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公交客运紧急逃生器,包括操作钮、上盖体、下盖体及弹簧,所述上盖体套设于操作钮的外围并与下盖体相结合,所述弹簧预压于操作钮与下盖体之间,所述操作钮包括顶板及由所述顶板的周缘朝向下盖体延伸的第一侧壁,所述顶板于其内侧的中央位置设有朝向下盖体延伸的钉体,所述第一侧壁的外周面上设有凸台,所述上盖体包括上盖板及由所述上盖板的周缘朝向下盖体延伸的第二侧壁,所述上盖板上设有供操作钮穿设的通孔,所述凸台与所述上盖板的内侧相抵靠,所述下盖体上对应钉体设有定位孔,所述钉体的自由端呈锥形并收容于下盖体的定位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公交客运紧急逃生器,可直接安装于玻璃窗上,能够快速击碎玻璃窗,在紧急情况下实现快速逃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逃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公交客运紧急逃生器,可安装于各种车辆例如公交车、大巴车、校车、私家车等的玻璃窗上,用以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击碎车辆的玻璃,实现快速逃生。
技术介绍
目前,在公交车、大巴车、校车等车辆上,通常会安装逃生锤,以在突发状况下用来敲碎车辆的玻璃,实现快速逃离车辆。然而,现有的逃生锤通过是通过安装车辆时,使用时,需要从安装座上取下再对玻璃进行敲击,不仅浪费时间,且有时需要多次敲击才能够敲碎玻璃,逃生速度慢。另外,逃生锤容易造成丢失,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交客运紧急逃生器,该公交客运紧急逃生器直接安装于玻璃窗上,能够快速击碎玻璃窗,在紧急情况下实现快速逃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公交客运紧急逃生器,包括操作钮、上盖体、下盖体及弹簧,所述上盖体套设于操作钮的外围并与下盖体相结合,所述弹簧预压于操作钮与下盖体之间,所述操作钮包括顶板及由所述顶板的周缘朝向下盖体延伸的第一侧壁,所述顶板于其内侧的中央位置设有朝向下盖体延伸的钉体,所述第一侧壁的外周面上设有凸台,所述上盖体包括上盖板及由所述上盖板的周缘朝向下盖体延伸的第二侧壁,所述上盖板上设有供操作钮穿设的通孔,所述凸台与所述上盖板的内侧相抵靠,所述下盖体上对应钉体设有定位孔,所述钉体的自由端呈锥形并收容于下盖体的定位孔内。所述下盖体设于所述上盖体内,所述下盖体上设有对所述凸台进行轴向限位的挡块及对所述凸台进行导引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所述钉体的轴向延伸,所述挡块上设有挡止部以对凸台进行周向限位,所述上盖体的上盖板的内侧设有与所述下盖体的导向槽相正对的定位槽。所述下盖体设有扣勾,所述上盖体的第二侧壁的内侧设有扣槽,通过所述扣勾与扣槽相卡扣将所述下盖体与上盖体结合在一起。所述下盖体包括下盖板及由所述下盖板的周缘朝向操作钮延伸的第三侧壁,所述下盖板于其内侧的中央位置朝向操作钮延伸有管状的凸柱,所述定位孔贯穿所述凸柱。所述下盖体还包括由下盖板的内壁朝向操作钮延伸的第四侧壁,所述第四侧壁位于第三侧壁的内侧并与所述第三侧壁相间隔,所述挡块与导向槽设于所述第四侧壁上。所述下盖体包括下盖板及由所述下盖板的周缘朝向操作钮延伸的第三侧壁,所述操作钮的顶板的内侧设有第一定位环,所述下盖体的下盖板的内侧设有第二定位环,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定位环与第二定位环进行定位。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定位环与第二定位环的外侧。所述操作钮的第一侧壁上所设凸台的数目为多个并沿第一侧壁的外周面呈均匀分布,所述下盖体的导向槽与上盖体的定位槽数目与所述凸台的数目相同。所述操作钮的第一侧壁的外周面设有防滑条。所述下盖体的外端设有双面胶带以将所述公交客运紧急逃生器贴合于玻璃窗上,所述双面胶带对应下盖体的定位孔相应地设有穿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公交客运紧急逃生器,可直接安装于各种车辆例如公交车、大巴车、校车、私家车等的玻璃窗上,或者是其他在紧急逃生场所的玻璃窗上,通过操作钮上所设的钉体能够快速击碎玻璃窗,实现在紧急情况下快速逃生,并可避免丢失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另外,通过在下盖体上设置对凸台进行轴向限位的挡块及对凸台进行导引的导向槽,并在上盖体的上盖板的内侧设置与下盖体的导向槽相正对的定位槽,在不使用时,使凸台与挡块相对,只有在使用时,才通过旋转操作钮,将凸台转至进入到定位槽内,再敲击操作钮使凸台沿导向槽滑动,以带动钉体由定位孔向外穿出以击碎玻璃窗,从而该公交客运紧急逃生器在不使用时具有锁定功能,以防止在非紧急情况下误操 作而击碎玻璃窗。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应当可由此得到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图I为本技术公交客运紧急逃生器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公交客运紧急逃生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的倒视图;图4为图I所示公交客运紧急逃生器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公交客运紧急逃生器的一较佳实施例。该公交客运紧急逃生器用于安装于各种车辆例如公交车、大巴车、校车、私家车等的玻璃窗上,或者是安装于其他紧急逃生场所的玻璃窗上,用以快速击碎玻璃窗,从而实现紧急逃生。。该公交客运紧急逃生器包括操作钮10、上盖体20、下盖体30及弹簧40,所述上盖体20套设于操作钮10的外围并与下盖体30相结合,所述弹簧40预压于操作钮10与下盖体30之间,所述操作钮10包括顶板11及由所述顶板11的周缘朝向下盖体30延伸的第一侧壁12,所述顶板11于其内侧的中央位置设有朝向下盖体30延伸的钉体13 (如图3与图4所示),所述第一侧壁12的外周面上设有凸台121,所述上盖体20包括上盖板21及由所述上盖板21的周缘朝向下盖体30延伸的第二侧壁22,所述上盖板21上设有供操作钮10穿设的通孔211,所述凸台121与所述上盖板21的内侧相抵靠,所述下盖体30上对应钉体13设有定位孔31,所述钉体13的自由端133呈锥形并收容于下盖体30的定位孔31内。所述钉体13可采用金属例或其它硬质材料制成,优先采用合金制成。所述下盖体30设于所述上盖体20内,所述下盖体30上设有对所述凸台121进行轴向限位的挡块32及对所述凸台121进行导引的导向槽33,所述导向槽33沿所述钉体13的轴向延伸,所述挡块32上设有挡止部321以对凸台121进行周向限位,所述上盖体20的上盖板21的内侧设有与所述下盖体30的导向槽33相正对的定位槽212。通过设置挡块32、导向槽33及定位槽212,使得该公交客运紧急逃生器在不使用时具有锁定功能,即在不使用时,凸台121与挡块32相对,此时凸台121未与导向槽33正对,当敲击操作钮10时,操作钮10的凸台121会被挡块32阻挡而使得钉体13无法继续向玻璃窗运动,从而不会击碎玻璃窗。只有在紧急情况下需要使用时,才通过旋转操作钮10,将凸台121转至进入到定位槽212内,再敲击操作钮10使凸台121沿导向槽33滑动,以带动钉体13由定位孔31向外穿出以击碎玻璃窗,从而在紧急情况下实现快速逃生。在所述操作钮10或上盖体20上,可对操作钮10的开、关位置进行相应标示,以方便进行操作。所述下盖体30设有扣勾34,所述上盖体20的第二侧壁22的内侧设有扣槽221图 2与图4所示),通过所述扣勾34与扣槽221相卡扣将所述下盖体30与上盖体20结合在一起。所述下盖体30包括下盖板35及由所述下盖板35的周缘朝向操作钮10延伸的第三侧壁36,所述下盖板35于其内侧的中央位置朝向操作钮10延伸有管状的凸柱351,所述定位孔31贯穿所述凸柱351,所述凸柱351可加强对钉体13的定位,以防止敲击钉体13时钉体13歪斜。所述下盖体30还包括由下盖板35的内壁朝向操作钮10延伸的第四侧壁37,所述第四侧壁37位于第三侧壁36的内侧并与所述第三侧壁36相间隔,所述挡块32与导向槽33设于所述第四侧壁37上。所述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公交客运紧急逃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钮、上盖体、下盖体及弹簧,所述上盖体套设于操作钮的外围并与下盖体相结合,所述弹簧预压于操作钮与下盖体之间,所述操作钮包括顶板及由所述顶板的周缘朝向下盖体延伸的第一侧壁,所述顶板于其内侧的中央位置设有朝向下盖体延伸的钉体,所述第一侧壁的外周面上设有凸台,所述上盖体包括上盖板及由所述上盖板的周缘朝向下盖体延伸的第二侧壁,所述上盖板上设有供操作钮穿设的通孔,所述凸台与所述上盖板的内侧相抵靠,所述下盖体上对应钉体设有定位孔,所述钉体的自由端呈锥形并收容于下盖体的定位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成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福泽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