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玻璃纤维布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2183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玻璃纤维布结构,包括玻璃纤维层,其特征在于:玻璃纤维层由单经纱线和双经纱线相互重迭组成,单经纱线和双经纱线的相互重迭处形成多个交织点,交织点的周围形成多个空隙,玻璃纤维层浸含有热固性树脂层,热固性树脂层外设置有硅烷耦合剂涂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有效的降低了交织点及空隙的密度和厚度,增强了纤维布的柔软性,降低了纤维布的脆性,有效的防止了树脂和纤维布之间的分层情况,使得纤维布发挥了最佳的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改进的玻璃纤维布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技术中,都采用单经单纬的编织方式,造成同一尺寸的交织点及孔隙率的密度高,使得纤维布的柔软度不佳,且在纤维布后续的含浸处理过程中,造成树脂无法快速的滲透到交织点及空隙中,滲透性差,纤维布的脆性差且容易分层。因此,急需ー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ー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玻璃纤维布结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玻璃纤维布结构,包括玻璃纤维层,所述玻璃纤维层由单经纱线和双经纱线相互重迭组成,所述单经纱线和双经纱线的相互重迭处形成多个交织点,所述交织点的周围形成多个空隙,所述玻璃纤维层浸含有热固性树脂层,所述热固性树脂层外设置有硅烷耦合剂涂层。所述娃烧I禹合剂涂层为网状。所述硅烷耦合剂涂层为100-200纳米。所述热固性树脂层为100-300微米。本技术的优点是有效的降低了交织点及空隙的密度和厚度,增强了纤维布的柔软性,降低了纤维布的脆性,有效的防止了树脂和纤维布之间的分层情况,使得纤维布发挥了最佳的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详细描述。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硅烷耦合剂涂层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玻璃纤维层,2、单经纱线,3、双经纱线,4、交织点,5、空隙,6、热固性树脂层,7、硅烷耦合剂涂层。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的玻璃纤维布结构,包括玻璃纤维层1,玻璃纤维层I由单经纱线2和双经纱线3相互重迭组成,单经纱线2和双经纱线3的相互重迭处形成多个交织点4,交织点4的周围形成多个空隙5,玻璃纤维层I浸含有热固性树脂层6,热固性树脂层6外设置有硅烷耦合剂涂层7,硅烷耦合剂涂层7为网状,硅烷耦合剂涂层7为100-200纳米,热固性树脂层6为100-300微米。有效的降低了交织点4及空隙5的密度和厚度,增强 了纤维布的柔软性,降低了纤维布的脆性,有效的防止了树脂和纤维布之间的分层情况,使得纤维布发挥了最佳的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玻璃纤维布结构,包括玻璃纤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层由单经纱线和双经纱线相互重迭组成,所述单经纱线和双经纱线的相互重迭处形成多个交织点,所述交织点的周围形成多个空隙,所述玻璃纤维层浸含有热固性树脂层,所述热固性树脂层外设置有硅烷耦合剂涂层。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改进的玻璃纤维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耦合剂涂层为网状。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改进的玻璃纤维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耦合剂涂层为100-200纳米。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改进的玻璃纤维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固性树脂层为100-300微米。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玻璃纤维布结构,包括玻璃纤维层,其特征在于玻璃纤维层由单经纱线和双经纱线相互重迭组成,单经纱线和双经纱线的相互重迭处形成多个交织点,交织点的周围形成多个空隙,玻璃纤维层浸含有热固性树脂层,热固性树脂层外设置有硅烷耦合剂涂层。本技术的优点是有效的降低了交织点及空隙的密度和厚度,增强了纤维布的柔软性,降低了纤维布的脆性,有效的防止了树脂和纤维布之间的分层情况,使得纤维布发挥了最佳的效果。文档编号B32B3/24GK202640892SQ201220250889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1日专利技术者王进 申请人:南通瑞隆新材料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玻璃纤维布结构,包括玻璃纤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层由单经纱线和双经纱线相互重迭组成,所述单经纱线和双经纱线的相互重迭处形成多个交织点,所述交织点的周围形成多个空隙,所述玻璃纤维层浸含有热固性树脂层,所述热固性树脂层外设置有硅烷耦合剂涂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进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瑞隆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