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离开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49665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2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隔离开关装置,其使用符合环境要求的触头材料,显著减少触头数量,并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护。隔离开关装置,包括运动机构系统(1)和电流回路系统(2),其中:电流回路系统(2)包括动触头(10)和静触头(11),运动机构系统(1)提供促动所述动触头(10)运动的旋转运动或者包含旋转运动的复合运动,动触头(10)和静触头(11)的材料为对环境无害的银化合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隔离开关装置减少了动、静触头数量,因此降低了产品成本,更换了动、静触头材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使用新的机构系统和电流回路系统,获得更好的电气性能,且因为仅使用一对动、静触头,减少了隔离开关中的相应的断点,提高了隔离开关的可靠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开关领域,特别地涉及隔离开关。
技术介绍
现有的隔离开关结构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施耐德现有产品为代表的多触头的隔离开关,多个动触头在手柄和连杆的直接带动下上下直线运动,实现动触头和静触头的分离与接触,从而实现隔离开关的开合闸。这种结构的不足在于触头数目多,贵金属使用量大,生产成本高。而且由于断点多,可靠性也相对低。另一类是在断路器的结构上改造,去掉熄弧室、热保护模块、磁保护模块,剩下的零件电气联通后作为隔离开关使用。这种结构无法达到良好的隔离开关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隔离开关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隔离开关,其使用符合环境要求的触头材料,显著减少触头数量,并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护。本技术的隔离开关装置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隔离开关装置,包括运动机构系统和电流回路系统,电流回路系统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运动机构系统包括手柄、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其中手柄促动第一传动件绕第一固定轴作旋转运动,第二传动件与第一传动件铰接,动触头设置在第二传动件端部,在第二传动件与第一传动件之间还设置有触头压力弹簧,第一传动件在触头压力弹簧的作用下带动第二传动件运动以实现动触头和静触头的闭合和断开。进一步地,电流回路系统还包括接线片,以及连接动触头与接线片的软导线,当动触头和静触头闭合时,电流从接线片流入经过软导线到达动触头,并从动触头传递至静触头并向外输出。进一步地,所述动触头和静触头为一对。本技术所提供的隔离开关装置仅使用一对动触头和静触头,大大地减少了动、静触头的数量,因为动、静触头使用贵金属制造,因此也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并且保持了良好的电气性能。进一步地,所述手柄与所述第一传动件之间通过连杆连接。通常,隔离开关装置容置于绝缘壳体中,第二固定轴固定在绝缘壳体上,手柄在绝缘壳体外部,拉动手柄,手柄绕第二固定轴旋转。通过连杆,将手柄的旋转运动传递到第一传动件,并促动第一传动件运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的铰接中心与所述第一固定轴的中心相同。通常,第一固定轴也设置在绝缘壳体上。当所述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的铰接中心与所述第一固定轴的中心相同时,容易控制第二传动件的运动方向。所述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的铰接中心偏离所述第一固定轴的中心。当所述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的铰接中心偏离所述第一固定轴的中心时,可以实现第二传动件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这种运动有助于提供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地,所述静触头设置在静触头支座上,所述静触头支座为弯折形状,静触头设置在静触头支座的竖直边上。通过静触头传导至静触头支座的电流将经过静触头支座的竖直边向上传导,并流动通过横向边并向外输出。进一步地,所述静触头设置在静触头支座上,静触头支座为倒U形,静触头设置在倒U形的一侧的竖直边上,倒U形的另一侧的竖直边端部向水平方向弯折并向外延伸。通过静触头传导至静触头支座的电流将经过静触头所在的倒U形的竖直边向上传导,流经倒U形的顶边,再经过倒U形的另一侧的竖直边竖直向下传导,当到达竖直边的末端时,再由竖直向下方向传导转为水平方向传导并向外输出。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动件与动触头支架相对静止,所述软导线在动触头上方连接在动触头支架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动件与动触头支架相对静止,所述软导线在动触头下方连接在动触头支架上。静触头支架的不同形状和软导线的不同接入位置的设计,可以影响动触头和静触头闭合时的电动力。根据实际的需要选用相应的静触头支架形状和软导线接入位置,可以获得相应的电动力对动触头和静触头闭合时的影响。进一步地,该隔离开关装置还设置有由控制系统控制的脱扣机构。这样可以实现隔离开关装置的远程控制,当需要向隔离开关装置发出闭合或者断开的指令时,可以由控制系统向脱扣机构发出相应的指令,脱扣机构促发隔离开关装置进行断开的操作。进一步地,所述脱扣机构由电气附件的控制系统控制,当所述电气附件的控制系统发出脱扣指令时,脱扣机构进行脱扣,促动所述动、静触头分离。电气附件为例如过压附件、欠压附件或者远程操作附件等。进一步地,脱扣机构包括跳扣件和可锁定该跳扣件的锁扣件,电气附件包括针轴,当所述电气附件的控制系统发出脱扣指令时,该针轴促动该锁扣件运动,锁扣件与跳扣件脱离。进一步地,所述跳扣件铰接在所述第一传动件上,所述隔离开关装置还包括机械簧,机械簧的一个端部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件与静触头相对的一侧上,机械簧的另一个端部被固定,在动、静触头闭合的状态下,机械簧处于压缩状态。在动、静触头闭合的状态下,机械簧处于压缩状态,锁扣件对跳扣件进行锁定,运动机构系统整体处于静力平衡状态,当电气附件的控制系统发出脱扣指令时,针轴促动锁扣件运动,锁扣件与跳扣件脱离,因为机械簧设置在与静触头相对的方向上,因此,压缩的机械簧的推力推动第一传动件运动,第一传动件带动第二传动件运动以断开动、静触头。进一步地,动触头和静触头的材料为对环境无害的银化合物。使用符合环境要求的银化合物制成的动、静触头材料替换以前隔离开关中常用的有害环境材料,使用替换后的动、静触头材料,配合前面所述机构系统和电流回路系统可以获得更好的电气性能。综上所述,本技术的隔离开关装置减少了动、静触头数量,因此降低了产品成本,更换了动、静触头材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使用新的机构系统和电流回路系统,获得更好的电气性能,且因为仅使用一对动、静触头,减少了隔离开关中的相应的断点,提高了隔离开关的可靠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其它优点和特征将从接下来的仅以非限制性示例的目的给出的并表示在附图中的本技术的特定实施例的说明变得更加清楚明显,在附图中图I是本技术的隔离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技术的隔离开关装置的运动机构系统一种实施方式;图3是本技术的隔离开关装置的运动机构系统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图4至图7是本技术的隔离开关装置的电流回路系统的四种不同的实施方式;图8是本技术的隔离开关装置进一步带有脱扣机构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隔离开关装置进一步带有脱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运动机构系统2、电流回路系统3、手柄4、第一传动件5、第二传动件6、触头压力弹簧7、第二固定轴8、第一固定轴9、连杆10、动触头11、静触头12、软导线13、接线片14、静触头支座15、动触头支架16、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的铰接中心17、脱扣机构18、跳扣件19、锁扣件20、机械簧21、针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I至图8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隔离开关装置的特征。为了清楚简洁的目的,在不同实施例中相同和相似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如图I所示,隔离开关装置,包括运动机构系统I和电流回路系统2,电流回路系统包括一对动触头10和静触头11,接线片13,连接在动触头10与接线片13之间的软导线12。当动触头10和静触头11闭合时,电流从接线片13流入经过软导线12到达动触头10,并从动触头10传递至静触头11,接着向外输出。在该隔离开关装置中,运动机构系统I包括手柄、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触头压力弹簧,用于促动动触头10运动,运动机构系 统I可以使得动触头10作旋转运动或者包含旋转运动的复合运动,运动机构系统I的手柄3绕第二固定轴7作旋转运动,手柄3与第一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离开关装置,包括运动机构系统(1)和电流回路系统(2),所述电流回路系统(2)包括动触头(10)和静触头(11),所述运动机构系统(1)包括手柄(3)、第一传动件(4)和第二传动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3)促动所述第一传动件(4)绕第一固定轴(8)作旋转运动,所述第二传动件(5)与所述第一传动件(4)铰接,所述动触头(10)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件(5)端部,在所述第二传动件(5)与所述第一传动件(4)之间还设置有触头压力弹簧(6),所述第一传动件(4)在所述触头压力弹簧(6)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二传动件(5)运动以实现所述动触头(10)和所述静触头(11)的闭合和断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劲琳漆辉邓雪梅周斌让吕克佩耶布林帕思寇艾斯卡
申请(专利权)人: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