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线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62974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7 2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缆线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一讯号端子组、一电源端子组、一第一盖体及一第二盖体。绝缘本体具有一舌板、一插槽、多个讯号端子槽及多个电源端子槽。舌板凸出并垂直绝缘本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插槽形成于舌板周围。讯号端子组包括分别设置于该些讯号端子槽内的多个讯号端子。电源端子组包括分别设置于该些电源端子槽内的多个电源端子。每一讯号端子的第一径向宽度与每一电源端子的第二径向宽度相异。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分别组装于绝缘本体的两相对侧表面上,且第二盖体暴露出插槽。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以上下相互卡合的方式来包覆绝缘本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缆线连接器整体高度更低更轻薄,且在结构上及制程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ー种,尤指是ー种具有异径端子的。背景技木串行ATA (Serial ΑΤΑ)是ー种用于存储装置(如硬盘、⑶-ROM及DVD)与主机板间的高速传输接ロ。习知中国台湾证书号第M371317「SATA电连接器及其组合」已揭露一种符合SATA (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标准的连接器,以高速信号传送及电源传送的结构。请參阅图I所示,习知SATA电连接器包括绝缘体10a、讯号端子组20a、电源端子组30a、线缆40a及金属壳体50a。绝缘体IOa的基座面IlOa延伸有一横向凸肋12a,且凸 肋12a的侧面延伸有纵向导引部13a。上述讯号端子21a的平直部22a插设于绝缘体IOa的讯号端子孔14a。上述电源端子31a的平直部32a插设于绝缘体IOa的电源端子孔15a。线缆40a具有第一组导线41a与第二组导线42a,上述导线(41a、42a)各别电性连接于每ー讯号端子21a与姆一电源端子31a。金属壳体50a扣固于绝缘体IOa的基座11a。上述讯号端子21a的平直部22a突出于凸肋12a的讯号槽孔122a,且电源端子31a的平直部22a突出于凸肋12a的电源槽孔123a。藉此,以缩减电连接器Ia整体结构的高度及宽度。然而以现今电子设备而言,习知的电连接器Ia整体高度也已不符需求,对于诉求更轻薄短小且空间有限的装配环境下,实有必要改良结构,以符合潮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高度更低(例如2_或2_以下的高度)更轻薄的。本专利技术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防止电磁干扰(EMI)的电缆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结构精简制程简便的。本专利技术提供ー种缆线连接器,包括ー绝缘本体、ー讯号端子组、一电源端子组、一第一盖体及一第二盖体。该绝缘本体具有一舌板、ー插槽、多个讯号端子槽、及多个电源端子槽,该舌板凸出并垂直该绝缘本体ー侧表面设置,该插槽形成于该舌板周围。该讯号端子组包括分别设置于该些讯号端子槽内的多个讯号端子,每ー该讯号端子具有一第一径向宽度。该电源端子组包括分别设置于该些电源端子槽内的多个电源端子,每ー该电源端子具有一第二径向宽度,姆ー该讯号端子的第一径向宽度与姆ー该电源端子的第二径向宽度相异。该第一盖体和该第二盖体分别组装于该绝缘本体的相対的两个侧表面,该第一盖体与该第二盖体以上下相互卡合的方式来包覆该绝缘本体,该第二盖体暴露出该插槽。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盖体具有至少两个第一卡接部及至少两个第一弾性部,该第一弾性部具有一第一卡固孔,该绝缘本体具有至少两个第一卡接孔及至少两个第一卡接块,每ー该第一卡接部分别穿过每ー该第一卡接孔,每ー该第一卡接块分别卡固于每ー该第一弾性部的一第一卡固孔内。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盖体具有至少两个第二卡接部及至少ー第二弹性部,该第二弾性部具有多个第二卡固孔,该绝缘本体具有至少两个第二卡接孔及多个第ニ卡接块,每ー该第二卡接部分别穿过每ー该第二卡接孔,该些第二卡接块分别卡固于该第二弾性部的多个第二卡固孔内。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第 一盖体具有至少两个第三弹性部,该第三弾性部具有一第三卡固孔,该第二盖体具有至少两个卡扣凸块及多个第一卡勾部,该绝缘本体具有多个第一卡勾槽,每ー该卡扣凸块分别卡固于每ー该第三弾性部的第三卡固孔内,每ー该第勾部分别卡固于姆ー该第 ^勾槽内。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二盖体具有多个第二卡勾部,每ー该第一^^勾部分别位于每两个第二卡勾部之间,该绝缘本体具有多个第二卡勾槽,每ー该第二卡勾部分别卡固于姆ー该第二卡勾槽内。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该缆线连接器另包含一接地端子,该接地端子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并与部分该讯号端子接触,该接地端子具有一主体部、从该主体部延伸的多个抵触部、及分别设于该主体部两端的至少两个插入部,其中该抵触部供与该第一焊接部电性连接。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每ー该讯号端子或该电源端子分别具有从该第一焊接部或该第二焊接部延伸而出的一延伸部、从该延伸部弯折延伸的一接触部,及从该接触部弯折且勾住该舌板的一^^勾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缆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提供形成有多个讯号端子槽及多个电源端子槽的ー绝缘本体;然后,组装多个讯号端子及多个电源端子于对应的每ー该讯号端子槽及每一该电源端子槽内,每ー该讯号端子及每ー该电源端子分别具有一第一径向宽度及一第二径向宽度,该第一径向宽度与该第二径向宽度相异,姆一该讯号端子及每ー该电源端子分别具有一第一焊接部及一第二焊接部;接着,分别电性连接多个第一电缆及多个第二电缆于该些第一焊接部及该些第二焊接部;最后,分别组装一第一盖体与一第二盖体于该绝缘本体的ー侧表面与另ー侧表面上,以暴露该绝缘本体的一舌板及形成于该舌板周围的ー插槽。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分别电性连接该些第一电缆及该些第二电缆于该些第一焊接部及该些第二焊接部的步骤前,另包含将ー接地端子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且该接地端子的一部分抵触该讯号端子组的该些第二焊接部。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分别电性连接该些第一电缆及该些第ニ电缆于该些第一焊接部及该些第二焊接部的步骤后,以及在分别组装一第一盖体与一第二盖体于该绝缘本体的相対的两个侧表面,另包含将ー披覆胶体覆盖于该些第一焊接部及该些第二焊接部上。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缆线连接器,使本专利技术的缆线连接器整体高度更低更轻薄,且在结构上及制程便捷。此外,藉由金属制之第一盖体及第ニ盖体屏蔽于绝缘本体上,有助于提高讯号在高频传输时之防止电磁干扰效果。为使能更进一歩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參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參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者。附图说明图I为习知SATA电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缆线连接器的其中一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不含缆线)。图2B为本专利技术缆线连接器的讯号端子组、电源端子组及接地端子完成组装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2C为本专利技术缆线连接器的第一电缆及第ニ电缆分别完成电性连接于讯号端子组及电源端子组后的立体示意图。图2D为本专利技术缆线连接器的其中一视角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含缆线)。图2E为本专利技术图2D的2E-2E剖面示意图。图2F为本专利技术图2D的2F-2F剖面示意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缆线连接器的另外ー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不含缆线)。图3B为本专利技术缆线连接器的另外ー视角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含缆线)。图4A为本专利技术缆线连接器的再一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不含缆线)。图4B为本专利技术缆线连接器的再一视角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含缆线)。图5为本专利技术缆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參阅图2A至图2F、图3A至图3B及图4A至图4B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ー种缆线连接器,其包括ー绝缘本体I、ー讯号端子组2、ー电源端子组3、接地端子4、多个第一电缆5及多个第二电缆6。配合图2A、图3A及图4A所示,绝缘本体I具有一舌板10、ー插槽11、多个讯号端子槽12及多个电源端子槽13。举例来说,如图2E(图2D的2E-2E剖面图)或图2F(图2D的2F-2F剖面图)所示,舌板10可凸出并垂直绝缘本体I的ー侧表面设置,且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缆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缆线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具有一舌板、一插槽、多个讯号端子槽、及多个电源端子槽,该舌板凸出并垂直该绝缘本体的一侧表面设置,该插槽形成于该舌板周围;一讯号端子组,该讯号端子组包括分别设置于该些讯号端子槽内的多个讯号端子,每一该讯号端子具有一第一径向宽度;一电源端子组,该电源端子组包括分别设置于该些电源端子槽内的多个电源端子,每一该电源端子具有一第二径向宽度,每一该讯号端子的第一径向宽度与每一该电源端子的第二径向宽度相异;一第一盖体和一第二盖体,该第一盖体和该第二盖体分别组装于该绝缘本体的相对的两个侧表面,该第一盖体与该第二盖体以上下相互卡合的方式来包覆该绝缘本体,该第二盖体暴露出该插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培樵
申请(专利权)人:艾恩特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立信杰东莞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