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铆合用模具结构,尤其是指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且铆合牢固的铆合用模具结构。现有铆合用模具结构可参阅附图说明图1,该铆合用模具结构10是手动式,包括有一上模座101、一下模座105、一固定在上模座101上的上垫板102、一固定在下模座105上的下垫板103,以及分别设置在下垫板103两侧的两夹具106。铆合时,先将工件(图未示)置放在上垫板102与下垫板103之间,然后激活电源开关,使上模座101由上而下移动并压紧工件,接着用手按压夹具106,使需要铆合的部位铆合在工件上。卸拆时,需借助手工才能将工件取下。由于上述铆合方式在置放工件、铆合工件及卸拆工件时都是借助手工完成,故有生产效率低、制造成本高等缺点,而且由于手工按压的力量有限,所以铆合不是很牢固。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且铆合牢固的铆合用模具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铆合用模具结构主要包括一上模座、一下模座、两夹具及两弹簧。该上模座中央向下凸伸有一上垫板,该上垫板的两侧适当位置处分别向下凸设有一上斜楔,每一上斜楔的下端内侧形成有一上斜面。该下模座中央向上凸伸有一与上模座的上垫板配合而将工件夹置于其中的下垫板,该下垫板的两侧适当处分别向上凸设有一固定柱,每一固定柱的上部形成有一台阶部,每一台阶部上水平开设有一通孔,在每一固定柱的外侧对称地设有一导向柱,为了将上斜楔定位,该导向柱的内侧边与相应的上斜楔的外侧边大约在同一平面上,在每一导向柱内侧面上还装设有一螺栓。两夹具是分别穿设在固定柱台阶部的通孔内,每一夹具具有一连接部,该连接部的一端为一端块,该端块的外侧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铆合用模具结构,主要包括一上模座、一下模座、至少一对夹具及至少一对弹簧,在上模座的适当位置处向下凸伸有至少一上垫板,在下模座的适当位置处向上凸伸有一用来与上模座之上垫板配合而将工件夹置于其中的下垫板,且下模座在该下垫板之两侧适当处分别向上凸设有一固定柱,每一固定柱之上部形成有一台阶部,每一台阶部上各水平开设有一通孔,夹具是分别穿设于固定柱台阶部的通孔内,其特征在于:上模座上垫板的两侧适当处分别向下凸设有一上斜楔,每一上斜楔的下端内侧形成有一上斜面,每一夹具各具有一连接部,连接部的一端设有一端块,该端块的外侧对应于相应的上斜面设有一下斜面,利用上斜面与下斜面间的配合,可将垂直方向的力转化为水平方向的推力,为了提供回复弹力,每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相应的夹具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铆合用模具结构,主要包括一上模座、一下模座、至少一对夹具及至少一对弹簧,在上模座的适当位置处向下凸伸有至少一上垫板,在下模座的适当位置处向上凸伸有一用来与上模座之上垫板配合而将工件夹置于其中的下垫板,且下模座在该下垫板之两侧适当处分别向上凸设有一固定柱,每一固定柱之上部形成有一台阶部,每一台阶部上各水平开设有一通孔,夹具是分别穿设于固定柱台阶部的通孔内,其特征在于上模座上垫板的两侧适当处分别向下凸设有一上斜楔,每一上斜楔的下端内侧形成有一上斜面,每一夹具各具有一连接部,连接部的一端设有一端块,该端块的外侧对应于相应的上斜楔的上斜面设有一下斜面,利用上斜面与下斜面间的配合,可将垂直方向的力转化为水平方向的推力,为了提供回复弹力,每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相应的夹具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合用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模座的每一上斜楔的外侧进一步对称设有一阶梯部,每一阶梯部上开设有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志能,
申请(专利权)人:富金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