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口服液自动灯检机的光路系统,包括分别设于依次先后排列的第一至第三检测工位的第一至第三检测装置,第一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平面背光源、第一点光源和第一摄像机,第二检测装置包括第二平面背光源和第二摄像机,第三检测装置包括第三平面背光源、第二点光源和第三摄像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消减口服液中有效成分对检测颗粒杂质时带来的干扰,与传统检测方式相比,在不提高漏检率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误检率,提高了检测准确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口服液自动灯检机的光路系统,属于口服液质量检测领域。
技术介绍
已有的口服液自动灯检机包括口服液导入装置、口服液输送装置、异物检测系统、不合格口服液剔除装置、合格口服液输出装置,其中,该异物检测系统一般采用高速摄像检测法,其基本过程是首先令口服液(即装有药液的口服液瓶体)高速旋转一段时间,然后急停,此时口服液中的药液与其中的异物一起快速旋转,与此同时,摄像机开始采集一系列的口服液图像,这样,通过对每一张图像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异物的几何尺寸和运动轨迹,从而,分析判断出异物是否为颗粒杂质,对口服液质量得出结论。但是,在实际实践中可以发现,口服液原料药材品种众多,特别是中药口服液,灌装完成的口服液往往包含多种水溶性小或化学特性不稳定的有效成分颗粒,当PH值、温度和光照等因素改变时,这些有效成分颗粒的物理形态会发生变化,某些成分在受热时溶解性变强,冷却后又逐步析出。因此,对于一些品种的口服液来说,口服液中的有效成分析出物在灯检时是不能被认定为颗粒杂质的,否则会降低口服液的功效,从而提高了灯检的难度,也对异物检测系统中的光路系统提出了特殊要求。而对于已有的口服液自动灯检机来说,目前还无法准确分辨出有效成分析出物,极易将有效成分析出物判断成颗粒杂质,造成误检。具体来说,已有的自动灯检机的照明光源有两种一明场方式和暗场方式。明场方式一般是在口服液后面放置平面背光源,从平面背光源发出的均匀扩散光将整个口服液均匀照亮,不透明或半透明的异物与亮背景形成明显灰度差,从而被很容易地检测出来。暗场方式一般是在口服液底部放置点光源,点光源发出的高亮光均匀从口服液底部透射入,将反光异物照亮,与暗背景形成明显灰度差,从而被很容易地检测出来。但是,口服液中的有效成分析出物一般为不透明或半透明的微小絮状物或微小颗粒,在明场方式下,这些有效成分析出物和药渣沉淀物、毛发等颗粒杂质一样,在亮背景上形成暗点,给灯检带来很大干扰,易造成误检,而在暗场方式下,这些有效成分析出物和玻屑、铝屑等颗粒杂质一样反光,也给灯检带来了很大干扰,同样易造成误检。由此可见,设计出一种可消减口服液中有效成分对灯检带来干扰、降低误检率的技术方案是目如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服液自动灯检机的光路系统,该光路系统可消减口服液中有效成分对检测颗粒杂质时带来的干扰,与传统检测方式相比,在不提高漏检率的如提下有效降低了误检率,提闻了检测准确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口服液自动灯检机的光路系统,该光路系统适用于口服液自动灯检机,口服液自动灯检机包括口服液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路系统包括第一至第三检测装置,该口服液输送装置上前后依次设置有第一至第三检测工位,该第一至第三检测工位处分别设有该第一至第三检测装置,其中该第一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平面背光源、第一点光源和第一摄像机,该第一平面背光源、该第一摄像机分别位于检测反光性较强颗粒杂质的该第一检测工位的两侧,该第一点光源位于该第一检测工位的下方,共同为第一摄像机提供拍摄光的该第一平面背光源的发光面、该第一点光源的发光端以及拍摄口服液图像的该第一摄像机的摄像头与经过该第一检测工位的口服液相对应设置;该第二检测装置包括第二平面背光源和第二摄像机,该第二平面背光源、该第二摄像机分别位于检测不透明反光性较弱颗粒杂质的该第二检测工位的两侧,为第二摄像机提供拍摄光的该第二平面背光源的发光面、拍摄口服液图像的该第二摄像机的摄像头与经过该第二检测工位的口服液相对应设置;该第三检测装置包括第三平面背光源、第二点光源和第三摄像机,该第三平面背光源、该第三摄像机分别位于再次检测反光性较强颗粒杂质的该第三检测工位的两侧,该第二点光源位于该第三检测工位的下方,共同为第三摄像机提供拍摄光的该第三平面背光源的发光面、该第二点光源的发光端以及拍摄口服液图像的该第三摄像机的摄像头与经过该第三检测工位的口服液相对应设置;该第一至第三摄像机的信号控制端分别与控制处理系统的相应信号端连接。位于所述第一检测工位上的口服液瓶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平面背光源的平面平行,位于所述第一检测工位上的口服液瓶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点光源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第一摄像机的光学轴线与所述第一点光源的中心轴线垂直相交且与所述第一平面背光源的平面垂直;位于所述第二检测工位上的口服液瓶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平面背光源的平面平行,所述第二摄像机的光学轴线与位于所述第二检测工位上的口服液瓶体的中心轴线垂直相交且与所述第二平面背光源的平面垂直;位于所述第三检测工位上的口服液瓶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三平面背光源的平面平行,位于所述第三检测工位上的口服液瓶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点光源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第三摄像机的光学轴线与所述第二点光源的中心轴线垂直相交且与所述第三平面背光源的平面垂直。所述第一至第三平面背光源为LED平面光源;所述第一、第二点光源为LED点光源。所述第一、第三平面背光源为发射白光的平面光源;所述第二平面背光源为发射红光的平面光源;所述第一、第二点光源为发射白光的点光源。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采用工位组合重复检测方式,可充分消减口服液中有效成分析出物给检测带来的干扰,与传统检测方式相比,在不提高漏检率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误检率,提高了检测准确率,保障了口服液的质量。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组成示意图;图2是第一检测工位上的第一检测装置的组成示意图;图3是图2的右视示意图;图4是第二检测工位上的第二检测装置的组成示意图;图5是图4的右视示意图;图6是第三检测工位上的第三检测装置的组成示意图;图7是图6的右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口服液自动灯检机的光路系统适用于口服液自动灯检机,该口服液自动灯检机一般包括口服液导入装置、口服液输送装置40、用于异物检测的光路系统、不合格口服液剔除装置、合格口服液输出装置。·如图I至图7所示,该光路系统包括第一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和第三检测装置,该口服液输送装置40上前后依次设置有第一检测工位、第二检测工位、第三检测工位,该第一、第二、第三检测工位处分别设有该第一、第二、第三检测装置,其中该第一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平面背光源11、第一点光源12和第一摄像机13,该第一平面背光源U、该第一摄像机13分别位于检测反光性较强颗粒杂质的该第一检测工位的两侧,即位于第一检测工位所在口服液输送装置40的两侧,该第一点光源12位于该第一检测工位的下方,共同为第一摄像机13提供拍摄光的该第一平面背光源11的发光面、该第一点光源12的发光端以及拍摄口服液图像的该第一摄像机13的摄像头与经过该第一检测工位的口服液50 (指装有药液的口服液瓶体,下同)相对应设置;该第二检测装置包括第二平面背光源21和第二摄像机22,该第二平面背光源21、该第二摄像机22分别位于检测不透明反光性较弱颗粒杂质的该第二检测工位的两侧,即位于第二检测工位所在口服液输送装置40的两侧,为第二摄像机22提供拍摄光的该第二平面背光源21的发光面、拍摄口服液图像的该第二摄像机22的摄像头与经过该第二检测工位的口服液50相对应设置;该第三检测装置包括第三平面背光源31、第二点光源32和第三摄像机33,该第三平面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口服液自动灯检机的光路系统,该光路系统适用于口服液自动灯检机,该口服液自动灯检机包括口服液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路系统包括第一至第三检测装置,该口服液输送装置上前后依次设置有第一至第三检测工位,该第一至第三检测工位处分别设有该第一至第三检测装置,其中:该第一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平面背光源、第一点光源和第一摄像机,该第一平面背光源、该第一摄像机分别位于检测反光性较强颗粒杂质的该第一检测工位的两侧,该第一点光源位于该第一检测工位的下方,共同为第一摄像机提供拍摄光的该第一平面背光源的发光面、该第一点光源的发光端以及拍摄口服液图像的该第一摄像机的摄像头与经过该第一检测工位的口服液相对应设置;该第二检测装置包括第二平面背光源和第二摄像机,该第二平面背光源、该第二摄像机分别位于检测不透明反光性较弱颗粒杂质的该第二检测工位的两侧,为第二摄像机提供拍摄光的该第二平面背光源的发光面、拍摄口服液图像的该第二摄像机的摄像头与经过该第二检测工位的口服液相对应设置;该第三检测装置包括第三平面背光源、第二点光源和第三摄像机,该第三平面背光源、该第三摄像机分别位于再次检测反光性较强颗粒杂质的该第三检测工位的两侧,该第二点光源位于该第三检测工位的下方,共同为第三摄像机提供拍摄光的该第三平面背光源的发光面、该第二点光源的发光端以及拍摄口服液图像的该第三摄像机的摄像头与经过该第三检测工位的口服液相对应设置;该第一至第三摄像机的信号控制端分别与控制处理系统的相应信号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超,朱江兵,孙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恒图像视觉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