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母接插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3003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7 2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母接插件,包括:本体、承载件、固定板和多个母接线端子,所述固定板通过卡扣结构固定安装在承载件上,多个母接线端子固定安装在承载件和固定板之间,所述承载件通过卡扣结构固定安装在本体中。该母接插件可避免人力财力浪费的问题,且该母接插件装拆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母接插件
技术介绍
接插件是电气
很常用的ー种部件,一般是公接插件与母接插件配合使用,公接插件中安装有多个公接线端子,母接插件中安装有多个母接线端子,当公母接插件插接在一起时,公母接线端子相互接触,以实现电连接。现有技术的母接插件通常包括一个护套,多个母接线端子安装在护套中,护套中设有多个对母接线端子进行固定的弹性的卡舌,在母接线端子和护套的相互装拆过程中,所述弹性的卡舌很容易损坏,由于护套是ー个整体,若其中ー个卡舌损坏,则整个护套都要 报废,造成人力财カ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的一个卡舌损坏则整个护套都要报废、造成人力财カ浪费的问题,提供ー种母接插件,该母接插件可避免上述问题,且该母接插件装拆方便。本专利技术的母接插件,包括本体、承载件、固定板和多个母接线端子,所述固定板通过卡扣结构固定安装在承载件上,多个母接线端子固定安装在承载件和固定板之间,所述承载件通过卡扣结构固定安装在本体中。进ー步地,所述承载件设有至少ー排第一凹槽,各排中的第一凹槽相互平行且与母接线端子相适配,母接线端子的数量与第一凹槽的数量相等,每个母接线端子设有ー个第一凹坑,每个第一凹槽的底部设有ー个突起的且与所述第一凹坑相适配的突起部,ー个母接线端子安装在ー个第一凹槽中,突起部卡入第一凹坑中,固定板的数量与第一凹槽的排数相等,每个固定板上设有与ー排第一凹槽中第一凹槽的数量相等的突起块,各突起块分别与ー个母接线端子接触并将该母接线端子压向第一凹槽的底部。进ー步地,每个固定板上设有两个第一卡突部,承载件上设有多个与第一卡突部相适配的内凹的第一卡坑,第一卡坑与第一卡突部的数量相等,各第一卡突部分别卡入一个对应的第--^坑中。进ー步地,第一凹槽为两排,承载件包括第一基板部和从第一基板部的两个表面向相反方向伸出的两排侧板部,每排侧板部中的各侧板部相互平行,每排侧板部的相邻两个侧板部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的第一凹槽;每个固定板包括ー个第二基板部,第二基板部上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凹槽,第二基板部的相邻两个第二凹槽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的突起块,第二基板部的两端分别设有向第二基板部的同一侧伸出的两个夹板部,每个固定板的两个第一卡突部分别形成在两个夹板部上,两个第一卡突部的突起方向相対;各侧板部分别卡在一个相应的第二凹槽中。进ー步地,承载件上设有两个第一悬臂,各第一悬臂上设有ー个突起的第二卡突部,本体上设有ー个用于供母接线端子、承载件和固定板插入的凹腔,凹腔侧壁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两个卡门部,各卡门部包括两个从所述外表面向远离凹腔方向突出的纵柱部和连接两个纵柱部的横柱部,两个第二卡突部分别卡在两个横柱部的背向承载件插入方向的一侦れ进ー步地,第一凹槽为两排,承载件包括第一基板部和从第一基板部的两个表面向相反方向伸出的两排侧板部,每排侧板部中的各侧板部相互平行,每排侧板部的相邻两个侧板部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的第一凹槽;凹腔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各设有ー排相互平行的第三凹槽,两排侧板部分别卡在两排第三凹槽中。进ー步地,突起部与第一凹坑之间紧配合。进ー步地,母接线端子包括卷制部和插接部,第一凹坑位于卷制部和插接部的之间。进ー步地,本体上设有ー个用于供母接线端子、承载件和固定板插入的凹腔,凹腔的底部设有至少ー排内凹的第二凹坑,第二凹坑的排数与第一凹槽的排数相等,第二凹坑与母接线端子的数量相等,各第二凹坑的大小与插接部相适配,各插接部分别位于各第二凹坑中。进ー步地,凹腔包括小凹腔和大凹腔,沿承载件插入方向,小凹腔位于大凹腔下方,第二凹坑位于小凹腔的底部,两个固定板位于大凹腔中并与大凹腔配合接触。进ー步地,突起部位于第一凹槽的靠近凹腔底部的一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母接插件包括本体、承载件、固定板和母接线端子四个部件,因此若其中ー个部件损坏,只需将损坏的部件更换即可,其它部件还能照常使用,減少了浪费,节省了成本。另外,各部件之间主要通过卡扣结构相互连接,结构简单,装拆方便。附图说明 图I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母接插件的爆炸示意 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母接插件的结构示意 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承载件的结构示意 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本体的结构示意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 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母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 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承载件、固定板和母接线端子之间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歩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干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I-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ー种实施方式的母接插件,包括本体4、承载件2、固定板3和多个母接线端子1,所述固定板3通过卡扣结构固定安装在承载件2上,多个母接线端子I固定安装在承载件2和固定板3之间,所述承载件2通过卡扣结构固定安装在本体4中。作为ー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承载件2设有至少ー排第一凹槽201,各排中的第ー凹槽201相互平行且与母接线端子I相适配,母接线端子I的数量与第一凹槽201的数量相等,每个母接线端子I设有ー个第一凹坑101,每个第一凹槽201的底部设有ー个突起的且与所述第一凹坑101相适配的突起部202,ー个母接线端子I安装在ー个第一凹槽201中,突起部202卡入第一凹坑101中且二者相对固定,固定板3的数量与第一凹槽201的排数相等,每个固定板3上设有与ー排中第一凹槽201数量相等的突起块301,各突起块301分别与ー个母接线端子I接触并将该母接线端子I压向第一凹槽201的底部。突起部202与第一凹坑101是相适配的,因此二者之间的配合是很好的,二者之间不会相对移动,为了使二者之间的固定效果更好,进ー步优选地,突起部202与第一凹坑101之间紧密配合。第一凹槽201的排数及每排中第一凹槽201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设定。作为ー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凹槽201为2排,每排中有6个第一凹槽201,相应的,母接线端子I有12个,固定板3有2个。 承载件2包括第一基板部203和从第一基板部203的两个表面向相反方向伸出的两排侧板部,每排侧板部中的各侧板部相互平行,每排侧板部的相邻两个侧板部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的第一凹槽201。每排侧板部中有7个侧板部,两排共有14个侧板部,分别为第一上侧板部204、第二上侧板部、第三上侧板部、第四上侧板部、第五上侧板部、第六上侧板部、第七上侧板部205、第一下侧板部206、第二下侧板部、第三下侧板部、第四下侧板部、第五下侧板部、第六下侧板部、第七下侧板部207。第一上侧板部204和第一下侧板部206的背向其它侧板部的表面重合,第一上侧板部204和第一下侧板部206的背向其它侧板部的表面上伸出ー个Z形的第一悬臂208,第一悬臂208上设有ー个突起的第二卡突部209。第七上侧板部205和第七下侧板部207的背向其它侧板部的表面重合,第七上侧板部205和第七下侧板部207的背向其它侧板部的表面上伸出ー个Z形的第一悬臂208,第一悬臂208上设有ー个突起的第二卡突部209。第一上侧板部204的背向其它上侧板部的表面上设有一个内凹的第一卡坑210,第七上侧板部205的背向其它上侧板部的表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母接插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4)、承载件(2)、固定板(3)和多个母接线端子(1),所述固定板(3)通过卡扣结构固定安装在承载件(2)上,多个母接线端子(1)固定安装在承载件(2)和固定板(3)之间,所述承载件(2)通过卡扣结构固定安装在本体(4)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林郭雷雨苏玲玲何晓磊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