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能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新型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能源的储存和转换。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环境友好等优点,在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小型便携式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现代社会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传统化石能源的有限储量和人类社会对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对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太阳能和风能的储备和转换、电动工具等用的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绿色二次 电源的需求日益迫切,锂离子电池极具满足其要求的潜力。但目前商业锂离子电池由于其正极材料LiCoO2和负极材料石墨碳的容量局限性(其理论容量分别约为140 mAh/g和372mAh/g),距上述高功率密度和高能量密度电源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作为负极材料的石墨碳,其密度只有2. 2 - 2. 4 g/cm3,这相当程度上降低了电池的体积容量,在大型高功率密度电池上尤为不利。而对于LiCoO2E极材料,除了其容量的局限性,Co还为战略性物资,且对环境有害。因而,近年来无论对于正极材料还是负极材料,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研究和开发。CuO作为锂离子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CuO的锂离子电池用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复合负极材料采用颗粒尺寸为20?nm~30?μm的Cu或Cu合金粉为原材料,其中Cu或Cu合金粉中Cu的含量在80%以上,将原材料在200~600℃的含氧气的氧化性气体中氧化1~10小时获得复合负极材料,该复合负极材料主要组成为CuO和/或Cu合金的氧化物,并含有0.5–30?wt.%?的Cu和0~20wt.%Cu2O。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白浪,高明霞,刘永锋,陈靖,冯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凯恩电池有限公司,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