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膜式棚用施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9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内膜式棚用施肥器,包括铁桶外壳、塑料内衬膜袋、输水管路、液肥监控仪表、支架、固定扳手、固定压卡、密封盖、固定螺母、空心螺杆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控制精确、性能稳定、取材方便、造价低,广泛适用于保护地液肥控施。(*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膜式棚用施肥器本技术涉及一种液体肥料控制施用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保护地生产的水肥联合调控内膜式棚用施肥器。为了科学地施用肥料,人们设计了许多经济施肥装置。特别是与灌溉结合的施肥设施前景广阔,如中国专利87200477号所述胶囊式化肥罐是一种利用罐内胶囊将化肥溶液与水隔开,并用进出口水压差将囊内的化肥溶液压至滴灌装置。随着保护地栽培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水肥联合调控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采用胶质囊袋来分隔水肥,不仅取材不便、造价高,而且在制作工艺上也不适合农户自己操作。另外,仅用压差法施肥已不能全面满足各种棚内灌溉设施与各种蔬菜在各个时期对施肥的要求。本技术的目的在于研制一种与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相配套的液肥控施装置,以方便、价格低廉的原材料、简单的制作工艺实现保护地生产之水肥联合调控。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铁桶外壳、塑料内衬膜袋、输水管路、液肥出口阀门、监控仪表、阀门支架、扳手固定、固定压卡、密封盖、垫圈、固定螺母、空心螺杆及三通。其特征是塑料内衬膜袋出口连接空心螺杆,空心螺杆在与三通连接,三通的其它两端一个接通监测仪表,一端连通液肥出口阀门,再连通输水管路。上述的扳手、固定压卡、密封盖、垫圈、内膜袋的固定螺母均以螺旋方式套接在空心螺杆上。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控制精确、性能稳定、取材方便、造价低,可广泛地应用于保护地液肥控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所示,(1)为铁桶外壳、(2)为塑料内衬膜袋、(3)为输水管路(4)为液肥出口阀门、(5)为监控仪表、(6)为阀门、(7)为支架、(8)为固定扳手、(9)为固定压卡、(10)为密封盖、(11)为垫圈、(12)为固定螺母、(13)为空心螺杆。本技术具体实施如下:铁桶外壳(1)用3mm厚铁板卷制,两端用10mm厚的钢板焊接,一端在圆心处留口与输水管路(3)接通,另一端割开略小于密封盖面积的椭圆口,然后铁桶外壳可旋转地固定在支架(7)上。输水管路(3)装有可调节灌溉水量的阀门(6),塑料内衬膜袋(2)用0.1mm的聚乙烯塑料压制而成,其容积应略大于铁桶外壳(1)的体积,它的唯一出口通过固定螺母(12)及垫圈(11)与空心螺杆(13)密封连通,固定扳手(8)、固定压卡(9)及密封盖(10)均以螺旋式套接在空心螺杆(13)上,空心螺杆(13)上的另一端连接三通(14),三通(14)一端连接监控仪表,另一端通过液肥出口阀门(4)与输水管路(3)相连通。工作原理:当输水管路内液压≥1kpa时,则可利用供水管路中水的压力向施肥装置内加压,施加压力的大小由输水管路的阀门来控制,加压后的液肥通过监控仪表以预定的数量随灌溉水进入植物根部。图2是图1的结构示意图的A-A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膜式棚用施肥器,它包括塑料内衬膜袋、输水管路、液肥出口阀门、监控仪表端口、阀门、支架、连接密封组件、空心螺杆及三通等,其特征是:铁桶外壳内设置塑料内衬膜袋,内衬膜袋出口连接空心螺杆,空心螺杆连接三通,三通的其它两端一端连接监测仪表端口,另一端连通液肥出口阀门,出口阀门连通输水管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膜式棚用施肥器,它包括塑料内衬膜袋、输水管路、液肥出口阀门、监控仪表端口、阀门、支架、连接密封组件、空心螺杆及三通等,其特征是:铁桶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龙黄毅王春枝诸葛玉平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农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