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灸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8746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6: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涉及一种临床适用的盐灸器具,具体涉及是一种传统的“竹圈盐灸”器具的开发与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克服现行教科书单一的隔盐灸理论,为临床艾灸领域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易于控制艾灸温度,临床使用安全的隔盐灸方法。为解决隔盐灸适用于临床治疗和可操作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采用南方盛产的毛竹,直径70~90mm,无开裂,随意锯成长约30mm的竹圈,底层用两层纱布封底,周边用强力橡皮筋固定,内放入食盐15~20g,平铺底层,再放入适量艾绒,压实,直接点燃即可施灸。形成类似于中医“砭盐术”的温灸器具,因施灸面积大,火力集中,灸后皮肤不起泡,不产生灸疮和瘢痕,且临床作用明显等特点,病人有很明显的舒适感,受到广大患者的接受。(*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ー种盐灸器具
技术介绍
隔盐灸,是临床上常用的隔物灸之一。最早载于《肘后备急方》,主张用食盐填平脐窝,上置大艾炷施灸,用以治疗霍乱等急症。后世的医籍《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及元 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等都有介绍。如《本草纲目》卷十一“霍乱转筋,欲死气绝,腹有暖气者,以盐填脐中,灸盐上七壮,即苏” “小儿不尿,安盐于脐中,以艾灸之”。隔盐灸所产生的热量是一种有效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其近红外线具有较 高的穿透力,被人体吸收后可促进血液循环。根据患者的证候辨证取穴,针剌加“神闕”隔盐灸两者合用,再辅以内服中药调治,更能有效地达到温经祛寒、平和阴阳、调理气血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隔盐灸具有十分广泛的治疗空间。例如,亚健康人群常常以失目民、免疫力低下、面色晦暗、胃肠功能较差、月经不调等临床表现。中医认为亚健康的病因病机多为脏腑功能紊乱、脾肾阳虚、肝郁血滞,而隔盐灸则可以起到补肾健脾,疏肝理气和活血化瘀的功效。患者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后,一般都能获得较大的改善。其它如黄褐斑、虚寒型腹泻、尿失禁等疑难疾病采用隔盐灸也可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有的盐灸都是在需要施灸的部位(例如脐部、腧穴)处铺上ー层盐,然后将艾条放置在盐上直接施灸,这样的艾灸方式有以下的不足之处艾燃烧后的艾灰会掉落在皮肤上,容易烫伤人体;施灸部位固定,不能移动温度过高吋,容易烫伤皮肤,下次无法继续施灸,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也不适合四肢关节等部位的施灸;艾条燃烧时,盐粒受热随着温度的升高会产生爆裂,引起烫伤,这些繁琐的操作不适用于临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隔盐灸存在的缺陷,而提供ー种操作简单,易于控制艾灸温度,临床使用安全性高的盐灸器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提供ー种盐灸竹罐(器具),所述盐灸器具主体为ー竖直方向导通的壳体,所述壳体为一段导通的毛竹锯成的竹圏。所述壳体的底部开ロ的一端设置有导热层,所述导热层上设置有食盐,所述导热层封闭底部开ロ。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导热层为纱布。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壳体为一段导通的竹圏。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纱布包裹在所述竹圈的一端用橡皮筋固定。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竹圈直径为7到9厘米,长度为3到4厘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盐灸器具,利用取材方便的毛竹和艾草,将艾火控制在竹圏内直接加热食盐,形成类似于中医“砭盐木”的温灸器具,用于治疗腹痛、关节痛和跌打损伤等,由于是隔盐灸,再加上应用竹圈的可操作性,其施灸面积大,火力集中,灸后作用明显等特点;而且灸后皮肤不起泡,不产生灸疮和瘢痕,病人有很明显的舒适感等优势,受到广大患者所接受,用于治疗腹痛、腰背部痛和肘膝关节痛等病变部位较大的病症,其疗效优于常规的温针灸和其他理疗方法,本法操作简单,易于控制艾灸温度,临床使用安全性高,可做为ー种自助式的艾灸疗法,是ー种临床理想的艾灸治疗手段。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盐灸器具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I、壳体;2、导热层。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 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艾灸属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临床常用的间接灸法为温针灸和隔姜灸,部分为隔盐灸和隔药饼灸,各具特色。但隔盐灸在现行教科书中只述及用于灸神闕穴,毎次只限于ー个穴位,治疗范围小,不能移动且适用性小。根据最新版的《针灸学》教科书(2002年石学敏主编),隔盐灸篇中所述及的内容未见更新颖的创新,更未将民间流传有效的灸法写进教科书,使教科书灸法篇中缺少新颖的内容,民间流传的灸法将会被遗失殆尽。本技术构思来源于莆田民间“炒盐米”与“砭盐术”治疗痛症的这种古老疗法,常用此法治疗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呃逆、肠粘连及不完全性肠梗阻、妇科疾病的痛经、盆腔炎、附件炎,关节疼痛及腰肌劳损等效果显著,有必要通过科学论证把这一民间传承的医疗项目推广介绍,使之发扬光大,为针灸事业增添奇葩。本技术提供一种盐灸器具,所述盐灸器具主体为ー竖直方向导通的壳体,所述壳体I的底部开ロ的一端设置有导热层2,所述导热层2封闭底部开ロ。所述导热层2可以为纱布等导热材料。具体的实施例中,盐灸器具的壳体I为一段导通的毛竹锯成的竹圏。导热层即纱布,其包裹在所述竹圈的一端用较强カ橡皮筋(皮筋用废旧自行车内胎剪成最适宜)固定。盐灸竹圈可以取材于南方盛产的毛竹,直径为7 9cm,无开裂,随意锯成长约3 4cm的竹圈备用。需要时取一竹圈,用两层纱布封底,周边用橡皮筋固定,绷紧,本技术的盐灸器具的使用先放入食盐ー汤匙(约20克),平铺底层,再放入艾绒一把(约15克)压实,顶部捏成锥状以利点燃,根据竹圈大小及治疗时间长短,可随意增减艾绒。点燃后约10分钟,透热至底层食盐,产生热效应,置于患处可用以熨灸治疗,局部皮肤热时可随时移动竹圈往返熨灸,不要悬起否则失去灸治意义。熨灸范围可大可小,竹圈内艾绒燃烧时间约30 50分钟,艾绒燃尽至底层食盐可产生“噼啪”声响,此时说明治疗已结束,倒去灰渣,竹圈留待下次再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盐灸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盐灸器具主体是ー竖直方向导通的壳体,所述壳体为一段导通的毛竹锯成的竹圏,所述壳体的底部开ロ的一端设置有导热层,所述导热层上设置有食盐,所述导热层封闭底部开ロ。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盐灸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为纱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盐灸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纱布包裹在所述竹圈的一端用橡皮筋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盐灸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竹圈直径为7到9厘米,长度为3到4厘米。专利摘要本技术产品涉及一种临床适用的盐灸器具,具体涉及是一种传统的“竹圈盐灸”器具的开发与利用,本技术产品克服现行教科书单一的隔盐灸理论,为临床艾灸领域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易于控制艾灸温度,临床使用安全的隔盐灸方法。为解决隔盐灸适用于临床治疗和可操作性,本技术产品采用南方盛产的毛竹,直径70~90mm,无开裂,随意锯成长约30mm的竹圈,底层用两层纱布封底,周边用强力橡皮筋固定,内放入食盐15~20g,平铺底层,再放入适量艾绒,压实,直接点燃即可施灸。形成类似于中医“砭盐术”的温灸器具,因施灸面积大,火力集中,灸后皮肤不起泡,不产生灸疮和瘢痕,且临床作用明显等特点,病人有很明显的舒适感,受到广大患者的接受。文档编号A61H39/06GK202637451SQ201220113548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3日专利技术者许凯声 申请人: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盐灸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盐灸器具主体是一竖直方向导通的壳体,所述壳体为一段导通的毛竹锯成的竹圈,所述壳体的底部开口的一端设置有导热层,所述导热层上设置有食盐,所述导热层封闭底部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凯声
申请(专利权)人: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