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年地球四季模型,包括一公转轨道体,设置于公转轨道体上的地球体,和设置在公转轨道体所在平面以外的太阳体,其地球体共四个,分别位于公转轨道体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位置处。或者,地球体为一个,其转动连接于公转轨道体上。地球体的赤道处通过连接线与太阳体连接,太阳体位于经过公转轨道体中心点的垂直线上。连接线连接在地球体的东经165°处,太阳体悬吊在公转轨道体的下方。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连接线连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日的地球体及太阳体,模拟出地球与太阳在太空中的姿态,显示出太阳直射到地球东径165°,北京时间9点正的地球四季模型,是世界上天文学研究和敎育的必备器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年地球四季模型。
技术介绍
中国几千年来天文学都使用太阳年(回归年)编写日历,目的是为农业生产提供播种收割的时间依据,中国历次修改日历是为了给农业生产提供播种收割的时间依据更加准确,中国天文学编写的日历即“通书老皇历”,是古代天文学家长期测量太阳影子的劳动成果,是中华民族宝贵天文学遗产。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只重视实际观察,忽视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没有太阳年地球上太阳影子的回归图,未能完善天文学的全部科学知识,前人未完成的遗愿必须 要后人来承担。日心说是李善兰1867年在南京出版《谈天》一书引入中国的,日心说提出的是恒星年,天文学教科书明确指出,恒星年不可作历法使用,也就是恒星年没有日历和钟表的,但是日心说有一张两分两至图,使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都是太阳年日历的日子。现在世界天文学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年,太阳年(回归年)有日历、有时间、但没有模型,恒星年没有日历、没有时间,但有两分两至图模型,造成世界天文学停滞不前的局面,必需按太阳年的日历时间规律,创造出太阳年地球四季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便于理解、适用于天文学研究和教育的太阳年地球四季模型,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太阳年地球四季模型,包括一公转轨道体,设置于公转轨道体上的地球体,和设置在公转轨道体所在平面以外的太阳体,其结构特征是所述地球体共四个,分别位于公转轨道体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位置处。所述地球体的赤道处通过连接线与太阳体连接,太阳体位于经过公转轨道体中心点的垂直线上。所述连接线连接在地球体的东经165°处,太阳体悬吊在公转轨道体的下方。所述公转轨道体为设有开口的椭圆形螺杆,开口隐藏于其中一地球体内,地球体的南北极与公转轨道体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的圈数为365圈又87. 192°。所述公转轨道体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公转轨道体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a为 23° 26'。所述模型通过连接在地球体上的连接线悬吊在吊钩上。一种太阳年地球四季模型,包括一公转轨道体,设置于公转轨道体上的地球体,和设置在公转轨道体所在平面以外的太阳体,其结构特征是所述地球体为一个以上,其转动连接于公转轨道体上。所述公转轨道体为首尾相接的椭圆形螺杆,地球体的南北极与公转轨道体螺纹连接。太阳和地球都是悬浮在太空中,地球每24小时太阳两次直射到地球同一条经线上,太阳年地球四季模型必须要太阳直射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日的地球体都在同一条经线上。本专利技术利用连接线连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日的地球体及太阳体,模拟出地球与太阳在太空中的姿态,显示出太阳直射到地球东径165°,北京时间9点正的地球四季模型,是世界上天文学研究和敎育的必备器材。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太阳年地球四季模型的立体图。 图2为一实施例太阳年地球四季模型的主视图。图3为一实施例太阳年地球四季模型的原理图。图4为太阳星系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第一实施例参见图I-图3,本太阳年地球四季模型,包括一公转轨道体1,设置于公转轨道体I上的地球体2,和设置在公转轨道体I所在平面以外的太阳体3,地球体2共四个,分别位于公转轨道体I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位置处。地球体2的赤道处通过连接线5与太阳体3连接,太阳体3位于经过公转轨道体I中心点的垂直线上。连接线5连接在地球体2的东经165°处,这些连接线5与水平面P成66° 34'的夹角,太阳体3悬吊在公转轨道体I的下方。公转轨道体I为设有开口 11的椭圆形螺杆,开口 11隐藏于其中一地球体2内,SP代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日的地球体2内均可,地球体2的南北极与公转轨道体I螺纹连接。螺杆的圈数为365圈又87. 192°。公转轨道体I相对于水平面P倾斜设置,公转轨道体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a为23° 26'。太阳就直射在四个地球东经165°处,这是由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作23° 26'的倾斜,而不是地球自转轴作了 23° 26'的倾斜。本模型通过连接在地球体2(四个)上的连接线5悬吊在吊钩4上,具体为地球体2的东经32°的赤道处,这些连接线5同样与水平面P成66° 34'的夹角,吊钩4可把整个模型吊起,更适合用于天文学研究和敎育,也便于理解。具体地,在代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4日的地球体2的上下方引出连接线5 (可采用细线等)连接太阳体3和吊钩4。即,在春分日的地球体2的赤道东经32°处通过钻孔引细线作悬吊模型(与吊钩4连接)用,其赤道东经165°处通过钻孔引细线作悬吊太阳体3用;在夏至日的地球体2的赤道东经32°处通过钻孔引细线作悬吊模型(与吊钩4连接)用,其赤道东经165°处通过钻孔引细线作悬吊太阳体3用;在秋分日的地球体2的赤道东经32°处通过钻孔引细线作悬吊模型(与吊钩4连接)用,其赤道东经165°处通过钻孔引细线作悬吊太阳体3用;在冬至日的地球体2的赤道东经32°处通过钻孔引细线作悬吊模型(与吊钩4连接)用,其赤道东经165°处通过钻孔引细线作悬吊太阳体3用。另外,若吊钩4的形状同为圆球状,则本模型还可以上下倒转使用(地球体2与公转轨道体I之间转动连接),通用性高。参见图3,地球歪着身体是不能自转公转同步前进的,地球体2的南北极位于公转轨道体I上,模拟出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相切,且地球绕自转轴按G方向自转,同时,模拟出地球按F方向(即南极在前北极在后的逆时针方向)运行。第二实施例本太阳年地球四季模型,包括一公转轨道体,设置于公转轨道体上的地球体,和设置在公转轨道体所在平面以外的太阳体,地球体为一个,其转动连接于公转轨道体上。公转 轨道体为首尾相接的椭圆形螺杆,地球体的南北极与公转轨道体螺纹连接。该公转轨道体,模拟出地球的公转轨道,该地球体模拟出地球,地球体每自转一周就向公转轨道体旋进一圈螺纹,模拟出地球公转一天的距离。地球体每自转一周都是完整的360°,当地球体在这公转轨道体(椭园形螺杆)公转完成365圈又87. 19,2°,模拟出一太阳年。按现在的历法平年365天,四年设一闰年366天,该公转轨道体的圈数为365圈又87. 192°,每128年减少一天,使之更精确。通过本模型可知,地球像螺母一样在一条椭园形螺杆上周而复始地自转及公转,从而形成地球上日复日、年复年、首尾相接的时间流逝和历史。上述太阳年地球四季模型的设计依据如下太阳年的时间是按地球自转360°为I日,把地球分成24个时区,每一个时区是地球经度15度,地球自转I度为4分钟。太阳年早已把一年的时间分成365. 2422日,每日24小时,每小时60分钟,每分钟60秒,每日24小时正就是下一日0时0分0秒,每一年12月31日24小时正就是下一年第一日0时0分0秒,这是时间永不间断的连续不断的历法系统,每日24小时正是下一日0时0分0秒,在地球上就是同一条经线,创造太阳年地球四季模型,必需要太阳直射在所有地球仪同一条经线,模型可设365个地球仪,同样,太阳也要直射在365个地球仪同一条经线,每一个地球仪就是太阳年的一日太阳的角度。要满足太阳年地球四季模型的设计条件,必须有所创新思维,太阳与地球在一个平面,全世界天文学家用了几百年都不能在一个平面上设365个地球仪,太阳可以直射在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年地球四季模型,包括一公转轨道体(1),设置于公转轨道体(1)上的地球体(2),和设置在公转轨道体(1)所在平面以外的太阳体(3),其特征是所述地球体(2)共四个,分别位于公转轨道体(1)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位置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云开,
申请(专利权)人:廖云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