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高架防堵节能公交车,由支体、车体、控体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前驱轮、前伸缩脚、前高脚、后高脚、后伸缩脚、后驱轮、折叠阶、车厢、观测眼、充电口、驾驶室、太阳能板,前驱轮设置于前伸缩脚一侧,前伸缩脚设置于前高脚套口内侧,前高脚设置于驾驶室底侧,后高脚设置于驾驶室底侧,后伸缩脚设置于后高脚套口内侧,后驱轮设置于后伸缩脚一侧,折叠阶设置于车厢底侧,车厢设置于驾驶室后端,观测眼设置于前伸缩脚,充电口设置于前高脚,驾驶室设置于车厢前端,太阳能板设置于体外侧。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结构精巧、性能优越、功能多样、适用广泛、操作便捷、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经久耐用,推广使用综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尤为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公交车,特别是一种高架防堵节能公交车。
技术介绍
随着城乡现代化建设和交通事业的高速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问题被摆在极为突出和重要的位置,而现有城市街道拓展空间有限和公交车俩技术结构与行车模式却极为滞后,即远远不能满足和适应城市高速发展和市民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行及上班出行乘车的需求,因此各地市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现象频繁发生,极大阻碍了城市交通现代化建设和文明建设等各项事业的综合发展。曾经有一些有识之士专利技术了不少新的公交车技术,但总体综合结构不精、技术性能复杂、功能比较单一、实用性比较差、操作使用不便、功效节能率低和安全环保欠佳。为此,本专利技术人经过长期观察与研究,专利技术出一种综合技术性能更优、实用性更强和高效节能环保的高架防堵节能公交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相关公交车技术缺陷与需求问题,提供一种设计理念超前、技术性能优越、多功能实用广、安全快捷防堵、高档舒适便利、高效节能环保、制用成本较低、可靠经久耐用,即综合性价比极高的高架防堵节能公交车。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架防堵节能公交车,其特征在于,该专利技术包括支体、车体、控体三个部分。所述支体包括前驱轮、前伸缩脚、前高脚、后高脚、后伸缩脚、后驱轮、折叠阶,所述前驱轮设置于前伸缩脚一侧,所述前伸缩脚设置于前高脚套口内侧和前驱轮一侧上方,所述前高脚设置于驾驶室底侧和下端前伸缩脚外侧,所述后高脚设置于驾驶室底侧和下端后伸缩脚外侧,所述后伸缩脚设置于后高脚套口内侧和后驱轮一侧上方,所述后驱轮设置于后伸缩脚一侧,所述折叠阶设置于车厢底侧和前高脚与前伸缩脚及后高脚与后伸缩脚之间。所述车体包括前门、车厢、后门,所述前门设置于车厢前端一侧,所述车厢设置于驾驶室后端,所述后门设置于车厢后端一侧。所述控体包括观测眼、充电口、驾驶室、太阳能板,所述观测眼设置于前伸缩脚和后伸缩脚一侧,所述充电口设置于前高脚和后高脚一侧,所述驾驶室设置于车厢前端,所述太阳能板设置于体外侧。其中所述前高脚与前伸缩脚和后高脚与后伸缩脚之中均设置有液压控制装置和驱动装置,前伸缩脚一端套接于前高脚中并可在其中移动,后伸缩脚一端套接于后高脚中并可在其中移动,且前高脚端口内缘设有突坎和前伸缩脚外缘设有突坎彼此相扣,后高脚端口内缘设有突坎和后伸缩脚外缘设有突坎彼此相扣。 其中所述前驱轮和后驱轮分别为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模式。其中所述观测眼包括设置于前后左右伸缩脚上一侧的四个观测眼和设置于车体中、前、后的若干个观测眼。其中所述前伸缩脚和后伸缩脚分别为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模式。其中所述前高脚和后高脚分别为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模式。其中所述前 门和后门分别及折叠阶均为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模式。其中所述太阳能板包括车体外侧所有实质板面。其中所述折叠阶两端设置于前高脚、前伸缩脚和后高脚、后伸缩脚侧边所设的可让折叠阶两端在其中上下移动的滑槽中。其中所述车体车轮可用普通轮胎和可在公交专道或人行道、花带上空进行双边和单边往复运行,也可采用专轨或电车充电方式运行。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I、性能优越、优质高效 本专利技术采用创新设计理念与独创技术,将现有相关技术优缺点进行综合分析、剔除、揉和、优化、提高与创新,综合设计出以支体、车体、控体为主体的技术结构,其中包括前驱轮、前伸缩脚、前高脚、后高脚、后伸缩脚、后驱轮、折叠阶、观测眼、充电口、驾驶室、太阳能板,前驱轮作用是承载支体、车体与控体和转动,前伸缩作用是在前高脚内侧进行上下移动伸缩和升降车体及设置观测眼,前高脚作用是控制前伸缩脚和设置充电口,后高脚作用是控制后伸缩脚和设置充电口,后伸缩脚作用是在后高脚内侧进行上下移动伸缩和升降车体及设置观测眼,后驱轮设作用是承载支体、车体与控体和转动,折叠阶作用是协助登车,观测眼作用是感应物体距离和观看路况,充电口作用是插线充电,驾驶室作用是驾驶车辆和操控前后门与前伸缩脚、后伸缩脚及监看观测眼,太阳能板作用是配合车体中的变频蓄电池吸收太阳能蓄电。促使该专利技术结构严谨、技术先进、多能广用、操作便利、节能环保、经久耐用、制用成本低,其综合技术性能优越和优质高效。2、实用广泛、效益明显 本专利技术由于将现有名目繁多、技术滞后、功能单一、实用性差、能耗大效率低、节能环保较差和易造成交通堵塞的落后公交车技术进行全面分析、剔除、优化与创新,设计成综合技术高、结构精巧、功能多样、适用广泛、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操作便捷、制用成本低、经久耐用并确保城市交通要道畅通等优势于一身的高架防堵节能公交车。本专利技术把支体、车体、控体装置和液压装置中的前高脚与前伸缩脚、后高脚与后伸缩脚及太阳能蓄电与多个充电口同时快捷充电方式等进行有机整合设置,形成该车体可随需要升降,在交通拥堵时可通过液压伸出前、后伸缩脚升高车体,让其它过往车辆从其底部穿过以防交通赌塞,极大缓解了城市中心长期交通堵塞与安全等严重问题,同时,可在行车和停车时随时进行太阳能蓄电和快捷充电,既节能又环保,从而进一步拓展了该技术的高效节能环保和机动性能,使所专利技术的高架防堵节能公交车实用更广泛,综合效益更明显。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高架防堵节能公交车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高架防堵节能公交车的结构示意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I-前驱轮,2-观测眼,3-前伸缩脚,4-充电口,5-前高脚,6-前门,7-驾驶室,8-车厢,9-太阳能板,10-后门,11-后高脚,12-后伸缩脚,13-后驱轮,14-折叠阶。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高架防堵节能公交车包括支体、车体、控体三个部分。所述支体包括前驱轮I、前伸缩脚3、前高脚5、后高脚11、后伸缩脚12、后驱轮13、折叠阶14,所述前驱轮I设置于前伸缩脚3 —侧,其作用是承载支体、车体与控体和转动,所述前伸缩脚3设置于前高脚5套口内侧和前驱轮I 一侧上方,其作用是在前高脚5内侧进行上下移动伸缩和升降车体及设置观测眼2,所述前高脚5设置于驾驶室7底侧和下端前伸缩脚3外侧,其作用是控制前伸缩脚3和设置充电口 4,所述后高脚11设置于驾驶室7底侧和下端后伸缩脚12外侧,其作用是控制后伸缩脚12和设置充电口 4,所述后伸缩脚12设置于后高脚11套口内侧和后驱轮13 —侧上方,其作用是在后高脚11内侧进行上下移动伸缩和升降车体及设置观测眼2,所述后驱轮13设置于后伸缩脚 12 —侧,其作用是承载支体、车体与控体和转动,所述折叠阶14设置于车厢8底侧和前高脚5与前伸缩脚3及后高脚11与后伸缩脚12之间,其作用是辅助乘客登车。所述车体包括前门6、车厢8、后门10,所述前门6设置于车厢8前端一侧,其作用是让乘客进入车厢,所述车厢8设置于驾驶室7后端,其作用是设置相关设备和搭载乘客,所述后门10设置于车厢8后端一侧,其作用是下卸乘客。所述控体包括观测眼2、充电口 4、驾驶室7、太阳能板9,所述观测眼2设置于前伸缩脚3和后伸缩脚12 —侧,其作用是感应物体距离和观看路况,所述充电口 4设置于前高脚5和后高脚11 一侧,其作用是插线充电,所述驾驶室7设置于车厢8前端,其作用是驾驶车辆和操控前后门与前伸缩脚3、后伸缩脚12及监看观测眼2,所述太阳能板设置于体外侧,其作用是配合车体中的变频蓄电池吸收太阳能蓄电。其中所述前高脚5与前伸缩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架防堵节能公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架防堵节能公交车包括支体、车体、控体三个部分;所述支体包括前驱轮(1)、前伸缩脚(3)、前高脚(5)、后高脚(11)、后伸缩脚(12)、后驱轮(13)、折叠阶(14),所述前驱轮(1)设置于前伸缩脚(3)一侧,所述前伸缩脚(3)设置于前高脚(5)套口内侧和前驱轮(1)一侧上方,所述前高脚(5)设置于驾驶室(7)底侧和下端前伸缩脚(3)外侧,所述后高脚(11)设置于驾驶室(7)底侧和下端后伸缩脚(12)外侧,所述后伸缩脚(12)设置于后高脚(11)套口内侧和后驱轮(13)一侧上方,所述后驱轮(13)设置于后伸缩脚(12)一侧,所述折叠阶(14)设置于车厢(8)底侧和前高脚(5)与前伸缩脚(3)及后高脚(11)与后伸缩脚(12)之间;所述车体包括前门(6)、车厢(8)、后门(10),所述前门(6)设置于车厢(8)前端一侧,所述车厢(8)设置于驾驶室(7)后端,所述后门(10)设置于车厢(8)后端一侧;?所述控体包括观测眼(2)、充电口(4)、驾驶室(7)、太阳能板(9),所述观测眼(2)设置于前伸缩脚(3)和后伸缩脚(12)一侧,所述充电口(4)设置于前高脚(5)和后高脚(11)一侧,所述驾驶室(7)设置于车厢(8)前端,所述太阳能板设置于体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战,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京阳节能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