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用的栽培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6482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金针菇培育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用的栽培瓶,其结构包括瓶口、瓶颈、瓶身和瓶底,瓶口内径设置为85毫米,瓶口内径和瓶颈长度的尺寸比例为2.5:1至2.8:1,瓶颈长度和瓶身长度的尺寸比例为1:4.5至1:4.8,通过合理设计栽培瓶的尺寸,使得在确保培育出来的金针菇紧实,不容易松散的前提下,提高金针菇的单瓶产量、提高原料营养利用率、提高稳定性、减少包装工作量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瓶与瓶的接触面从而提高栽培房利用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金针菇栽培
,特别是涉及一种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用的栽培瓶
技术介绍
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因其菌柄细长,似金针菜,故称金针菇,属伞菌目白蘑科金针菇属,是一种菌藻地衣类。金针菇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疗作用。目前,全国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的方法有瓶栽和袋栽两种。瓶栽是国内外栽培的主要方法,瓶栽的优点是便于管理,不易染杂菌,栽培的金针菇质量高。瓶栽金针菇的栽培瓶的大小经历了一个从小口径向大口径发展的一个阶段。栽培瓶的瓶口径越大,瓶产量会越高,但如果瓶口径扩大、瓶口径与瓶身的大小比例设计不合理也会造成金针菇不紧实,容易松散。因此,现有技术的瓶栽金针菇的工厂大多将金针菇栽培瓶的瓶口径集中在65毫米(内径) 75毫米(内径)之间,也曾有过数家金针菇工厂尝试过设计80毫米以上瓶口径的栽培瓶,但因瓶子整体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金针菇单瓶的产量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存在栽培房利用率较低、原料营养利用率不充分、成本较高,包装工作量较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用的栽培瓶,该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用的栽培瓶可提高金针菇的单瓶产量、提高原料营养利用率、提高稳定性、减少包装工作量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瓶与瓶的接触面从而提高栽培房利用率。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提供一种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用的栽培瓶,包括瓶口、瓶颈、瓶身和瓶底,所述瓶口内径设置为85毫米,所述瓶口内径和所述瓶颈长度的尺寸比例为2. 5:1至2. 8:1,所述瓶颈长度和所述瓶身长度的尺寸比例为1:4. 5至1:4.8。优选的,所述瓶口设置有用于与瓶盖连接的凸沿。另一优选的,所述瓶身中部设置为向内收缩,瓶身中部内径与瓶身上部内径的尺寸比例为0. 96:1,瓶身中部内径与瓶身下部内径的尺寸比例为0. 96:1。另一优选的,所述瓶身中部设置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设置有防滑纹。另一优选的,所述瓶底设置有向上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宽度和瓶口内径的尺寸比例为0. 74 :1,所述凹陷部深度和瓶口内径的尺寸比例为0. 04: I。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结构包括瓶口、瓶颈、瓶身和瓶底,瓶口内径设置为85毫米,瓶口内径和瓶颈长度的尺寸比例为2. 5:1至2. 8:1,瓶颈长度和瓶身长度的尺寸比例为1:4. 5至1:4. 8,通过合理设计栽培瓶的尺寸,使得在确保培育出来的金针菇紧实,不容易松散的前提下,提高金针菇的单瓶产量、提高原料营养利用率、提高稳定性、减少包装工作量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瓶与瓶的接触面从而提高栽培房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利用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I是本技术一种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用的栽培瓶的结构示意图。在图I中包括有瓶口I、瓶口内径 Dl、 瓶颈2、瓶颈长度LI、瓶身3、瓶身长度L2、瓶身上部内径D2、瓶身中部内径D3、瓶身下部内径D4、瓶底4、凹陷部41、凹陷部宽度Wl、凹陷部深度Hl。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I。本实施例的一种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用的栽培瓶如图I所示,包括瓶口 I、瓶颈2、瓶身3和瓶底4,瓶口内径Dl设置为85毫米,瓶口内径Dl和瓶颈长度LI的尺寸比例为2. 66:1,瓶颈长度LI和瓶身长度L2的尺寸比例为1:4.63。需要说明的是在误差范围内,瓶口内径Dl和瓶颈长度LI的尺寸比例2. 5:1至2. 8:1,瓶颈长度LI和瓶身长度L2的尺寸比例为1:4. 5至1:4.8。本技术通过合理设计栽培瓶的尺寸,在确保培育出来的金针菇紧实,不容易松散的前提下,提高金针菇的单瓶产量、提高原料营养利用率、提高稳定性、减少包装工作量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瓶与瓶的接触面从而提高栽培房利用率。具体的,瓶口 I设置有用于与瓶盖连接的凸沿。用于扣紧瓶盖。具体的,瓶颈内径与瓶身内径的尺寸比例为4 :5。实施例2。一种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用的栽培瓶,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I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瓶身中部设置为向内收缩,瓶身中部内径D3与瓶身上部内径D2的尺寸比例为0.96:1,瓶身中部内径D3与瓶身下部内径D4的尺寸比例为0.96:1。瓶身中部设置为向内收缩,方便手部握持。 具体的,瓶底4设置有向上的凹陷部41,凹陷部宽度Wl和瓶口内径Dl的尺寸比例为0. 74 :1,凹陷部深度Hl和瓶口内径Dl的尺寸比例为0. 04: I。瓶底4设置的凹陷部可减少瓶底4与地面或栽培支撑架的直接接触面,可减少瓶底4细菌的滋生,为金针菇的培育创造更好的条件。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栽培瓶除了用于栽培金针菇外,也可用于栽培其它的菌类。瓶口 I、瓶颈2、瓶身3和瓶底4为一体成型。方便生产。整个栽培瓶的内壁光滑,可减少废料的残留。实施例3。—种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用的栽培瓶,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I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瓶身中部设置有握持部,握持部设置有防滑纹。设置的防滑纹可增强手与瓶身的摩擦力,防止人手握持瓶身时,瓶身产生下滑现象。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用的栽培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口、瓶颈、瓶身和瓶底,所述瓶口内径设置为85毫米,所述瓶口内径和所述瓶颈长度的尺寸比例为2. 5:1至2. 8:1,所述瓶颈长度和所述瓶身长度的尺寸比例为1:4. 5至1:4.8。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用的栽培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口设置有用于与瓶盖连接的凸沿。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用的栽培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中部设置为向内收缩,瓶身中部内径与瓶身上部内径的尺寸比例为O. 96:1,瓶身中部内径与瓶身下部内径的尺寸比例为O. 96:1。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用的栽培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中部设置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设置有防滑纹。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用的栽培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底设置有向上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宽度和瓶口内径的尺寸比例为O. 74 :1,所述凹陷部深度和瓶口内径的尺寸比例为0.04:1。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金针菇培育用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用的栽培瓶,其结构包括瓶口、瓶颈、瓶身和瓶底,瓶口内径设置为85毫米,瓶口内径和瓶颈长度的尺寸比例为2.5:1至2.8:1,瓶颈长度和瓶身长度的尺寸比例为1:4.5至1:4.8,通过合理设计栽培瓶的尺寸,使得在确保培育出来的金针菇紧实,不容易松散的前提下,提高金针菇的单瓶产量、提高原料营养利用率、提高稳定性、减少包装工作量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瓶与瓶的接触面从而提高栽培房利用率。文档编号A01G1/04GK202635153SQ20122017960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5日专利技术者邱桂根 申请人:东莞香市菌业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用的栽培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口、瓶颈、瓶身和瓶底,所述瓶口内径设置为85毫米,所述瓶口内径和所述瓶颈长度的尺寸比例为2.5:1至2.8:1,所述瓶颈长度和所述瓶身长度的尺寸比例为1:4.5至1:4.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桂根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香市菌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