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荧幕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61316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7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触控荧幕结构,包括一显示模块、一矩形的框体、多个导光条以及多个光感测器。框体设置于显示模块上。导光条设置于框体的四个侧边,用以将一光线导引至触控荧幕结构的感测区域。光感测器固定于框体上,用以检测前述光线。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触控荧幕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方便组装且具有良好的定位效果,因此可广泛地应用于各式电子装置之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触控荧幕,特别是有关于ー种光学式触控荧幕结构。
技术介绍
首先请參阅图I,一般光学式触控突幕(optical touch screen)大多会在矩形突幕的角落处设置数个光感测器40 (例如CMOS),此外在矩形荧幕的四个侧边则分别设有光源结构20,通过光源结构20可将由数个发光二极管(未图示)所产生的光线导引到荧幕中央的有效区域301内,接着可利用位在荧幕角落处的光感测器40检测有效区域301内的物体阴影,进而计算出物体的坐标位置。再请ー并參阅图I、图2,其中图2表示图I中沿X1-X2方向的剖视图,由图2可以看出光源结构20包括导光条22、框体21以及侧盖23,其中由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光线可 经过导光条22与框体21反射,接着穿过侧盖23而进入有效区域301内(如图2中箭头方向所示)。请继续參阅图2,传统的光学式触控荧幕通常更包括显示模块10,组装时可将强化玻璃30设置于显示模块10上,接着再将光源结构20和光感测器40逐一粘贴在强化玻璃30的表面。如图2所不,显不模块10包括外壳11、支架12、显不面板13、背盖14、光源15、导光板16以及光学膜片17,其中強化玻璃30固定于外壳11上,支架12与外壳11连接,显示面板13设置于支架12上,光源15、导光板16以及光学膜片17则设置干支架12和背盖14之间。需特别说明的是,由于传统的光学式触控荧幕会在显示模块10和光源结构20之间设置強化玻璃30,如此不仅使得触控荧幕整体厚度提高而不利于产品的薄型化,同时也会増加材料成本。另ー方面,将光源结构20和光感测器40等元件逐一粘贴在强化玻璃30上的组装方式将增加制造流程的复杂度,同时也会造成不良品进行重工(rework)时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ー种触控荧幕结构,包括ー显示模块、一矩形的框体、多个导光条以及多个光感测器。框体设置于显示模块上,其中框体具有开ロ,对应于触控荧幕结构的感测区域。导光条分别设置于框体的多个侧边,用以将来自光源的光线导引至感测区域。光感测器固定于框体上,用以检测感测区域内的光线。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触控荧幕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一矩形的框体,其中框体具有开ロ,对应于触控荧幕结构的感测区域;提供多个导光条,分别设置于框体的多个侧边,用以将一光线导引至感测区域;提供多个光感测器,并将光感测器结合于框体上,用以检测光线;以及,提供ー显示模块,其中显示模块具有外売,并将框体固定于外壳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方便组装且具有良好的定位效果,因此可广泛地应用于各式电子装置之中。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ー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在附图中图I表示一现有触控荧幕结构的上视图;图2表示图 I中沿X1-X2方向的剖视图;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ー实施例的触控荧幕结构上视图;图4表示图3中沿X3-X4方向的剖视图;图5表示导光条、侧盖、光感测器以及发光二极管结合于框体上的示意图;图6表不本专利技术另ー实施例的触控突幕结构剖视图;图7表不本专利技术另ー实施例的触控突幕结构剖视图;图8表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触控荧幕结构剖视图;图9表示本专利技术ー实施例的触控荧幕结构制造方法示意图;以及图10表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触控荧幕结构制造方法示意图。附图标号显示模块10外壳11支架12显示面板13背盖14光源15导光板16光学膜片17光源结构20框体21导光条22侧盖23强化玻璃30有效区域301光感测器40显示模块50外壳51支架52显示面板53背盖54光源55导光板56光学膜片57框体60有效区域601导光条70侧盖80斜面8I光感测器90夹角A发光二极管L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做详细说明。请ー并參阅图3、图4,其中图4表示图3中沿X3-X4方向的剖视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ー实施例的触控突幕结构可为一光学式触控突幕结构,其主要包括显不模块50、矩形的框体60、导光条70、可透光的侧盖80以及光感测器90。光感测器90例如为CMOS,可分别嵌设在矩形框体60的左上角以及右上角。另外,可分别在矩形框体60的四个侧边设置导光条70与侧盖80。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矩形框体60并未设置侧盖80。应了解的是,矩形的框体60可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制作,其中在框体60的内侧表面设有反光材质,且通过框体60和导光条70可将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光线导引到荧幕中央的有效区域601内(如图4中箭头方向所示),接着通过位在荧幕角落处的光感测器90可检测有效区域601内的物体阴影,进而计算出物体的坐标位置。由图4中可以看出,显示模块50主要包括外壳51、支架52、显示面板53、背盖54、光源55、导光板56以及光学膜片57,其中外壳51设置于显不面板53周围,支架52与外壳51连接,显不面板53设置于支架52上,光源55、导光板56以及光学膜片57则设置于支架52和背盖54之间。需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的框体60固定于显示模块50的外壳51上且具有一 U字型截面,导光条70容置于框体60内,侧盖80则是结合于框体60的开ロ处。在本专利技术ー实施例中,夕卜壳51与支架52可为一体成型。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夕卜壳51设置于显示面板53周围并与侧盖80相连接,且外壳51可与侧盖80采一体成型的方式制作。接着请參阅图5,组装时可将导光条70、侧盖80、光感测器90以及发光二极管L分别由框体60的内侧和外侧置入框体60中,由于本实施例的框体60为一体成型的单ー构件,因此在组装时可直接将导光条70、侧盖80、光感测器90以及发光二极管L固定于框体60内部,如此ー来不仅可方便组装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能达到良好的定位效果。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侧盖80两端另形成有斜面81,其中两个相邻侧盖80的斜面81间形成有ー夹角A(如图3所示),且该夹角A的范围可介于60°至89°之间,或者也可将斜面81改以圆弧面取代,使得光感测器90的感测角度范围可介于60°至89°之间。对应于图3至图5所揭露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更提供一种触控荧幕结构的制造方法(如图9所示),其主要包括提供一矩形的框体60,其中框体60中央具有开ロ,对应于触控荧幕结构的感测区域601 (步骤Sll);提供多个导光条70,分别设置于框体60的四个侧边,用以将来自至少一光源(例如图5所示的发光二极管L)的光线导引至感测区域601 (步骤S12);提供多个光感测器90,并将光感测器90结合于框体60上,用以检测光线(步骤S13);以及,提供ー显不模块50,其中显不模块50具有外壳51,并将框体60固定于外壳51上(步骤S14)。再请參阅图6,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触控荧幕结构主要是将框体60和下方显示模块50的外壳51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制作,藉此可降低零件数并简化组装程序。或者,亦可将侧盖80和下方显不模块50的外壳51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制作(如图7所不),此时框体60及导光条70被外壳51和侧盖80所包覆,藉此同样可降低零件数并简化组装程序,进而大幅提闻生广效率。请參阅图8,在另ー实施例的触控荧幕结构中, 亦可将框体60及导光条70—同设置于侧盖80的内部。如图8所示,框体60与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荧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显示模块;一矩形的框体,设置于所述显示模块上,其中所述框体具有一开口,对应于所述触控荧幕结构的一感测区域;多个导光条,分别设置于所述框体的多个侧边,用以将一光线导引至所述感测区域;以及多个光感测器,固定于所述框体上,用以检测所述感测区域内的所述光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源锟方建中林文郁
申请(专利权)人: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