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滤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58884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7 1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油滤清器,包括滤芯(3),旁通阀(15),外壳,其中滤芯(3)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包括相互连接的下壳体(2)与滤芯盖(1),其中,所述旁通阀(15)设置在所述滤芯盖(1)上,将过滤前污油的通道(12)与过滤后清洁油的通道(13)之间封闭。通过将旁通阀固定在滤芯盖上,使得旁通阀的结构更为紧凑,安装更为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油滤清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机油供给模块,具体涉及机油滤清器。
技术介绍
在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机油供给模块中,机油滤清器用于去除机油中的灰尘、金属颗粒、碳沉淀物和煤烟颗粒等杂质,保护发动。优质的机油滤清器中具有旁通阀。当外部温度降低到某一特定值或当机油滤清器超出正常使用期限时,旁通阀会在特殊压力作用下打开,让未经过滤的机油直接流进发动机。尽管如此一来,机油中的杂质会进入发动机,但比起发动机中没有机油而造成的损失而言,它要小得多。因此旁通阀是在紧急情况下保护发动机的关键。通常,旁通阀安装在机油过滤器的铝座里,但是这样的结构不够紧凑,安装也较为麻烦。因此,有必要改进机油过滤器,使该机油过滤器的旁通阀结构紧凑,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油滤清器,该机油过滤器具有紧凑的结构,以及安装方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机油滤清器,包括外壳,设置在该外壳内的滤芯,以及旁通阀,所述外壳包括相互连接的下壳体与滤芯盖,其中:所述旁通阀设置在所述滤芯盖上,将过滤前污油的通道与过滤后清洁油的通道之间封闭。优选地,所述旁通阀包括固定在滤芯盖上的架体,固定在该架体上的中空基座,套设在该基座的弹簧,设置在弹簧上的阀瓣,通过弹簧的作用,使阀瓣封闭架体上的油通道孔。优选地,所述旁通阀的架体与滤芯的盖板配合并通过密封圈密封。优选地,所述旁通阀通过热弯曲成形工艺固定在所述滤芯盖上。优选地,所述外壳内形成有排油通道,所述过滤前污油的通道与所述排油通道之间由第一密封圈密封,所述排油通道与所述过滤后清洁油的通道之间由第二密封圈密封,当排油时,第一密封圈首先脱离密封,污油从所述排油通道中排出,此时所述第二密封圈仍然保持密封,直到污油完全从所述排油通道排出后,所述第二密封圈脱离密封。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排油通道壁的密封位置与该第一密封圈脱离密封的位置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清洁油通道壁的密封位置与该第二密封圈脱离密封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优选地,所述过滤后清洁油的通道与所述排油通道同轴心,且所述排油通道处于所述过滤后清洁油的通道外围,所述过滤前污油的通道处于所述排油通道的外围。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滤芯的下端部上,所述下端部为圆柱形阶梯凸台,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直径较小的凸台外围上,将所述排油通道与所述过滤后清洁油的通道之间密封,而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直径较大的凸台外围上,将所述过滤前污油的通道与所述排油通道之间密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旁通阀固定在滤芯盖上,使得旁通阀的结构更为紧凑,安装更为方便。此外,通过在所述过滤前污油的通道与排油通道之间由第一密封圈密封,所述排油通道与所述过滤后清洁油的通道之间由第二密封圈密封,且使排油时,第一密封圈先脱离密封,排干污油后,第二密封圈才脱离密封,从而不需要使用传统的阀门来控制排干老的机油,简化了排油结构,具有更少的零部件,从而节约成本。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在以下附图示例下更为清楚,其中附图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非限制性例子,其中:图1为机油滤清器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一种机油滤清器,包括滤芯3,滤芯架4,旁通阀15,外壳,其中滤芯架4设置在滤芯3的内部,该滤芯架4并不是必要的,滤芯3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包括相互连接的下壳体2与滤芯盖1,其中,所述旁通阀15设置在所述滤芯盖1上,将过滤前污油的通道12与过滤后清洁油的通道13之间封闭。当外部温度降低到某一特定值或当机油滤清器超出正常使用期限时,旁通阀15会在一定压力作用下打开,让未经过滤的机油直接流进发动机。通过将旁通阀15固定在滤芯盖1上,使其结构更为紧凑,安装更为方便。如图1所示,所述旁通阀15包括固定在滤芯盖1上的架体5,固定在该架体上的中空基座6,套设在该基座的弹簧7,设置在弹簧上的阀瓣8,通过弹簧7的作用,使阀瓣8封闭架体上的油通道孔9。其中,滤芯盖1优选由塑料制成,旁通阀的架体5可以通过热弯曲成形工艺或卡扣连接固定在滤芯盖1上。所述旁通阀的架体5与滤芯的上盖板配合并通过密封圈16密封,从而污油不会通过旁通阀的架体5与滤芯的上盖板之间的间隙进入清洁油通道13。其中,旁通阀的架体5与滤芯的上盖板可以通过卡扣连接,从而便于取出滤芯3。作为选择,滤芯3的上盖板可以与滤芯盖1通过卡扣连接。所述外壳与所述滤芯3之间形成过滤前污油的通道12,发动机中通过热交(如果设置有的话)换冷却后的机油进入该过滤前污油通道,所述滤芯3内形成过滤后清洁油的通道13,清洁油通过该通道13进入发动机润滑,排油通道14形成在所述外壳内,当需要更换或安装滤芯3时,需要先排干老的机油,而这些机油则通过排油通道14排出。所述过滤前污油的通道12与排油通道14之间由第一密封圈10密封,所述排油通道14与所述过滤后清洁油的通道13之间由第二密封圈11密封。如图1所示,所述过滤后清洁油的通道13与所述排油通道14同轴心,且所述排油通道14处于所述过滤后清洁油的通道13外围,所述过滤前污油的通道12处于所述排油通道13的外围。所述第一密封圈10和所述第二密封圈11设置在滤芯的下端部17上,该下端部17具有中央通道,作为清洁油通道13的一部分,清洁油可以通过该中央通道进入发动机。所述下端部17为圆柱形阶梯凸台,第二密封圈11设置在直径较小的凸台外围上,将所述排油通道14与所述过滤后清洁油的通道13之间密封,而第一密封圈10设置在直径较大的凸台外围上,将所述过滤前污油的通道12与排油通道14之间密封。第一密封圈10与排油通道壁的接触位置(即密封位置)与第一密封圈脱离密封的位置之间的距离,比第二密封圈11与清洁油通道壁的接触位置(即密封位置)与第二密封圈脱离密封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小。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10与下壳体2上排油通道14环形壁18的接触位置与环形壁18自由端之间的距离,比第二密封圈11与下壳体2上清洁油通道13环形壁19的接触位置与环形壁19自由端之间的距离小。因此,当更换机油滤清器时,第一密封圈10首先与环形壁18分离,污油从所述排油通道14中排出,此时所述第二密封圈11仍然保持密封,直到污油完全从所述排油通道14排出后,所述第二密封圈11从环形壁19分离,脱离密封,从而可以进行机油滤清器的更换。因此,通过上述结构,不需要使用传统的阀门来控制排干老的机油,简化了排油结构。当新的机油滤清器安装到位后,将滤芯盖1与下壳体2重新连接,所述过滤前污油的通道12与排油通道14之间重新由第一密封圈10密封,所述排油通道与14所述过滤后清洁油的通道13之间也重新由第二密封圈11密封。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不能因此即局限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范围,对熟悉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举凡运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做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在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机油滤清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油滤清器,包括:外壳,设置在该外壳内的滤芯,以及旁通阀,所述外壳包括相互连接的下壳体与滤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阀设置在所述滤芯盖上,将过滤前污油的通道与过滤后清洁油的通道之间封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油滤清器,包括:外壳,设置在该外壳内的滤芯,以及旁通阀,所述外壳包括相互连接的下壳体与滤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阀设置在所述滤芯盖上,将过滤前污油的通道与过滤后清洁油的通道之间封闭,其中,所述旁通阀通过热弯曲成形工艺固定在所述滤芯盖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阀包括:固定在所述滤芯盖上的架体,固定在该架体上的中空基座,套设在该基座的弹簧,设置在弹簧上的阀瓣,通过弹簧的作用,使阀瓣封闭架体上的油通道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阀的架体与所述滤芯的盖板配合并通过密封圈密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形成有排油通道,所述过滤前污油的通道与所述排油通道之间由第一密封圈密封,所述排油通道与所述过滤后清洁油的通道之间由第二密封圈密封,当排油时,第一密封圈首先脱离密封,污油从所述排油通道中排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治欧·吉伦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索菲玛汽车滤清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