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厚度大于约5cm的一体化重力成网无机纤维幅材。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制备和使用此类幅材的方法。重力成网工艺包括机械地分离无机纤维,以及将所述纤维聚集成一体化厚幅材,且所述工艺可包括将多种类型的无机纤维混合和/或将无机粒状添加剂与所述纤维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相关专利串请的交叉引用本专利申请要求于2010年4月1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 61/323,515的优先权,该专利的公开内容以全文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介绍
包括无机纤维的湿法成网幅材和干法成网幅材一直以来都是已知的,且已被用于各种应用,尤其是涉及抗高温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厚度大于约5cm的一体化重力成网无机纤维幅材。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制备和使用此类幅材的方法。重力成网工艺包括机械地分离无机纤维,以及将所述纤维聚 集成一体化厚幅材,且所述工艺可包括将多种类型的无机纤维混合和/或将无机粒状添加剂与所述纤维混合。因此,在一个方面,本文公开一种厚度大于约5cm的一体化重力成网无机纤维幅材。因此,在另一方面,本文公开一种制备重力成网无机纤维幅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无机纤维引入成形室中,所述成形室中包括多个纤维分离辊,这些纤维分离辊以至少一行设置于所述成形室中,且所述成形室包括移动的环形带筛网;用所述纤维分离辊机械地分离所述无机纤维中的至少一些无机纤维;通过所述移动的环形带筛网来捕获所述无机纤维的任何残余的团聚物,并将所捕获的团聚物返回到所述纤维分离辊,以由所述纤维分离辊机械地分离;将机械分离的无机纤维聚集成重力成网无机纤维垫;将所述重力成网无机纤维垫从所述成形室取出;以及加固所述重力成网无机纤维垫以形成厚度大于约5cm的一体化重力成网无机纤维幅材。因此,在另一方面,本文公开一种增强隔板中的贯穿式开口的防火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至少一个包括厚度大于约5cm的重力成网无机纤维幅材的制品至少部分插入到所述贯穿式开口中。因此,在另一方面,本文公开一种增强细长物体或者大体对齐的细长物体集合的防火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沿着所述物体或物体集合的细长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将一个制品包括厚度大于约5cm的重力成网无机纤维幅材的至少至少部分周向缠绕在所述物体或物体集合的周围。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这些方面和其他方面将显而易见。然而,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将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理解为是对要求保护的主题的限制,该主题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并且在审查期间可以进行修改。附图说明图I示出了可用于制备重力成网无机纤维幅材的示例性工艺的示意性侧视图。图2示出了包括重力成网无机纤维幅材的示例性制品的侧视图。图3示出了示例性防火制品的示意性前视图,所述示例性防火制品包括布置在贯穿式开口中的重力成网无机纤维幅材。图4示出了示例性防火制品的示意性前视图,所述示例性防火制品包括缠绕在细长物体周围的重力成网无机纤维幅材。 在各图中,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类似的元件。一些元件可能以相同或相等的倍数出现;在此类情况下,参考标号可能仅标出一个或多个代表性元件,但应当理解,此类参考标号适用于所有此类相同的元件。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本文档中的所有图和附图均未按比例绘制,并且被选择用于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不同实施例。具体地讲,除非另外指明,否则仅用示例性术语描述各种部件的尺寸,并且不应从附图推断各种部件的尺寸之间的关系。尽管在本专利技术中可能使用了“顶部”、“底部”、“上部”、“下部”、“下方”、“上方”、“前部”、“背部”、“向夕卜”、“向内”、“向上”和“向下”以及“第一”和“第二”等术语,但应当理解,除非另外指明,否则这些术语仅以它们的相对意义使用。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是侧视图(具有成形室2的剖面图),示出了可用于制备厚重力成网无机纤维幅材10的示例性设备I (其中术语厚在本文中定义成意指至少5cm)。无机纤维3 (可包括纤维块、大量纤维的团聚物等)(例如)通过纤维输入装置31被引入成形室2中。在进入成形室2之前,可使用开启工具(未图示)来至少部分地打开、梳理和/或分离纤维3 (例如,从捆等可直接使用的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多种类型的纤维引入成形室2中,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所述工艺将用于将不同类型的纤维彼此混合在一起,以及机械地分离(例如,解聚)每种类型的纤维。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一种或多种类型的无机粒状添加剂21引入成形室2中,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所述工艺将用于将粒状添加剂21与无机纤维混合,以及机械地分离无机纤维。粒状添加剂21可包括一种或多种膨胀助剂、一种或多种吸热添加剂、一种或多种绝缘添加剂,以及一种或多种粘结剂等,如下文详细描述。如果存在,则粒状添加剂21可通过纤维输入装置31与纤维3 —起引入成形室2中,或者可以(例如)通过颗粒输入装置22单独地引入。设备I也可包括流体(液体)喷射系统32,该系统可将流体喷射到纤维3上,然后再在将纤维引入成形室2中;可将流体喷射到成形室2的内部中,以与其中的纤维接触;以及/或者可在纤维3已沉积为垫并且已离开成形室2之后,将流体喷射到纤维3上。流体可用于任何用途。例如,所述流体可包括水、水溶液,或无水流体或溶液,用于改进对纤维的加工。或者,所述流体可包括溶液、分散体、乳胶等,例如,包括一种或多种粘结剂,以及/或者包括一种或多种无机粒状添加剂,如下文详细描述。如果需要,所述流体可包括无机粒状添加剂21。在成形室2内,无机纤维3被机械地分离(例如,部分、多半,或几乎完全解聚)成单独的纤维和/或若干纤维或更少纤维的组。这是通过旋转各自包括凸起4 (称为通用术语尖状物(spike),但这些凸起可以是任何合适的设计)的纤维分离辊7来实现的。相邻辊7的尖状物4处于互相配合关系(但它们通常不接触彼此),因此可以对纤维3的团聚物施加剪切力(尤其是在团聚物被暂时捕获在两个移动(例如反转)的尖状物之间时),并且至少部分地将团聚物分离成单独的纤维,或分离成较小数量纤维的团聚物。在一些实施例中,纤维分离辊7可以呈现为上组辊行71和72,以及下组辊行73和74,如图I所述。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考虑到特定组合物和/或即将加工的纤维的性质,可以对成形室2以及其中的纤维分离辊7的设计和操作参数进行调控。例如,辊的间距、尖状物长度、尖状物沿着辊和环绕辊的间距、尖状物的互相配合程度、不同辊的旋转速度、不同辊的旋转方向等中的任何或全部可以改变,例如,以延长某些纤维在腔室2内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纤维的机械分离量等。纤维分离辊的作用可通过可选的空气流得到增强,例如,通过使用(可选的)空气喷嘴来实现,这些空气喷嘴适当地位于成形室2中,能够使纤维团聚物在成形室2内翻滚和/或再循环。(注意,尽管本文中使用术语空气,但该术语以其最广泛的意义使用,且可涵盖对任何合适的气态流体的使用)。纤维输入装置31可以有利地设置在成形室2的上部中(如图I所示),例如,以使得纤维3可以轻松地送至纤维分离辊7附近,从而如上所述进行加工。例如,如果需要将粒状添加剂21送至辊7附近,颗粒输入装置22可以位于成形室2的上部中。或者,颗粒输入装置22可以位于成形室2的下部中(例如,在辊7下方)。任何布置方式都是可以的,只要 能够针对特定应用使粒状添加剂21与纤维充分混合即可。纤维的团聚物和/或单独的纤维最终将在重力的影响下在成形室2内向下降落。成形室2包括环形带筛网8 (可以(例如)通过上组纤维分离辊行71和72和通过下组纤维分离辊行73和74,总体上如图I所示)。环形带筛网8可以包括具有所需尺寸或尺寸组合的通孔。因此,纤维团聚物、纤维块等,如果存在且如果大于特定尺寸,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姆斯·P·恩德勒,乔治·W·弗罗斯特,拉乌赛·拉劳什,马里奥·A·佩雷斯,约翰·J·罗杰斯,
申请(专利权)人:三M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