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炙甘草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53674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6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炙甘草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按重量配比为:炙甘草12份、生姜9份、桂枝9份、人参6份、生地黄50份、麦门冬10份、麻仁10份、大枣10份、阿胶6份(烊化)。其生产过程包括:超音速气流粉碎、醇水提取、超声波粉碎提取、水煎浓缩、超音速喷雾干燥、纳米研磨、高压乳匀、纳米粒制备等。本发明专利技术注重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所体现出的多协同、多靶向等优点。规模化生产后,可大幅减少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产品质量,可使药物的靶向性、缓控释性更强。可内外给药并举,可按子午流注、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在四个时间段服用。还可以制备成膜剂、透皮剂按子午流注、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贴在人体不同部位,可通过皮肤直接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炙甘草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本专利技术还涉及ー种炙甘草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中药水煎液复方药效化学反应因化学成分太多,暂时还未被掲示其神秘面纱,但中药方剂中ー些神秘黑箱药效作用就藏在中药水煎液中,不能一味最求中药西化、中药现代化而只用単体和有效部位。中药水煎浓缩液不能弃之不用!中药方剂用水煎煮时,由于方剂合煎时的高温以及溶液中复杂的化学环境,可能在溶液中发生固有物质间的络合、水解、氧化、还原等反应,从而生成溶液中原来没有的某些新物质,这些新物质对全方产生增效、减毒或改性等药效作用。加强中药方剂水煎液中新成分形成机制、稳定性及其药效的研 究,对提高中药复方和新药水平,逐步缩小中药复方和中药新药与国际间的差距,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研究开发中药新药増加了新途径和新来源。我国药品管理相关法规規定,改变剂型作为新药研究来管理。制剂水平的落后不仅影响药物疗效的发挥,而且导致药品附加值低,直接影响市场竞争和产业经济效益,是造成我国医药エ业产品数量位居世界前列而产值仅相当于ー两个跨国制药公司的主要原因之一 O新药、新剂型开发水平能体现ー个国家的医药エ业的经济与技术实力。我国ロ服制剂约占各种全身给药制剂的2/3,加快研制和推广ロ服缓控释制剂是当前急需要做的エ作。炙甘草汤源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药物组成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參ニ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ニ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用法上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阿胶烊化,冲服。功用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主治1.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2.虚劳肺症。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本方常用于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而有心悸气短、脉结代等属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者。方论方中重用炙甘草甘温益气,通经脉,利血气,缓急养心为君;人參、大枣益气补脾养心,生地、麦冬、麻仁、阿胶,滋阴养血为臣;桂枝,生姜、清酒温阳通脉为佐。诸药合用,温而不燥,滋而不腻,共奏益气养血,滋阴复脉之功。本方是《伤寒论》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名方。其证是由伤寒汗、吐、下或失血后,或杂病阴血不足,阳气不振所致。阴血不足,血脉无以充盈,加之阳气不振,无カ鼓动血脉,脉气不相接续,故脉结代;阴血不足,心体失养,或心阳虚弱,不能温养心脉,故心动悸。治宜滋心阴,养心血,益心气,温心阳,以复脉定悸。方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为君,《名医别录》谓地黄“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配伍炙甘草、人參、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阿胶、麦冬、麻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共为臣药。佐以桂枝、生姜辛行温通,温心阳,通血脉,诸厚味滋腻之品得姜、桂则滋而不腻。用法中加清酒煎服,以清酒辛热,可温通血脉,以行药力,是为使药。诸药合用,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使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则心动悸、脉结代,皆得其平。虚劳肺痿属气阴两伤者,使用本方,是用其益气滋阴而补肺,但对阴伤肺燥较甚者,方中姜、桂、酒減少用量或不用,因为温药毕竟有耗伤阴液之弊,故应慎用。名家论述I.《医方考》心动悸者,动而不自安也,亦由真气内虚所致。补虚可以去弱,故用人參、甘草、大枣;温可以生阳,故用生姜、桂技;润可以滋阴,故用阿胶、麻仁;而生地、麦冬者,又所以清心而宁悸也。2.《医方集解》此手足太阴药也。人參、麦冬、甘草、大枣益中气而复脉;生地、阿 胶助营血而宁心;麻仁润滑以缓脾胃;姜、桂辛温以散余邪;加清酒以助药力也。3.《古方选注》:人參、麻仁之甘以润脾津;生地、阿胶之咸苦,以滋肝液;重用地、冬浊味,恐其不能上升,故君以炙甘草之气厚、桂枝之轻扬,载引地、冬上承肺燥,佐以清酒芳香入血,引领地、冬归心复脉;仍使以姜、枣和营卫,则津液悉上供于心肺矣。脉络之病,取重心经,故又名复脉。4.《血证论》此方为补血之大剂。姜、枣、參、草中焦取汁,桂枝入心化气,变化而赤;然桂性辛烈能伤血,故重使生地、麦冬、芝麻以清润之,使桂枝雄烈之气变为柔和,生血而不伤血;又得阿胶潜伏血脉,使输于血海,下藏于肝。合观此方,生血之源,导血之流,真补血之第一方,未可轻议加减也。⑤《成方便读》方中生地、阿胶、麦冬补心之阴;人參、甘草益心之阳;桂枝、生姜、清酒以散外来寒邪;麻仁、大枣以润内腑之枯槁。现代临床应用炙甘草汤的临床应用比较成熟的是用于治疗主治气虚血弱和虚劳肺痿证。主要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病毒性心肌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心脏疾病及甲状腺机能亢进。临床应用I.室性早搏用本方加減灸甘草15g,大枣6枚,阿胶、生姜、党參各10g,生地20g,桂枝6g,麦冬、麻仁、沙枣仁各10g,丹參15g。加酒各半,水2煎服,20剂I疗程。治疗室性早搏40例。本组病例均经心电图确诊。男35例,女5例。各类器质性心脏病10例,心肌炎后遗症5例,原因不明25例。结果;早搏消失者31例,减少者7例,无效2例。2.病毒性心肌炎用本方加減灸甘草9g,人參6g,生地黄30g,阿胶9g,麦冬12g,麻仁9g,桂枝,生姜各6g,红枣6个。日I剂水煎服。邪盛加黄芩、蒲公英、大青草;阴虚加龟版、黄精;心神不宁加炒枣仁、珍珠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5-15岁居多(占73. 7% ),最大64岁,最小4岁。結果症状、体征、心电图正常为痊愈,共30例;症状、体征、心电图3项中有两项正常为有效,共4例;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为无效,共2例,死亡2例(系ΙΙΓ房室传导阻滞);总有效率为89.5%。疗程最长42日,最短6日,平均15.天。3.心律失常用本方加減灸甘草9g,党參,生地各12g,麦冬9g,桂枝3_6g,丹參12g,酸枣仁9g。治疗心律失常49例,年龄34-76岁;心房早搏、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4例,频繁室性早搏19例,房室传导阻滞(I度-ΙΙΓ )。及室内不全性阻滞、心动过缓16例,冠心病、高血压病38例,风心病、心肌病及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11例。结果治愈,经过1-2周治疗,自觉症状消失,复查心电图恢复正常者29例,好转,经过2-4周治疗,自觉症状好转,复查心电图未恢复正常或有所改善者18例,无效,治疗2周以上自觉症状无明显好转者3例;总有效率为94%。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用本方加减按人參、阿胶各I份,甘草、生姜、桂技各2份,麦冬、麻仁、大枣各3份,地黄5份的比例配方,制成膏剂。毎次服15g,日2次,疗程为3周。治疗心动过缓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73例。结果显效44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0. 4% ;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187例,总有效率为79. 3%。本品由于能提高心脏的兴奋性,不仅对心动过缓及病窦综合征有效,对慢性心律失常也有较好疗效。药理作用 主要有抗心律失常,影响心肌生理特性,影响心肌动作电位,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抗阴虚大鼠实验模型等。I.抗心律失常炙甘草汤30g生药/kg灌胃小鼠,能明显降低氯访诱发室颤的发生率。对照组的室颤率为88%,而给药组的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炙甘草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新剂型有效成分的原料及重量配比——炙甘草12份、生姜9份、桂枝9份、人参6份、生地黄50份、麦门冬10份、麻仁10份、大枣10份、阿胶6份(烊化)。其中,所述各中药富含有机锌、硒等一种或多种微量元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洪舒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知微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洪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