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化的40.5kV真空断路器,包括固封极柱及装设在传动箱中的永磁操动机构,该固封极柱的内腔下部容置一操控杆,该操控杆的上端与真空灭弧室的动端连接固定;该永磁操动机构包括永磁机构及前连杆、后连杆、A相拉杆机构、B相拉杆机构、C相拉杆机构,该前连杆的前端铰接于A相拉杆机构,后端连接于永磁机构的前端;该后连杆的前端连接于永磁机构的后端,后端铰接C相拉杆机构,该后连杆的中部铰接B相拉杆机构;该A、B、C相拉杆机构分别包括铰接在一起的第一、二、三连杆,该第一连杆的自由端经第一轴枢接在传动箱上,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经第二轴铰接,第三连杆伸入固封极柱的内腔下部,且经操控弹簧与操控杆连接,合闸时,第一轴和第二轴的连接线与第二连杆之间的夹角为0.71~1.07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真空断路器,特别是ー种小型化的40. 5kV真空断路器。
技术介绍
由于现有的40. 5kV真空断路器所用灭弧室固封极柱为上极柱与下绝缘支柱组合而成的两段式装配结构,上极柱中的真空灭弧室动端必须在暴露在外部通过软连接与下绝缘支柱相连,因此,真空断路器灭弧室动端与软连接仍受空气、灰尘、潮湿等影响,导致内爬距减小,绝缘强度降低,真空断路器整体结构难以紧凑,体积不能縮小。而且,现有的40. 5kV真空断路器采用的操动机构一般为弹簧操动机构,不仅机械复杂、零件加工多、装配调试的工作量大、可靠性差,而且体积较大;当然也有很小的一部分采用永磁操动机构,但是该些永磁操动机构的永磁体因环境温度的变化易导致磁场不稳定,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可能产生失磁现象,易导致合闸不到位或合闸位置不稳定状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40. 5kV真空断路器为保障技术指标与參数符合国家标准与用户要求,体积与重量都较大以至只能选择占用地面上一定范围的场地才能安装运行的缺陷,提供ー种体积较小,且能保证合闸到位,合闸位置稳定的小型化的40. 5kV真空断路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ー种小型化的40. 5kV真空断路器,包括固封极柱及装设在传动箱中的永磁操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封极柱是用环氧树酯将真空灭弧室、上进线、下出线固封成一体的整体式结构,该真空灭弧室的静端电性连接上进线,动端电性连接下出线,该固封极柱的内腔下部容置一操控杆,该操控杆的上端与真空灭弧室的动端连接固定;该永磁操动机构包括永磁机构及前连杆、后连杆、A相拉杆机构、B相拉杆机构、C相拉杆机构,该前连杆的前端铰接于A相拉杆机构,后端连接于永磁机构的前端;该后连杆的iu端连接于永磁机构的后端,后端绞接C相拉杆机构,该后连杆的中部绞接B相拉杆机构;该A、B、C相拉杆机构分别包括铰接在一起的第一、ニ、三连杆,该第一连杆的自由端经第一轴枢接在传动箱上,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经第二轴铰接,第三连杆伸入固封极柱的内腔下部,且经操控弹簧与操控杆连接;该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设置压簧,合闸时,第一轴和第二轴的连接线与第二连杆之间的夹角为O. 71 I. 07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I.本技术用环氧树酯将真空灭弧室、上进线、下出线固封成一体式的固封极柱,并结合简单、可靠的永磁操动机构形成一段式结构,解决了真空断路器必须分为上极柱与绝缘支柱两段进行装配的难题,使真空断路器结构紧凑、体积小巧、重量轻,同时在有限的空间内有效增大了真空断路器的爬电距离,提高了真空断路器绝缘强度及耐受电压等级,解决了传统产品体积与重量大、零件加工多、装配调试工作量大的缺点,从而使本技术突破了相同电压等级的真空断路器只能在地面安装运行的限制,可以自由选择场地更小、条件更差的地面或吊装到柱上安装运行。2.本技术在各相拉杆机构与操控杆之间设置操控弹簧,并在各相拉杆机构的第一轴及第二轴之间设置压簧,并使合闸、分闸时,各相拉杆机构越过其死点位置,并在操控弹簧及压簧的辅助作用下,使各相拉杆机构合闸时所处位置稳定,使真空断路器合闸到位及合闸状态保持稳定。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结构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左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固封极柱剖视状态图。图4为本技术的永磁操动机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合闸状态时各拉杆机构的受力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具体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如图I-图5所示,本技术真空断路器包括固封极柱I及装设在传动箱2中的永磁操动机构3。如图3所示,该固封极柱I是用环氧树酯11将真空灭弧室14、上进线12、下出线15固封成一体的整体式结构,该真空灭弧室14的静端13电性连接上进线12,动端16电性连接下出线15。该固封极柱I的内腔下部容置ー操控杆17,该操控杆17的上端与真空灭弧室14的动端16连接固定。如图4所示,本技术真空断路器的永磁操动机构3包括永磁机构31及前连杆32、后连杆33、A相拉杆机构、B相拉杆机构、C相拉杆机构。该前连杆32的一端铰接于A相拉杆机构,另一端连接于永磁机构31的前端;该后连杆33的一端连接于永磁机构31的后端,另一端绞接C相拉杆机构,该后连杆33的中部绞接B相拉杆机构。该A、B、C相拉杆机构分别包括铰接在一起的第一、ニ、三连杆34、35、36,该第一连杆34的自由端经第一轴37枢接在传动箱2上,第二连杆35与第三连杆36经第二轴38铰接,第三连杆36设置于固封极柱I的内腔下部,且经操控弹簧18与操控杆17连接。该第ー轴37与第二轴38之间设置压簧39。当合闸时,永磁机构31驱动前连杆32及后连杆33向前伸出,从而带动A、B、C相拉杆机构越过第一、ニ连杆34、35的死点位置(即第一、ニ连杆34、35处于第一轴37与第二轴38的连接线上时,如果合闸时,A、B、C相拉杆机构位于此位置,由于第一、ニ、三连杆为铰接状态,因而极易发生偏转,则使得合闸状态处于不稳定状态。),使第一轴37与第二轴38的连接线与第二连杆35之间的夹角为+0. 71 I. 07度。这样如图6所示,合闸时,由于第三连杆36压迫操控弹簧18,使得操控弹簧18向拉杆机构施加一向下的压カF1,该向下的压カFl分解为ー个沿第二连杆方向的分力F1’及ー个垂直向下的分力F1”,再加上永磁机构31施加的向外的推力F2,同时设置于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的压簧39处于拉伸状态,也会产生ー个向下的压カF3,该压カF3同样也可分解为沿第二连杆方向的分力F3’及ー个垂直 向下的分力F3”,则拉杆机构只可能向合闸方向移动,且由于受到永磁机构31的行程限制,该拉杆机构只能移动到ー稳定的合闸位置而停止,确保合闸到位,并保持合闸状态稳定。同样,分闸时,永磁机构31驱动前连杆32及后连杆33向后回缩,从而带动A、B、C相拉杆机构向后移动,井越过第一、ニ连杆34、35的死点位置,使第一轴37与第二轴38的连接线与第二连杆35之间的夹角为-O. 71 I. 07度。权利要求1.ー种小型化的40. 5kV真空断路器,包括固封极柱及装设在传动箱中的永磁操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该固封极柱是用环氧树酯将真空灭弧室、上进线、下出线固封成一体的整体式结构,该真空灭弧室的静端电性连接上进线,动端电性连接下出线,该固封极柱的内腔下部容置ー操控杆,该操控杆的上端与真空灭弧室的动端连接固定; 该永磁操动机构包括永磁机构及前连杆、后连杆、A相拉杆机构、B相拉杆机构、C相拉杆机构,该前连杆的前端铰接于A相拉杆机构,后端连接于永磁机构的前端;该后连杆的前端连接于永磁机构的后端,后端绞接C相拉杆机构,该后连杆的中部绞接B相拉杆机构; 该A、B、C相拉杆机构分别包括铰接在一起的第一、ニ、三连杆,该第一连杆的自由端经第一轴枢接在传动箱上,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经第二轴铰接,第三连杆伸入固封极柱的内腔下部,且经操控弹簧与操控杆连接; 该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设置压簧,合闸时,第一轴和第二轴的连接线与第二连杆之间的夹角为O. 71 I. 07度。专利摘要一种小型化的40.5kV真空断路器,包括固封极柱及装设在传动箱中的永磁操动机构,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化的40.5kV真空断路器,包括固封极柱及装设在传动箱中的永磁操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封极柱是用环氧树酯将真空灭弧室、上进线、下出线固封成一体的整体式结构,该真空灭弧室的静端电性连接上进线,动端电性连接下出线,该固封极柱的内腔下部容置一操控杆,该操控杆的上端与真空灭弧室的动端连接固定;该永磁操动机构包括永磁机构及前连杆、后连杆、A相拉杆机构、B相拉杆机构、C相拉杆机构,该前连杆的前端铰接于A相拉杆机构,后端连接于永磁机构的前端;该后连杆的前端连接于永磁机构的后端,后端铰接C相拉杆机构,该后连杆的中部铰接B相拉杆机构;该A、B、C相拉杆机构分别包括铰接在一起的第一、二、三连杆,该第一连杆的自由端经第一轴枢接在传动箱上,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经第二轴铰接,第三连杆伸入固封极柱的内腔下部,且经操控弹簧与操控杆连接;该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设置压簧,合闸时,第一轴和第二轴的连接线与第二连杆之间的夹角为0.71~1.07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铁,王戟,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智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