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识别充放电电路并联结构的电路,其主要包括显示及输出单元、识别单元、多个充放电单元和多个输出单元四大块,充放电单元和输出单元中分别设有电阻,当不同数量的充放电单元和单个输出单元组合连接充电时,两部分的电阻串联起来产生不同的分压电压值,该电压值传输给识别单元,经分析处理得出并联结构,显示及输出单元进一步可以将并联的各充放电电路的工作参数进行累计,得到并显示其对应电池的工作参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智能程度高,除组装并联电路需要手动操作之外,识别并联结构完全自动,消除了人工计算出错的可能性,提高了数据正确率和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充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识别充放电电路并联结构的电路。
技术介绍
在电池的生产及使用中,经常要对电池进行充放电的操作。为了提高充放电的速度,就要用较大的电流。如果单个充放电电路的电流不够时,就需要将多个充放电电路并联使用。如两个最大电流IA的充放电电路并联给一个电池进行充放电,就可以形成2A的充放电电流。在电池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对电池的容量、能量等一系列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故此需要对每个充放电电路的电压、电流进行采样,进而分析计算出电池的性能参数。如果充放电电路不存在并联关系,即单个充放电电路只对一个电池充电,分析计算该充放电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就可得到对应电池的容量、能量等技术指标。但如果多个充放电电 路对一个电池进行充放电的话,充放电电路和电池的对应关系就不是简单的一对一,而是多对一了。这时计算电池的技术指标,就需要将其对应的所有充放电电路进行一系列累计。在现有技术中,累计方法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分别测量出并联电路中每个充放电电路的电压、电流、容量、能量等技术指标,然后由人工对各指标进行累加;如将每个充放电电路的电流、容量、能量相加后作为对应电池的电流、容量、能量。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很明显的,操作员需要对每一项指标进行人工统计,工作量大且容易犯错。第二种方法是在充放电设备的操作界面上设定每个电池对应哪几个充放电电路,然后由设备自动将每个电池对应的充放电电路各项指标进行技术统计,输出该电池的技术指标。该办法相比前一办法,工作量简化很多,但由于还需要人工在操作界面上设定充放电电路和电池的对应关系,即指定充放电电路的并联关系,同样存在人为的犯错误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性能参数汇总计算中人工干预过多容易出错的问题,提出智能识别充放电电路并联结构的电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智能识别充放电电路并联结构的电路,包括直流电源输入端、第一检测电源端、识别单元、多个充放电单元、多个输出单元和显示及输出单元;所述识别单元具有多个用以输入分压信号的输入脚,经分析处理所述分压信号由信号输出脚输出表征充放电电路并联关系的信号;每个充放电单兀包含输入端连接直流电源输入端的充放电电路、连接充放电电路输出端的输电插头、串接在第一检测电源端与公共端之间的分压电阻,所述公共端连接识别单元的一个信号输入脚并反馈所述分压信号,公共端还连接所述输电插头;所述输出单元包含至少一个受电插头、直流电源输出端、总分压电阻,所述受电插头一端与输电插头插接,另一端含有连接直流电源输出端的电源线和连接总分压电阻一端的联络线,总分压电阻通过所述受电插头、输电插头、公共端与所述分压电阻串联,总分压电阻的另一端接第二检测电源端;在受电插头大于二个的输出单元中,各受电插头的电源线并联,各受电插头的联络线并联;受电插头大于二个的输出单元可插接与受电插头数量相当的充放电单元;所述显示及输出单元连接所述识别单元,对表征充放电电路并联关系的信号进行显示和输出。各充放电单元中的分压电阻的阻值相等;具有相同数量受电插头的输出单元中的总分压电阻阻值相等,且阻值的调节范围包括无穷大;具有不同数量受电插头的输出单元中的总分压电阻阻值可以相等或不同。上述第二检测电源端可以是地。上述识别单元可以是单片机、DSP处理器以及可编程序的控制器,或者逻辑电路中的一种。上述识别单元和显示及输出单元可以为一体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智能程度高,除组装并联电路需要手动操作之外,识别并联结构完全自动,消除了人工计算出错的可能性,提高了数据正确率和工作效率。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出详细的说明,其中图I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原理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包括显示及输出单元、识别单元、多个充放电单元和多个输出单元四大块,充放电单元和输出单元中分别设有电阻,当充放电单元和输出单元连接在一起向待充电池充电时,两部分的电阻串联起来产生分压作用,电阻连接点处(公共端)有个电压值(分压信号),随着并联的充放电单元数量的不同,该电压值会有相应的变化,该电压值传输给识别单元,经分析处理得出并联结构,并通过显示及输出单元显示和输出。本技术揭示的智能识别充放电电路并联结构的电路,其包括直流电源输入端Vin+和Vin-、第一检测电源端Vcl、第二检测电源端Vc2、识别单元、多个充放电单元、多个输出单元和显示及输出单元;所述识别单元具有多个用以输入分压信号的输入脚,经分析处理所述分压信号由信号输出脚Judge输出表征充放电电路并联关系的信号;每个充放电单元包含输入端连接直流电源输入端的充放电电路、连接充放电电路输出端的输电插头、串接在第一检测电源端与公共端之间的分压电阻(Rl至R8),所述公共端连接识别单元的一个信号输入脚并反馈所述分压信号Vp,公共端还连接所述输电插头;所述输出单元包含至少一个受电插头、直流电源输出端、总分压电阻Rp,所述受电插头一端与输电插头插接,另一端含有连接直流电源输出端的电源线和连接总分压电阻一端的联络线,总分压电阻Rp通过所述受电插头、输电插头、公共端与所述分压电阻串联,总分压电阻Rp的另一端接地;在受电插头大于二个的输出单元中,各受电插头的电源线并联,各受电插头的联络线并联;受电插头大于二个的输出单元可插接与受电插头数量相当的充放电单元;显示及输出单元连接识别单元,对表征充放电电路并联关系的信号进行显示和输出。使用时,根据待充电池容量的需要,选择需要并联的充放电单元,预先制备合适的输出单元,输出单元中的受电插头数量等于需要并联的充放电单元的数量。参看图I的示例,充放电单元有8个,第一个电池需要的充电电流较小,只需要一个充放电单元;第二和第三个电池需要的充电电流大些,需要二个充放电单元并联为其充电;第四个电池需要的充电电流最大,需要三个充放电单元并联为其充电。输电插头与受电插头插接好之后,各充放电单兀中的分压电阻并联在一起之后与输出单兀中的总分压电阻Rp串联,分压电阻与总分压电阻Rp之间的连接点(公共端com)向识别单元反馈分压信号Vp。如有η个充放电单元,各充放电单元反馈的分压信号分别记为Vpl至Vpn。在较佳实施例中,各充放电单元中的分压电阻的阻值相等,各输出单元中的总分压电阻的阻值相等。有η个分压电阻,其中Rl = R2 =...... = Rn = R, = Vcl + Rp , x (Vcl — Vc2) Rp + RinVcl和Vc2是两个不同幅值的直流电源。在图I示出的较佳实施例中,第二检测电源端是地,其点位为“0”,Vc2 = 0, 公式演变为 RnVpi=w^xl/i注意这里和图I中Vcl简化为Vc,因此,不同的数量的充放电电路并联,结果是其采样到的Vp电压值是不一样的。例如某充放电电路i采样到其Vpi = Rp K VcRp 4- j / 2则说明该充放电电路与周边的某个充放电电路存在并联关系。同理如果 DVpj = -—xFcRp +R/3则说明该充放电电路与周边的2个充放电电路,共3个充放电电路并联工作。由此可知,各充放电电路存在几个并联的状态。如果用1,2,......,η表示每个充放电电路存在几个并联的状态,那么对于m个充放电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识别充放电电路并联结构的电路,包括直流电源输入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检测电源端、第二检测电源端、识别单元、多个充放电单元、多个输出单元和显示及输出单元;所述识别单元具有多个用以输入分压信号的输入脚,经分析处理所述分压信号由信号输出脚输出表征充放电电路并联关系的信号;每个充放电单元包含:输入端连接直流电源输入端的充放电电路、连接充放电电路输出端的输电插头、串接在第一检测电源端与公共端之间的分压电阻,所述公共端连接识别单元的一个信号输入脚并反馈所述分压信号,公共端还连接所述输电插头;所述输出单元包含:至少一个受电插头、直流电源输出端、总分压电阻,所述受电插头一端与输电插头插接,另一端含有连接直流电源输出端的电源线和连接总分压电阻一端的联络线,总分压电阻通过所述受电插头、输电插头、公共端与所述分压电阻串联,总分压电阻的另一端接第二检测电源端;在受电插头大于二个的输出单元中,各受电插头的电源线并联,各受电插头的联络线并联;受电插头大于二个的输出单元可插接与受电插头数量相当的充放电单元;所述显示及输出单元连接所述识别单元,对表征充放电电路并联关系的信号进行显示和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跃辉,
申请(专利权)人:汪跃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