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废汽车拆解循环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55668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6 1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报废汽车拆解循环线,包括两条辊式输送机,辊式输送机上设有输送载体、提升机构、翻转机构、换向提升机构等机构,运载报废汽车的输送载体由辊式输送机输送到拆解工位,由提升机构或翻转机构从输送载体上移出,工人对其上的报废汽车进行拆解。在提升机构上进行废液回收、可利用部件拆除、不可利用部件拆除等工作,在翻转机构上进行车体底部零部件拆解等工作。在报废汽车从运输载体上移出后,输送载体再运载另一个报废汽车到运输线上其它拆解工位,工位上提升机构或翻转机构插起报废汽车离开输送线一定距离后,另一组工人对报废汽车进行拆解。自动化程度高、资源回收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报废汽车拆解物资再利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报废汽车拆解循环线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道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汽车需求量和拥有量迅速增力口,废旧汽车数量也急剧上升,但报废汽车拆解行业的总体技术水平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I、报废汽车拆解方式粗放,机械化程度低,大多数企业靠手工拆解和手工气割,虽然少数企业配有专用拆解设备,但也只是简单的半自动剪切机,或配备清洗机、破碎机、及 一些吊车、叉车等设备,根本无法实现自动化操作。2、资源利用率低,拆解的可再利用零部件少,其中钢铁和有色金属回收利用率较高,橡胶、塑料、玻璃等非金属回收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资源回收率高的报废汽车拆解循环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报废汽车拆解循环线,包括第一辊式输送机、第二辊式输送机,所述第一棍式输送机和第二棍式输送机的接料原点处分别设有第一输送载体和第四输送载体;所述第一棍式输送机上自第一输送载体向后依次设有第一提升机构、第二提升机构、第三提升机构和第一翻转机构;所述第二辊式输送机上自第四输送载体向后依次设有第四提升机构、第五提升机构、第六提升机构和第二翻转机构;所述第一棍式输送机和第二棍式输送机之间自接料原点处向后依次设有第一换向提升机构、第二换向提升机构、第三换向提升机构和第四换向提升机构;所述第一换向提升机构和第三换向提升机构上分别设有第二输送载体和第三输送载体。由上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报废汽车拆解循环线,由于包括输送载体、辊式输送机、提升机构、翻转机构、换向提升机构等机构,运载报废汽车的输送载体由辊式输送机输送到拆解工位,由提升机构或翻转机构从输送载体上移出,离开输送线一定距离后,工人对其上的报废汽车进行拆解。在提升机构上进行废液回收、可利用部件拆除、不可利用部件拆除等工作,在翻转机构上进行车体底部零部件拆解等工作。在报废汽车从运输载体上移出后,输送载体再运载另一个报废汽车到运输线上其它拆解工位,工位上提升机构或翻转机构插起报废汽车离开输送线一定距离后,另一组工人对报废汽车进行拆解。本运输线没有拆解工位时,运载报废汽车的运输载体可由换向提升机构输送到另一输送线拆解工位,报废汽车由相应提升机构或翻转机构插离输送载体,并在其上拆解。自动化程度高、资源回收率高。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报废汽车拆解循环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第一输送载体,2、第一棍式输送机,3、第二输送载体,4、第一换向提升机构,5、第一提升机构,6、第二提升机构,7、第二换向提升机构,8、第三换向提升机构,9、第三提升机构,10、第三输送载体,11、第一翻转机构,12、第四换向提升机构,13、第四输送载体,14、第二辊式输送机,15、第四提升机构,16、第五提升机构,17、第六提升机构,18、第二翻转机构。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报废汽车拆解循环线,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包括第一棍式输送机、第二棍式输送机,所述第一棍式输送机和第二棍式输送机的接料原点处分别设有第一输送载体和第四输送载体;所述第一棍式输送机上自第一输送载体向后依次设有第一提升机构、第二提升机构、第三提升机构和第一翻转机构;所述第二辊式输送机上自第四输送载体向后依次设有第四提升机构、第五提升机构、第六提升机构和第二翻转机构;所述第一棍式输送机和第二棍式输送机之间自接料原点处向后依次设有第一换向提升机构、第二换向提升机构、第三换向提升机构和第四换向提升机构;所述第一换向提升机构和第三换向提升机构上分别设有第二输送载体和第三输送载体。所述第一提升机构和第四提升机构为废液回收工位;所述第二提升机构和第五提升机构处为可利用零部件拆卸工位;所述第三提升机构和第六提升机构处为不可利零用部件拆卸工位;所述第一翻转机构和第二翻转机构处为变速箱和发动机拆解工位。本专利技术的报废汽车拆解循环线,它由输送载体、辊式输送机、提升机构、翻转机构、换向提升机构等机构组成。运载报废汽车的输送载体由辊式输送机输送到拆解工位,由提升机构或翻转机构从输送载体上移出,离开输送线一定距离后,工人对其上的报废汽车进行拆解。在提升机构上进行废液回收、可利用部件拆除、不可利用部件拆除等工作,在翻转机构上进行车体底部零部件拆解等工作。在报废汽车从运输载体上移出后,输送载体再运载另一个报废汽车到运输线上其它拆解工位,工位上提升机构或翻转机构插起报废汽车离开输送线一定距离后,另一组工人对报废汽车进行拆解。本运输线没有拆解工位时,运载报废汽车的运输载体可由换向提升机构输送到另一输送线拆解工位,报废汽车由相应提升机构或翻转机构插离输送载体,并在其上拆解。具体设施例如图I所示,拆解线上共有四辆运输载体,分别是第一输送载体I、第二输送载体3、第三输送载体10和第四输送载体13。第一输送载体I在第一棍式输送机2的接料原点处,第四输送载体13在第二棍式输送机14的接料原点处。第二输送载体3和第三输送载体10在正常状态下停放在换向提升机构上。第一提升机构5和第四提升机构15为废液回收工位。第二提升机构6和第五提升机构16为可利用零部件拆卸工位。第三提升机构9和第六提升机构17为不可利零用部件拆卸工位。第一翻转机构11和第二翻转机构18为变速箱、发动机等拆解工位。两输送线的中间交换机构为第一换向提升机构4、第二换向提升机构7、第三换向提升机构8和第四换向提升机构12。输送方向 报废汽车在原点处装上运输载体后,运输载体由辊式输送机输送到废液回收工位,进行报废汽车废液回收。报废汽车废液回收完毕后,由输送载体送到可利用零部件拆解工位进行拆解。可利用零部件拆解完毕后,报废汽车由输送载体输送到不可利用零部件拆解工位拆解。不可利用零部件拆解完毕后,报废汽车再由输送载体输送到变速箱、发动机拆解工位进行拆解。拆解完毕后,剩下的报废汽车壳体进行剪切和废钢打包处理。循环性能在原点处接料处的两辆运输载体只负责输送报废汽车到本输送线的废液回收工位。在换向提升机构上的两辆运输载体在两输送线上交叉循环输送报废汽车。废液回收完毕的报废汽车,由较近换向提升机构上的任一辆运输载体输送到本运输线的可利用零部件拆解工位拆解,当本输送线的可利用零部件拆解工位正在进行拆解时,而另一输送线的可利用零部件拆解工位没有报废汽车在拆解时,本输送线的运输载体从废液回收工位接收报废汽车后,经两输送线之间较近处的换向提升机输送到另一输送线的可利用部件拆解工位拆解。同理两线上的任何一个拆解工位的报废汽车都可由较近处的运输载体通过较近处的换向提升机构输送到另一输送线的下一个拆解工位,进行拆解。本专利技术的报废汽车拆解循环线,其特点在于I、循环使用性运载报废汽车的运输载体可停留在输送线上各个工位,由相应机构从运输载体上移出报废汽车,运输载体再循环使用去运载其它报废汽车。2、离线拆解性运载报废汽车的运输载体移动到提升机构或翻转机构工位时,提升机构或翻转机构从运输载体上移出报废汽车,离开输送线一定距离后,工人对在提升机构或翻转机构上的报废汽车进行拆解。3、扩展性各机构单元采用模块标准化设计,单元模块之间可实现无缝对接。增加单元模块可使拆解循环线得到纵向和横向扩展,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报废汽车拆解循环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辊式输送机、第二辊式输送机,所述第一辊式输送机和第二辊式输送机的接料原点处分别设有第一输送载体和第四输送载体;所述第一辊式输送机上自第一输送载体向后依次设有第一提升机构、第二提升机构、第三提升机构和第一翻转机构;所述第二辊式输送机上自第四输送载体向后依次设有第四提升机构、第五提升机构、第六提升机构和第二翻转机构;所述第一辊式输送机和第二辊式输送机之间自接料原点处向后依次设有第一换向提升机构、第二换向提升机构、第三换向提升机构和第四换向提升机构;所述第一换向提升机构和第三换向提升机构上分别设有第二输送载体和第三输送载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肜豪峰袁海涛高愈隆
申请(专利权)人: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