臂和伸缩臂不易生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吊车,更确切的说是一种升降机用吊车
技术介绍
在升降机的底座上加装吊车,能够使用户更方便快速的使用升降机运输搬运货物,这种吊车由于空间的限制常采用悬臂和伸缩臂滑动连接的结构,这种结构使悬臂和伸缩臂相互滑动接触的部分更易生锈,降低了悬壁和伸缩臂的使用寿命,摩擦力较大使吊车的能耗较大,同时这种吊车在运作的过程中噪音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悬臂和伸缩臂上带有滚轮,使伸缩臂在运动时摩擦力较小,降低了能耗,同时噪音也较小,能够完全避免悬臂和伸缩臂直接接触,使悬臂和伸缩臂不易生锈的升降机用吊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升降机用吊车,所述的吊车包括一底座、一第一方钢支撑、一液压装置、一悬臂、一伸缩臂和一吊钩,所述的悬臂包括一第二方钢支撑、一第一连接耳、一第三连接耳和一液压缸,所述的伸缩臂包括一第三方钢支撑、两块连接板、一液压柱塞和一连接杆,所述的悬臂还包括一支撑框和一下支撑滚轮,所述的支撑框与所述的第二方钢支撑的端部相连接,所述的下支撑滚轮与所述的支撑框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三方钢支撑的顶部设置有一安装方孔,所述的伸缩臂还包括一上支撑滚轮,所述的上支撑滚轮与所述的第三方钢支撑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第三方钢支撑与所述的下支撑滚轮相接触,所述的第二方钢支撑与所述的上支撑滚轮相接触。作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安装方孔的大小与所述的上支撑滚轮相适应。因此本技术的升降机用吊车的优点是,悬臂和伸缩臂上带有滚轮,使伸缩臂在运动时摩擦力较小,降低了能耗,同时噪音也较小,能够完全避免悬臂和伸缩臂直接接触,使悬臂和伸缩臂不易生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技术的升降机用吊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的吊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中的吊车的主视图;图4为图I中的悬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悬臂的主视图;图6为图5中的局部示意图A ;图7为图3中的局部示意图C ;图8为图I中的伸缩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的伸缩臂的主视图;图10为图8中的局部示意图B ; 图11为图3中的局部示意图D :其中I、底座;2、第一方钢支撑;3、液压装置;4、悬臂;41、第二方钢支撑;42、第一连接耳;43、第三连接耳;44、支撑框;45、下支撑滚轮;46、液压缸;5、伸缩臂;51、第三方钢支撑;52、连接板;53、液压柱塞;54、安装方孔;55、上支撑滚轮;56、连接杆;6、吊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悬臂和伸縮臂上带有滚轮,使伸缩臂在运动时摩擦カ较小,降低了能耗,同时噪音也较小,能够完全避免悬臂和伸缩臂直接接触,使悬臂和伸缩臂不易生锈的升降机用吊车。如图I、图2、图3所示,一种升降机用吊车,该吊车包括一底座I、一第一方钢支撑2、ー液压装置3、ー悬臂4、一伸缩臂5和ー吊钩6。如图4、图5所示,该悬臂4包括一第二方钢支撑41、一第一连接耳42、一第三连接耳43、一液压缸46、一支撑框44和一下支撑滚轮45,该支撑框44与该第二方钢支撑41的端部相连接,该下支撑滚轮45与该支撑框44转动连接,如图6、图7所示,在悬臂4水平放置时经过该下支撑滚轮45的最高点的切平面高出该第二方钢支撑41的内表面的距离为c,且c大于零。如图8、图9所示,该伸缩臂5包括一第三方钢支撑51、两块连接板52、一液压柱塞53、一上支撑滚轮55和一连接杆56,该第三方钢支撑51的顶部设置有一安装方孔54,该上支撑滚轮55与该第三方钢支撑51转动连接,如图10、图11所示在伸缩臂水平放置吋,经过该上支撑滚轮55的的最高点的切平面高出该第三方钢支撑51上表面的距离为d,且d大于零。如图3、图7、图11所示,在重力的作用下,该第三方钢支撑51的下侧表面与该下支撑滚轮45相接触,吊车吊装重物时,在杠杆的作用下,该第二方钢支撑41的上侧表面与该上支撑滚轮55相接触。该安装方孔54的大小与该上支撑滚轮55相适应。以上仅仅以一个实施方式来说明本技术的设计思路,在系统允许的情况下,本技术可以扩展为同时外接更多的功能模块,从而最大限度扩展其功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升降机用吊车,所述的吊车包括一底座(I)、一第一方钢支撑(2)、ー液压装置(3)、ー悬臂(4)、一伸缩臂(5)和ー吊钩(6),所述的悬臂(4)包括一第二方钢支撑(41)、一第一连接耳(42)、一第三连接耳(43)和一液压缸(46),所述的伸缩臂(5)包括一第三方钢支撑(51)、两块连接板(52)、一液压柱塞(53)和一连接杆(5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臂(4)还包括一支撑框(44)和一下支撑滚轮(45),所述的支撑框(44)与所述的第二方钢支撑(41)的端部相连接,所述的下支撑滚轮(45)与所述的支撑框(44)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三方钢支撑(51)的顶部设置有一安装方孔(54),所述的伸缩臂(5)还包括一上支撑滚轮(55),所述的上支撑滚轮(55)与所述的第三方钢支撑(51)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升降机用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方钢支撑(51)与所述的下支撑滚轮(45)相接触,所述的第二方钢支撑(41)与所述的上支撑滚轮(55)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升降机用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方孔(54)的大小与所述的上支撑滚轮(55)相适应。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机用吊车,所述的吊车包括一底座、一第一方钢支撑、一液压装置、一悬臂、一伸缩臂和一吊钩,所述的悬臂包括一第二方钢支撑、一第一连接耳、一第三连接耳和一液压缸,所述的伸缩臂包括一第三方钢支撑、两块连接板、一液压柱塞和一连接杆,所述的悬臂及所述的伸缩臂上分别设置有一滚轮。本技术所公开的升降机用吊车的优点是,悬臂和伸缩臂上带有滚轮,使伸缩臂在运动时摩擦力较小,降低了能耗,同时噪音也较小,能够完全避免悬臂和伸缩臂直接接触,使悬臂和伸缩臂不易生锈。文档编号B66C23/06GK202643171SQ20122027633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3日专利技术者徐虹影, 刘华峰, 刘炳文 申请人:江苏虹晨液压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降机用吊车,所述的吊车包括一底座(1)、一第一方钢支撑(2)、一液压装置(3)、一悬臂(4)、一伸缩臂(5)和一吊钩(6),所述的悬臂(4)包括一第二方钢支撑(41)、一第一连接耳(42)、一第三连接耳(43)和一液压缸(46),所述的伸缩臂(5)包括一第三方钢支撑(51)、两块连接板(52)、一液压柱塞(53)和一连接杆(5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臂(4)还包括一支撑框(44)和一下支撑滚轮(45),所述的支撑框(44)与所述的第二方钢支撑(41)的端部相连接,所述的下支撑滚轮(45)与所述的支撑框(44)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三方钢支撑(51)的顶部设置有一安装方孔(54),所述的伸缩臂(5)还包括一上支撑滚轮(55),所述的上支撑滚轮(55)与所述的第三方钢支撑(51)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虹影刘华峰刘炳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虹晨液压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