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式轮椅助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在座下方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立梁、两折叠式横梁、控制所述助行装置折叠或展开的两折叠拉杆,车轮,车轮驱动机构,活动连接头,连接轮椅的连接器及刹车闸,所述座通过使其水平或后翻竖直置位的翻转定位机构设在两立梁顶部,折叠式横梁由依次铰接的固定段及可向上翻折的活动段构成,两折叠式横梁通过其固定段分别固装在两立梁下部前侧,两折叠式横梁的活动段前端分别通过铰接连接的活动连接头与连接器连接,车轮安装在两立梁底端之间,在两立梁中部与分别对应的折叠式横梁活动段之间设置折叠拉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乘者和护理人员可同时乘坐轮椅,便于携带和存放。(*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椅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式轮椅助行器。
技术介绍
轮椅作为老弱病残者代步工具已在社会普遍应用,不仅解决了病弱人群的实际生活需要,还为改善、丰富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但现有轮椅均要靠人力推行,不仅使推行人员劳动强度大,而且因行走慢,给外出老弱病残者办理各种事宜带来不便,尤其给远程出行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折叠式轮椅助行器,使乘者和护理人员同时乘坐轮椅,降低护理人员体力消耗并加快行车速度,便于远行及处理各种事务;采用折叠结构,实现体小量轻,便于携带和存放。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式轮椅助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在座下方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立梁、两折叠式横梁、控制所述助行装置折叠或展开的两折叠拉杆,车轮,车轮驱动机构,活动连接头,连接轮椅的连接器及刹车闸,所述座通过使其水平置位或后翻竖直置位的翻转定位机构设置在两立梁顶部,所述折叠式横梁分别由依次铰接的固定段及可向上翻折的活动段构成,两折叠式横梁通过其固定段分别固装在两立梁下部前侧,两折叠式横梁的活动段前端分别通过铰接连接的活动连接头与连接器连接,两折叠式横梁、活动连接头及连接器为共水平中心线设置;所述车轮安装在两立梁底端之间,在两立梁中部与分别对应的折叠式横梁活动段之间设置折叠拉杆。所述翻转定位机构包括分别铰接在两立梁前侧的座底面和两立梁外侧面之间的座连杆,分别固装于两立梁顶面且其上开有定位销孔的座托板和座底面上对应设置的卡压座托板的座卡板和定位销。所述折叠拉杆由两拉杆段一端部重叠并铰接构成,两拉杆段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两立梁的中部与两折叠式横梁的活动段上、折叠拉杆上套装可滑动到两拉杆段重叠铰接部位箍住的拉杆固定套。所述活动连接头包括十字轴套,横轴、竖轴,横轴架及竖轴架,所述十字轴套是由横轴套和竖轴套通过外壁固连为一体形成,横轴穿过所述横轴套并支撑在横轴架上,竖轴穿过所述竖轴套并支撑在竖轴架上。所述连接器包括与轮椅固接的燕尾形插帽和沿其水平中心线对应设置的固接活动连接头的燕尾形插体,在燕尾形插帽的帽体顶面设有沿所述水平中心线穿过该顶面并通过手柄旋转的螺杆,在燕尾形插体内对应设置固定螺母。所述刹车闸由设置在一横梁上的脚踏刹车板、与脚踏刹车板连接的闸线及闸线连接的碟刹器构成。所述车轮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立梁上的电机、电机传动轮、车轮传动轮及连接在电机传动轮及车轮传动轮上的电机链条构成。所述车轮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横梁上的链轮、链轮轴两侧分别连接的脚蹬腿及脚蹬、车轮传动轮及连接在链轮及车轮传动轮上的链轮链条构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折叠式轮椅助行器,使乘者和护理人员同时乘坐轮椅,降低护理人员体力消耗提高舒适性,该助行器可采用电机驱动和人力骑行两种车轮驱动机构,加快行车速度,便于远行及处理各种事务,给老弱病残者和护理人员带来方便;采用了具有燕尾形插帽、燕尾形插体的连接器,与轮椅连接牢固方便,同时采用了具有十字轴套的活动连接头,可使助行器和轮椅之间实现可上下左右二维活动的柔性连接,使用更加平稳;尤其整个装置采用了可快捷折叠和展开的折叠结构,实现了体小量轻,便于携带和存放。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展开状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折叠状态的侧视图;图4是图3的右视图;图5是座的翻转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a是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b是图6a的俯视图;图7是折叠拉杆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十字轴套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采用人力驱动方式的车轮驱动机构。图中1座,2、2^座连杆,3座卡板,31、3Γ连座板,4座托板,41定位销孔,42定位销,5、5'立梁,6电机,61电机传动轮,62电机链条,7、7'折叠拉杆,71-72拉杆段,73拉杆固定套,8、8'折叠式横梁,81固定段,82活动段,9活动连接头,91横轴架,92竖轴架,93横轴套,94竖轴套,95横轴,96竖轴,10、10'合页,11脚踏刹车板,12连接器,121手柄,122螺杆,123燕尾形插帽,124燕尾形插体,125固定螺母,126插体座,13闸线,14车轮,15车轮传动轮,16碟刹器,161碟刹片,17链轮,18、18'脚蹬腿,19、19'脚蹬,20链轮链条,21-22板条。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图I 图9示出一种折叠式轮椅助行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座1,在座下方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立梁5、5'、两折叠式横梁8、8'、控制上述助行装置折叠或展开的两折叠拉杆7、7',车轮14,车轮驱动机构,活动连接头9,连接轮椅的连接器12及刹车闸。上述座I通过使其水平置位或后翻竖直置位的翻转定位机构设置在两立梁5、5'的顶部,翻转定位机构包括分别铰接在两立梁5、5'前侧的座底面和两立梁外侧面之间的座连杆2、2',分别固装于两立梁顶面且其上开有定位销孔41的座托板4和座底面上对应设置的卡压座托板4的座卡板3和定位销42。如图5所示,在实际制作中,在座底面对应两立梁前侧的位置对称固定设置直角弯折状连座板31、31',定位销42设置在连座板的水平边上,座连杆2、2,分别铰接在连座板31、3Γ的垂直边和两立梁外侧面之间。座卡板3也是与连座板4对应的直角弯折件,当座水平置位后,两定位销42分别插入两立梁的座托板4的定位销孔41中,同时两座卡板3的直角卡沿分别卡在两立梁的座托板4上,使座稳固置位,护理者坐入位置时不会前后翻折。折叠时,只须后翻座面,则定位销42从定位销孔41中脱出,座卡板3与座托板4松开,座I后翻竖直置位靠在立梁背面。上述折叠式横梁8、8'分别由依次铰接的固定段81及可向上翻折的活动段82构成,两折叠式横梁8、8'通过其固定段81分别固装在两立梁5、5'下部前侧,两折叠式横梁的活动段82的前端分别通过铰接连接的活动连接头9与上述连接器12连接,两折叠式横梁、活动连接头及连接器为共水平中心线设置;车轮14安装在两立梁底端之间,在两立梁5、5'中部与分别对应的折叠式横梁8、8'的活动段82之间对称设置折叠拉杆7、7'。 上述折叠拉杆7、7'分别由两拉杆段71、72 —端部重叠并铰接构成,两拉杆段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两立梁5、5'的中部与两折叠式横梁8、8'的活动段上、折叠拉杆上套装可滑动到两拉杆段重叠铰接部位箍住的拉杆固定套73。上述活动连接头包括十字轴套,横轴95、竖轴96,横轴架91及竖轴架92,如图8所示,上述十字轴套是由横轴套93和竖轴套94通过外壁固连为一体形成,横轴95穿过横轴套93并支撑在横轴架91上,竖轴96穿过竖轴套94并支撑在竖轴架92上。如图6a、图6b所示,上述连接器12包括与轮椅21固接的燕尾形插帽123和沿其水平中心线对应设置的固接活动连接头9的燕尾形插体124,在燕尾形插帽的帽体顶面设有沿上述水平中心线穿过该顶面并通过手柄121旋转的螺杆122,在燕尾形插体内对应设置固定螺母125。在实际制作中,燕尾形插体124作成燕尾形铁管架并沿水平中心线安装固定螺母125。燕尾形插体124通过与其连为一体的铁管架插体座126固定连接活动连接头的竖轴架92实现与活动连接头9的固接。上述两折叠式横梁8、8'的活动段82的前端固连板条21,板条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轮椅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座,在座下方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立梁、两折叠式横梁、控制所述助行装置折叠或展开的两折叠拉杆,车轮,车轮驱动机构,活动连接头,连接轮椅的连接器及刹车闸,所述座通过使其水平置位或后翻竖直置位的翻转定位机构设置在两立梁顶部,所述折叠式横梁分别由依次铰接的固定段及可向上翻折的活动段构成,两折叠式横梁通过其固定段分别固装在两立梁下部前侧,两折叠式横梁的活动段前端分别通过铰接连接的活动连接头与连接器连接,两折叠式横梁、活动连接头及连接器为共水平中心线设置;所述车轮安装在两立梁底端之间,在两立梁中部与分别对应的折叠式横梁活动段之间设置折叠拉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宝金,
申请(专利权)人:王宝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