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坐垫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可双面使用的汽车坐垫,包括背部和坐部,所述背部的上侧设置有后套部,背部和后套部通过松紧带连接,背部的下侧通过连接带和坐部的上侧连接,背部下侧的边缘或坐部上侧的边缘设有与汽车座椅上的连接钩配合的连接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坐部设有两个与汽车座椅上的连接钩配合的连接扣,连接扣分别设置在相邻两条连接带之间,并可根据需要选择从汽车坐垫的背面或正面伸出,后套部可根据需要翻至汽车坐垫的背面或正面,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背面和正面均可使用,降低了使用成本,提高了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坐垫
,特指ー种可双面使用的汽车坐垫。
技术介绍
随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快捷,舒适是人们追求的目标。随着中国汽车用品后市场的消费持续增高,汽车坐垫也成为有车一族的必须消费品,汽车坐垫的种类也比较多,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汽车坐垫只能单面使用,功能较为单一,成本较高,并且坐垫与车座间的连接方式不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能克服上述缺点,两面都能够使用,且与座椅间的连接方式简单、美观的可双面使用的汽车坐垫。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双面使用的汽车坐垫,包括背部和坐部,所述背部的上侧设置有后套部,背部和后套部通过松紧带连接,背部的下侧通过连接带和坐部的上侧连接,背部下侧的边缘或坐部上侧的边缘设有与汽车座椅上的连接钩配合的连接扣,坐部的下侧也设置有连接扣。上述背部和坐部通过三条连接带连接,三条连接带分别设置在背部与坐部连接处的左侧、中部和右侧;所述坐部上侧和下侧的连接扣均为两个,坐部上侧的两个连接扣分别设置在相邻两条连接带之间,连接扣的根部设置在坐部内,坐部上侧的连接扣可根据需要选择从汽车坐垫的背面或正面伸出。上述松紧带有六根,分别设置在后套部的上侧、左侧和右侧,后套部可根据需要翻至汽车坐垫的背面或正面。上述连接扣为松紧带,坐部的下侧的连接扣上设置有卡钩。上述坐部和后套部的下侧均设置有ロ袋。背部的上侧设置有翻转扣带,背部和翻转扣带之间通过六个金属扣连接。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坐部设有两个与汽车座椅上的连接钩配合的连接扣,连接扣分别设置在相邻两条连接带之间,并可根据需要选择从汽车坐垫的背面或正面伸出,后套部可根据需要翻至汽车坐垫的背面或正面,即本技术的背面和正面均可使用,降低了使用成本,提高了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平铺时的背面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平铺时的正面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ー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2所示,一种可双面使用的汽车坐垫,包括背部3和坐部6,所述背部3的上侧设置有后套部2,背部3和后套部2通过松紧带I连接,背部3的下侧通过连接带5和坐部6的上侧连接,背部3下侧的边缘或坐部6上侧的边缘设有与汽车座椅上的连接钩配合的连接扣4,坐部6的下侧也设置有连接扣4。上述背部3和坐部6通过三条连接带5连接,三条连接带5分别设置在背部3与坐部6连接处的左侧、中部和右侧;所述坐部6上侧和下侧的连接扣4均为两个,坐部6上侧的两个连接扣4分别设置在相邻两条连接带5之间,连接扣4的根部设置在坐部6内,坐部6上侧的连接扣4可根据需要选择从汽车坐垫的背面或正面伸出。上述松紧带I有六根,分别设置在后套部2的上侧、左侧和右侧,后套部2可根据需要翻至汽车坐垫的背面或正面。上述连接扣4为松紧带,坐部6的下侧的连接扣4上设置有卡钩。坐部6的下侧通过卡钩安装在汽车座椅上。上述坐部6和后套部2的下侧的正反面均设置有ロ袋(坐部下侧的ロ袋21,后套部下侧的ロ袋62),一四边面料的三边缝合在坐部6和后套部2上,另ー边开ロ形成ロ袋,面料的的中部再添加一道缝纫线即可将ロ袋分成两个较小的ロ袋。背部3的上侧设置有翻转扣带8,背部和翻转扣带8之间通过六个金属扣7连接。翻转后套部2时,需事先将翻转扣带从背部上移下,再进行后套部2的翻面,翻面完成后将翻转扣带扣回背部。背部3和坐部6上的缝纫线形成的压筋61的间距的取值范围为4mm — 6mm。本技术主要由背部3、坐部6、后套部2以及翻转扣带8组成,背部3、坐部6、后套部2以及翻转扣带8的制作方式基本相同。以坐部6为例①将两块相同的面料的正面相向叠合(需要设置ロ袋的部位,可事先在面料上缝合形成ロ袋的ロ袋面料);②并通过缝纫机縫合两块面料的左右侧和下侧的边缘(需设置松紧带I或连接带5或连接扣4的部位,在縫合的过程中将松紧带I或连接带5或连接扣4同时缝入两块面料之间,背部3需设置松紧带I和连接带5,坐部6需设置连接扣4);③再手工将三边縫合的面料进行内翻至正面朝外;④再缝合两块面料的剰余的边缘(需设置松紧带I或连接带5或连接扣4的部位,在縫合的过程中将松紧带I或连接带5或连接扣4同时缝入两块面料之间);⑤再根据需要在面料的表面缝制出压筋61,相邻两压筋61的间距的取值范围为4mm——6mm ο另,可根据需要在步骤③的后面在三边封闭的两面料之间填充ー些材料,例如荞麦壳或决明籽或山楂籽等中药填充物。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可双面使用的汽车坐垫,包括背部和坐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的上侧设置有后套部,背部和后套部通过松紧带连接,背部的下侧通过连接带和坐部的上侧连接,背部下侧的边缘或坐部上侧的边缘设有与汽车座椅上的连接钩配合的连接扣,坐部的下侧也设置有连接扣。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可双面使用的汽车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和坐部通过三条连接带连接,三条连接带分别设置在背部与坐部连接处的左侧、中部和右侧;所述坐部上侧和下侧的连接扣均为两个,坐部上侧的两个连接扣分别设置在相邻两条连接带之间,连接扣的根部设置在坐部内,坐部上侧的连接扣可根据需要选择从汽车坐垫的背面或正面伸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ー种可双面使用的汽车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松紧带有六根,分别设置在后套部的上侧、左侧和右侧,后套部可根据需要翻至汽车坐垫的背面或正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ー种可双面使用的汽车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扣为松紧带,坐部的下侧的连接扣上设置有卡钩。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ー种可双面使用的汽车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坐部和后套部的下侧均设置有ロ袋。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汽车坐垫
,特指一种可双面使用的汽车坐垫,包括背部和坐部,所述背部的上侧设置有后套部,背部和后套部通过松紧带连接,背部的下侧通过连接带和坐部的上侧连接,背部下侧的边缘或坐部上侧的边缘设有与汽车座椅上的连接钩配合的连接扣,本技术的坐部设有两个与汽车座椅上的连接钩配合的连接扣,连接扣分别设置在相邻两条连接带之间,并可根据需要选择从汽车坐垫的背面或正面伸出,后套部可根据需要翻至汽车坐垫的背面或正面,即本技术的背面和正面均可使用,降低了使用成本,提高了使用寿命。文档编号B60N2/64GK202641453SQ201220303009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7日专利技术者林丹春 申请人:林丹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双面使用的汽车坐垫,包括背部和坐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的上侧设置有后套部,背部和后套部通过松紧带连接,背部的下侧通过连接带和坐部的上侧连接,背部下侧的边缘或坐部上侧的边缘设有与汽车座椅上的连接钩配合的连接扣,坐部的下侧也设置有连接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丹春,
申请(专利权)人:林丹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