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面降低焊嘴的消耗、降低焊嘴的更换次数,且提高焊嘴更换效率,一面实现小型化的焊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焊炬(1),包括:第一焊嘴主体(5),其被供给通过了焊炬主体(2)的焊丝(W)、气体及电流;第一焊嘴(4),其设置在第一焊嘴主体(5)的前端侧、将通过了第一焊嘴主体(5)的电流向焊丝(W)供给;绝缘衬套(22),其在喷嘴(3)内设置在第一焊嘴主体(5)的外周部;第二焊嘴主体(7),其被电源(10)供给电流;第二焊嘴(8),其设置在第二焊嘴主体(7)的前端部、贯穿插有焊丝(W)、同时将通过了第二焊嘴主体(7)的电流向焊丝(W)供给。第一焊嘴(4)和第二焊嘴(8)隔着规定间隔沿轴方向配置成二段,分别向由1根构成的焊丝(W)供给电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在气体保护电弧焊中使用的焊炬。
技术介绍
现有,在气体保护电弧焊装置的焊炬中,在可拆装地设置在焊炬本体上的焊嘴主体(专利文献I中所说的导电焊嘴夹头)的前端部设有以对贯穿插入的焊丝供电的功能为目的的导电焊嘴(以下,只称为“焊嘴”)(例如,參照专利文献I)。 现有,对焊炬供给焊丝,经由焊炬本体、焊嘴主体从焊嘴送出焊丝。从电源向焊嘴供给的电流向该焊丝供电,从而进行焊接。并且,随着焊接的进行,焊嘴由于与焊丝的摩擦而消耗(磨损),因此必须按照消耗量进行更换。若焊嘴消耗,则存在的问题是在焊嘴与贯穿插入该焊嘴中的焊丝之间产生间隙,引起焊嘴和焊丝间接触不良。为此,在专利文献I所述的焊炬中,利用缓冲橡胶隔离件沿与轴正交的方向挤压焊丝,消除接触不良。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焊接电极中,利用在焊丝的径外方向设置的接触控制汽缸向轴心方向挤压焊嘴(专利文献2中所说的供电元件),从而,消除接触不良。另外,在专利文献3所述的GMA焊接方法中,为了实现稳定的焊接,而抑制溅射发生量进行焊接。在该GMA焊接方法中,在接触电极和被焊接物之间流动的是脉冲电流,在与焊丝接触的追加的接触电极与被焊接物之间流动的是电流值被控制为恒定值的恒定电流,同时使追加的接触电极在比接触电极更靠近被焊接物的位置与焊丝接触。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10-328836号公报(权利要求书、图I及图2)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4-143077号公报(权利要求书、图I及图4)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10-194566号公报(权利要求书、图I及图2)不过,专利文献I所述的焊炬中,尽管能够消除焊嘴与焊丝间接触不良,但是存在的问题是,特别是在使用大电流进行电弧焊接时,由于焊嘴与焊丝之间的电阻而被加热,焊嘴的消耗严重,焊嘴的更换次数增多。另外,若焊嘴的更换次数增多,则不得不中断焊接作业,因此还存在作业效率差的问题。专利文献2所述的焊接电极中,多个分割供电元件设置在焊丝的外周部,同时,在分割供电元件的外侧还分别设置挤压该分割供电元件的接触控制汽缸和挤压用辊。从而,存在的问题是整个焊炬在宽度方向(与轴正交的方向)变得极大。还有,在这么大的焊接电极中,存在的问题是焊接时接触控制汽缸及挤压用辊成为障碍,可焊接的部位受限。专利文献3所述的GMA焊接方法中,提出了供电部位的分割思想,却没有示出具体的构造,还有,从没有考虑各焊嘴的支撑手段和更换性方面而言,不具有实用性。具体地说,例如专利文献3的图I的方式中,示例的是下部供电焊嘴3与焊嘴主体为一体,而不是更换式的,当上部供电焊嘴2和下部供电焊嘴3发生不可避免的磨损时和发生与焊丝的熔融故障时要进行更换,实际上必须要将整体分解,费事也费时,因而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实用性。另外,在其图2的方式中,没有明示出供电焊嘴92的3个部位如何支撑、供电,还有如何更换,还停留在思想的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即是鉴于那样的问题而进行创意的,其课题在于,提供ー种一面降低焊嘴的消耗、降低焊嘴的更换次数,且提高焊嘴更换效率,一面实现小型化的焊炬。为了解决所述的课题,本技术的焊炬,包括焊炬主体和喷嘴,所述焊炬主体具有轴心部贯穿插有焊丝的焊丝通路、从气体供给源供给气体的气体供给路及从电源供给电流的供电路,所述喷嘴在基端部安装所述焊炬主体,在前端部具有释放所述气体的气体喷射ロ,所述焊炬在从所述气体喷射ロ释放所述气体的同吋,利用所述焊丝对被焊接物进行焊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焊嘴主体,其在所述喷嘴内能够通电地设置在所述焊炬主体 上,被供给在所述焊炬主体中通过的所述焊丝、所述气体及所述电流;第一焊嘴,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焊嘴主体的前端侧,将在该第一焊嘴主体中通过的电流向所述焊丝供给;绝缘衬套,其在所述喷嘴内设置在所述第一焊嘴主体的外周部,由绝缘构件构成;第二焊嘴主体,其夹着所述绝缘衬套内置所述第一焊嘴主体,并且被所述电源供给电流;第二焊嘴,其设置在所述第二焊嘴主体的前端部,贯穿插有在所述第一焊嘴中贯穿插入的所述焊丝,并且将在所述第二焊嘴主体中通过的电流向所述焊丝供给,所述第一焊嘴和所述第二焊嘴隔着预先设定的规定间隔在轴方向上配置成ニ段,分别向由I根构成的所述焊丝供给电流。根据该构成,焊炬其第一焊嘴和第二焊嘴隔着规定间隔在轴方向上配置成ニ段,分别向由I根构成的焊丝供给电流,从而供电部位沿轴方向分散成2个,正因为这样,向各第一焊嘴及第ニ焊嘴供给的电流受到抑制,从而,能够降低焊嘴的发热量、磨损量(消耗)及焊嘴的更换次数,提高焊接效率及焊嘴更换效率,且能够使焊炬整体小型化。另外,本技术的焊炬优选是,所述第一焊嘴主体具备流有从所述焊炬主体内流出的气体的第一中空部;贯穿设置在该第一焊嘴主体的外周部且与所述第一中空部连通的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二焊嘴主体具备流有从所述第一连通孔流出的气体的第二中空部;贯穿设置在该第二焊嘴主体的外周部且与所述第二中空部连通的第二连通孔,在所述第二焊嘴主体的外周面和所述喷嘴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第二连通孔及所述气体喷射ロ连通的第三气体流路。根据该构成,焊炬中,向焊炬主体供给的气体从第一焊嘴主体的第一中空部内通过第一连通孔,流入到第二焊嘴主体的第二中空部内,从第二连通孔向第二焊嘴主体的外周流出。还有,该气体通过第二焊嘴主体外周面和喷嘴内壁之间的第三气体流路,从喷嘴的气体喷射ロ朝向电弧的周围,以稳定的状态进行喷射。另外,气体在通过第一连通孔及第ニ连通孔之际,基于小孔效应,流速及气压升高,从而,能够增强从喷嘴的气体喷射ロ喷射的气体的势头。另外,本技术的焊炬优选是,所述绝缘衬套具备插入向所述第一焊嘴主体供给电流的焊炬内筒的筒部;插入在第二焊嘴主体的基端部形成的衬套插入部的绝缘筒部,并且,该绝缘衬套设置在所述焊炬主体上。根据该构成,焊炬在设置于焊炬主体上的绝缘衬套上形成有插入向第一焊嘴主体供给电流的焊炬内筒的筒部和插入第二焊嘴主体的衬套插入部的绝缘筒部,从而,能够将第一焊嘴主体和第二焊嘴主体之间的基端部以分别绝缘的状态设置在焊炬主体上。另外,本技术的焊炬优选是,形成有从所述喷嘴的外侧内嵌由绝缘材料形成的环状绝缘构件的贯通孔,在所述环状绝缘构件中贯穿插有电线,该电线一端与所述电源连接,另一端与经由所述第二焊嘴与所述焊丝导通的所述第二焊嘴主体连接。根据该构成,焊炬在从喷嘴外侧内嵌入贯通孔中的环状绝缘构件中从电源出发贯通插有电线,电线与经由第二焊嘴与焊丝导通的第二焊嘴主体连接,从而,能够将来自电源的电流从喷嘴外周部经由第二焊嘴主体向焊丝供电。另外,本技术的焊炬优选是,所述第一焊嘴及所述第二焊嘴中的一方或双方经由可变电阻器与所述电源连接。 根据该构成,第一焊嘴及第ニ焊嘴中的一方或双方经由可变电阻器与电源连接,从而,能够调整从电源经由第一焊嘴及第ニ焊嘴向焊丝供给的电流大小。另外,根据本技术的焊炬优选是,所述第一焊嘴和所述第二焊嘴被不同的电源供给电流。根据该构成,第一焊嘴和第二焊嘴被不同的电源供给电流,从而,能够使向第一焊嘴和第二焊嘴供给的来自各电源的电流大小不同。另外,本技术的焊炬优选是,所述不同的电源中的至少ー个电源是脉冲电源,当两个电源为脉冲电源时,从ー个电源输出的脉冲电流被调谐成与另ー个电源的脉冲同止/J/ O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焊炬,包括焊炬主体和喷嘴,所述焊炬主体具有轴心部贯穿插有焊丝的焊丝通路、从气体供给源供给气体的气体供给路及从电源供给电流的供电路,所述喷嘴在基端部安装所述焊炬主体,在前端部具有释放所述气体的气体喷射口,所述焊炬在从所述气体喷射口释放所述气体的同时,利用所述焊丝对被焊接物进行焊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焊嘴主体,其在所述喷嘴内能够通电地设置在所述焊炬主体上,被供给在所述焊炬主体中通过的所述焊丝、所述气体及所述电流;第一焊嘴,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焊嘴主体的前端侧,将在该第一焊嘴主体中通过的电流向所述焊丝供给;绝缘衬套,其在所述喷嘴内设置在所述第一焊嘴主体的外周部,由绝缘构件构成;第二焊嘴主体,其夹着所述绝缘衬套内置所述第一焊嘴主体,并且被所述电源供给电流;第二焊嘴,其设置在所述第二焊嘴主体的前端部,贯穿插有在所述第一焊嘴中贯穿插入的所述焊丝,并且将在所述第二焊嘴主体中通过的电流向所述焊丝供给,所述第一焊嘴和所述第二焊嘴隔着预先设定的规定间隔在轴方向上配置成二段,分别向由1根焊丝构成的所述焊丝供给电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倚旻,铃木励一,山崎圭,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