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灸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8746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6: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涉及一种临床适用的盐灸器具,具体涉及是一种传统的“竹圈盐灸”器具的开发与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克服现行教科书单一的隔盐灸理论,为临床艾灸领域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易于控制艾灸温度,临床使用安全的隔盐灸方法。为解决隔盐灸适用于临床治疗和可操作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采用南方盛产的毛竹,直径70~90mm,无开裂,随意锯成长约30mm的竹圈,底层用两层纱布封底,周边用强力橡皮筋固定,内放入食盐15~20g,平铺底层,再放入适量艾绒,压实,直接点燃即可施灸。形成类似于中医“砭盐术”的温灸器具,因施灸面积大,火力集中,灸后皮肤不起泡,不产生灸疮和瘢痕,且临床作用明显等特点,病人有很明显的舒适感,受到广大患者的接受。(*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ー种盐灸器具
技术介绍
隔盐灸,是临床上常用的隔物灸之一。最早载于《肘后备急方》,主张用食盐填平脐窝,上置大艾炷施灸,用以治疗霍乱等急症。后世的医籍《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及元 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等都有介绍。如《本草纲目》卷十一“霍乱转筋,欲死气绝,腹有暖气者,以盐填脐中,灸盐上七壮,即苏” “小儿不尿,安盐于脐中,以艾灸之”。隔盐灸所产生的热量是一种有效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其近红外线具有较 高的穿透力,被人体吸收后可促进血液循环。根据患者的证候辨证取穴,针剌加“神闕”隔盐灸两者合用,再辅以内服中药调治,更能有效地达到温经祛寒、平和阴阳、调理气血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隔盐灸具有十分广泛的治疗空间。例如,亚健康人群常常以失目民、免疫力低下、面色晦暗、胃肠功能较差、月经不调等临床表现。中医认为亚健康的病因病机多为脏腑功能紊乱、脾肾阳虚、肝郁血滞,而隔盐灸则可以起到补肾健脾,疏肝理气和活血化瘀的功效。患者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后,一般都能获得较大的改善。其它如黄褐斑、虚寒型腹泻、尿失禁等疑难疾病采用隔盐灸也可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有的盐灸都是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盐灸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盐灸器具主体是一竖直方向导通的壳体,所述壳体为一段导通的毛竹锯成的竹圈,所述壳体的底部开口的一端设置有导热层,所述导热层上设置有食盐,所述导热层封闭底部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凯声
申请(专利权)人: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