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墙体围护结构表观传热系数现场检测系统的加热装置,主要包括均热板,柔性电加热线圈层,外隔热材料层,内隔热材料层及电功率调节器等组成。其中,均热板紧靠在待测墙体表面上,可均匀加热墙体。在均热板的四周放置内隔热材料层。内隔热材料层位于墙面和均热板之间。柔性电加热线圈层放置在均热板背面,用于加热均热板。外隔热材料层放置在柔性电加热线圈层背面,可隔绝从加热线圈产生的热量从背部散失。柔性电加热线圈的供电功率可通过电功率调节器进行调节。此设备适用于在墙体围护结构表观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时的加热。此加热装置总重量轻,电加热功率易于调节。可根据检测现场的墙体实际尺寸添减均热板的数量,且装卸快捷,适合搬运。完全可达到现场检测灵活可靠的加热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对建筑物墙体围护结构的表观传热系数进行现场检测系统的电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对“节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其中,建筑节能是我国的节能工作重点之一。国家和地方都相继颁布了节能检测标准。包括《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132-2001),《民用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DBJ/T01-44-2000)和《住宅建筑节能检测评估标准》(DG/TJ08-801-2004)等。但对于建筑是否达到节能标准的要求,需要进行专业测评。其中,现场检测的结果是测评工作的重要数据来 源。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热量传递的数量和速率与建筑物的维护结构性质直接相关。在建筑物的多种维护结构中,墙体围护结构是建筑物维护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了进行实际建筑物的节能检测,需要对已经建成的建筑物的墙体维护结构的表观传热系数进行检测。这里,墙体维护结构的表观传热系数K定义为,当建筑墙体两侧表面的温差为IK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墙体面积的传热量的数值。在建筑节能评估指标中,墙体维护结构的表观传热系数K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由于建筑物已经建成,无法对墙体进行切割采样检测,特别是对外部墙体维护结构的检测,必须在待测的建筑物墙体围护结构的现场进行检测。目前,对墙体围护结构的表观传热系数进行现场检测的方法有热流计法、热箱法和局部加热法等。在测量中,往往需要对墙体围护结构的表面进行加热。对其中的加热方式,目前在传统工艺中主要是采用电功率加热方式。在原先的工艺中,往往采用整块的加热板和辅助加热板等方法进行加热,并采用加热板之间添加隔热材料。这样,整个加热装置就会是一种整块的刚性结构。这种整块的刚性结构在现场检测时,很难根据实际待测墙体的尺寸进行调整。而目前建筑物的墙体维护结构的样式很多。尤其在窗台下到地板之间部分的墙体尺寸并不是固定的尺寸,需要根据具体建筑物的特点而具体确定。这容易造成检测时所用的加热装置无法安放在窗台下位置,也就无法测量该处墙体围护结构的表观传热系数。这对于测量建筑物外墙体围护结构是一种较大的缺陷。而且,目前所应用于现场的此类加热装置总重量较大,不易在现场组装和拆卸,且搬运困难。因此,本专利提出一种新型墙体围护结构的表观传热系数现场检测系统的加热装置。本装置在现场可方便组装和拆卸。可根据现场墙体的实际尺寸,灵活改变加热总面积的大小。本加热装置特别适用于布置在窗台与地板面之间的墙体位置。而且,本装置采用柔性材料的加热装置,在不使用时可卷起存放,便于搬运。本装置具有轻便易用、加热均匀,加热功率可控等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可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安装位置,易于现场安装和拆卸,轻便易用、加热均匀且加热功率可控的加热装置。本装置适用于墙体围护结构的表观传热系数现场检测系统。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均热板,柔性电加热线圈层,外隔热材料层、内隔热材料层、电功率调节器及夹具共六部分组成。其中,均热板由多块铝薄板组成。在使用时,表面光滑的一面直接贴附在墙体表面。均热板的另外一面贴附在柔性电加热线圈层上。柔性电加热线圈层的另外一面贴附着外隔热材料层。外隔热材料层的另外一面处于环境空气中。柔性电加热线圈层通过电气接口与电功率调节器相连。电功率调节器与电源相连,可调节在柔性电加热线圈层内所含的电加热线圈的电功率。内隔热材料层布置在墙面与均热板之间。内隔热材料层的外边缘与均热板的外边缘平齐。在使用时,上述的均热板,柔性电加热线圈层、外隔热材料层和内隔热材料层通过多个紧固夹具固定在一起。所述的均热板由多块铝薄板材料组成。除了顶部板材和底部板材外,每两块板材的端部和底部都通过凸凹槽配合在一起,用小螺丝钉固定。顶部板材通过凸凹槽与其下面 相连的板材连接。底部板材通过凸凹槽与其上面相连的板材连接。各板材的表面保持光洁。所述的柔性电加热线圈层采用U形电阻丝提供热量。电阻丝封装在柔性绝缘材料中,并形成蛇形串联连接。柔性电加热线圈层内的电阻丝按照设定间距和长度均匀分布在柔性材料内部。在线圈的一端设有电阻丝与外接电线的电气接口,可方便提供加热电力,柔性电加热线圈层(3 )的一端有电气接口,外接有电功率调节器(6 )。所述的外隔热材料层采用绝热保温材料制成。附在柔性电加热线圈层的背面,可防止热量从柔性电加热线圈层的背面传递到环境空气中。 所述的内隔热材料层外形呈“ 口 ”字形,布置在均热板与墙面接触的边缘处。用绝热保温材料制成,且材料有一定弹性。所述的紧固夹具是可调节夹距的一种小型通用金属夹具。用于将薄板状物体的外沿紧固在一起。所述的电功率调节器是一种通用的电功率调节装置,用于对热电阻丝的加热功率进行调节。具有手动调节及根据设定温度的自动调节功率的功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隔热材料层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均热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柔性电加热线圈层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夹具分布图。图6为本技术的单个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在墙面上的设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由图I可以看出,本技术所述装置的结构包括内隔热材料层I,均热板2,柔性电加热线圈层3,外隔热材料层4,夹具5和电功率调节器6,共六部分组成。其中,内隔热材料层I布置在均热板2的四周上,其四边包裹在均热板2的四周上。均热板2表面贴靠在待测墙体表面上,均匀加热墙体。柔性电加热线圈层3放置在均热板2的背面,用于加热均热板;柔性电加热线圈层(3)的一端有电气接口,外接有电功率调节器(6)。外隔热材料层4放置在柔性电加热线圈层3的背面,用来隔绝从柔性电加热线圈层3产生的热量从其背部散失。柔性电加热线圈层3的供电功率可通过电功率调节器6进行调节。包括隔热材料层I,均热板2,柔性电加热线圈层3和外隔热材料层4在内,都由多个夹具5固定成一个整体来使用。内隔热材料层I的形状如图2所示。内隔热材料层I的水平布置呈“口”字形。用绝热保温材料制成,布置在均热板2的四周上。内隔热材料层I的外围四边包裹在均热板的四周上,并由夹具7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推荐使用厚5_的聚氨酯保温材料制成内隔热 材料层,且内隔热材料层I的外围边尺寸为810mmX810mm,内边尺寸为780mmX780mm。均热板2的结构如图3所示。均热板2由多块铝薄板材料组成。除了顶部板材和底部板材外,每两块板材的端部和底部都通过凸凹槽配合在一起,用小螺丝钉固定。顶部板材通过凸凹槽与其下面相连的板材连接。底部板材通过凸凹槽与其上面相连的板材连接。各板材的表面保持光洁。在本实施例中,每块板材都使用长800mmX宽80mmX厚6mm的整块铝板材料制成。共配备10块同一尺寸的板材。柔性电加热线圈层3的结构如图4所示。柔性电加热线圈层3采用U形电阻丝11提供热量。电阻丝封装在柔性绝缘材料10中,并形成蛇形串联连接。柔性电加热线圈层3内的电阻丝11按照设定间距和长度均匀分布在柔性材料内部。在本实施例中,推荐使用长600mm,间距20mm的布置方式,且电阻丝的直径不大于3mm。在线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墙体围护结构表观传热系数现场检测系统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隔热材料层(1),均热板(2),柔性电加热线圈层(3),外隔热材料层(4),夹具(5),电功率调节器(6);其中,内隔热材料层(1),均热板(2),柔性电加热线圈层(3),外隔热材料层(4)按照(1)-(4)的顺序叠放在一起,通过夹具(5)固定成一个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波,周海珠,杨彩霞,胡家僖,王雯翡,魏慧娇,闫静静,惠超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