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度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47570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1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角度测量装置,包括支架、滚轮组、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轴系、角度测量部分和径向尺寸测量部分,第一滚轮通过第一齿轮组将运动传递给主刻度条,第二滚轮通过第二齿轮组将运动传递给游标刻度条,实现将滚轮的圆周运动转化为齿条的直线水平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被测零件端面圆圆心没有依赖性,以零件的外圆或内孔做测量基准,即可准确的测量零件的具体角度,适用于对旋转角度的测量,特别适用于工程机械中类似大型齿轮或齿圈类零部件角度的测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角度测量装置,属于测量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产品质量、产品精度的关注度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现代工矿企业对机械设备的精度要求也相应的越来越高。这迫使在零部件的生产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设计的合理性及加工的精密性,又要注重产品的低成本、加工友好性。在现实加工中,类似于大型齿轮、齿圈类环形以及盘形零件等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在端面加工各种孔或其他加工元素。此类加工元素加工的首要前提,便是在端面能够精确找到加工元素位置,这便对角度的精确测量产生了需求。对于此类盘形或环形零件,目前的大多角度测量装置在测量过程中,对零件端面圆圆心的依赖性较高,划线相对较难,需求一定的测量技术,操作相对复杂,对于车间工况来讲,保养能力要求高,并且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测量精确、操作简便、成本低的角度测量装置。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角度测量装置,包括轴系、支架、滚轮组、齿轮组、齿条组、角度测量部分和径向尺寸测量部分。所述轴系包括轴一、轴二和轴三,所述轴系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滚轮组包括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所述齿条组包括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设置在所述轴一的两端;所述第一齿轮和第四齿轮分别与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五齿轮设置轴二上,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和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六齿轮设置在轴三上,分别与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五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分别与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六齿轮啮合;滚轮组沿被测零件圆端面的圆周方向转动,带动齿轮组运动,通过齿轮组再带动齿条组运动,将滚轮组的圆周运动转化为齿条的水平直线运动;所述角度测量部分包括主刻度条和游标刻度条,所述主刻度条连接在第一齿条上,游标刻度条连接在第二齿条上;所述主刻度条和游标刻度条上的刻度线均为零刻度线在中心,刻度值向两端依次递增;经主刻度条和游标刻度条所读出的刻度值,即为本专利技术提供角度测量装置所测量的角度值;进一步,通过更换不同的主刻度条可调节角度测量装置的量程,更换游标刻度可调节精度;所述径向尺寸测量部分包括径向刻度条和滑动块,所述径向刻度条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滑动块可在所述径向刻度条上自由滑动。其中,滚轮组和齿轮组能够绕轴自由旋转,所述轴系仅用于支撑滚轮组和齿轮组,并不起旋转作用。所述支架包括支撑轮、机架侧板和侧向支撑组;所述支撑轮与所述滚轮组在同一平面上,辅助滚轮组运动并支撑整个机体;所述侧向支撑组包括调节套筒、径向支撑板和径向支撑钉,所述径向支撑钉与被测零件的外圆面或内孔面接触;所述径向支撑钉通过径向支撑板与调节套筒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套筒与所述轴二通过内螺纹连接,通过轴二与调节套筒之间的螺纹转动调节径向支撑钉与零件的接触点到滚轮之间的距离。所述径向刻度条分别与机架侧板、支撑轮和滑动块连接。角度测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将角度测量装置的径向支撑钉与被测零件的外圆面或内孔面接触,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在被测零件端面上绕被测零件端面圆的圆心滚动,而径向支撑钉沿被测零件的外圆面或内孔面滑动,并保证轴二始终沿被测零件的径向方向;(2)第一滚轮通过齿轮组将运动传递给主刻度条,第二滚轮通过齿轮组 将运动传递给游标刻度条,实现将滚轮的圆周运动转化为齿条的直线水平运动;在测量初始状态,主刻度条和游标刻度条的零刻度线对齐;(3)第一、二滚轮滚动的轨迹是以被测零件端面圆圆心为中心的两个同心圆,因而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绕被测零件端面圆圆心运动的角速度相同,二者线速度等于角度测量装置绕被测零件端面圆圆心运动时的角速度与各自轨迹半径的乘积;在时间t内,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在零件端面滚过一定角度e时,第一、二滚轮滚过的路程不相同,二者路程差AC正比于第一、二滚轮在零件端面滚过的角度0 ;第一、二滚轮滚过的距离差通过第一、二齿轮组转化为主刻度条与游标刻度条移动的距离差a C1,所述的主刻度条与游标刻度条移动的距离差AC1正比于第一、二滚轮滚过的距离差A C,进而,主刻度条与游标刻度条移动的距离差AC1正比于第一、二滚轮在零件端面滚过的角度0 ;通过采集主刻度条与游标刻度条移动的距离差A C1,确定第一、二滚轮在零件端面滚过的角度e,所述第一、二滚轮在零件端面滚过的角度e等于主刻度条与游标刻度条移动的距离差ACd^K倍,其中所述比例因子K是因角度测量装置具体尺寸而定的数值,也可用来修正主刻度条和游标刻度条上的刻度。有益效果1、本技术在测量角度的过程中,对被测零件端面圆圆心没有依赖性,以零件的外圆或内孔做测量基准,即可准确的测量零件的具体角度,适用于对旋转角度的测量,特别适用于工程机械中类似大型齿轮或齿圈类零部件角度的测量;2、对于车间工况来讲,适应性高,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量程和精度,所需的保养要求低,成本低。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C-C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测量方法的原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角度测量部分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度测量装置,如图1、2、3所示,包括轴系、支架、滚轮组、齿轮组、齿条组、角度测量部分和径向尺寸测量部分。所述轴系包括轴一 2、轴二 7和轴三9,所述轴系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滚轮组能够在被测物体端面自由滚动,所述滚轮组包括第一滚轮17和第二滚轮I ;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18、第二齿轮16、第三齿轮15、第四齿轮3、第五齿轮8和第六齿轮10 ;所述齿条组包括第一齿条14和第二齿条11 ;所述第一滚轮17和第二滚轮I设置在所述轴一 2的两端;所述第一齿轮18和第四齿轮3分别与第一滚轮17、第二滚轮I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16和第五齿轮8设置轴二 7上,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18和第四齿轮3啮合;所述第三齿轮15和第六齿轮10设置在轴三9上,分别与所述第二齿轮16和第五齿轮8哨合;所述第一齿条14和第二齿条11分别与所述第三齿轮15和第六齿轮10啮合;滚轮组沿被测零件圆端面的圆周方向转动,带动齿轮组运动,通过齿轮组再带动齿条组运动,将滚轮组的圆周运动转化为齿条的水平直线运动;所述角度测量部分包括主刻度条13和游标刻度条12,所述主刻度条13连接在第一齿条14上,游标刻度条12连接在第二齿条11上;主刻度条13与游标刻度条12的零刻度线在测量初始时刻需要对齐;主刻度条13刻度值与游标刻度条12刻度值经过修正系数K修正后,在测量末了状态读出的数值即为所需要测量的零件角度的数值,所述K是与角度测量装置的尺寸有关的数值。主刻度条13与游标刻度条12可根据实际需求,通过更换不同的主刻度条13来调节量程,通过更换游标刻度条12来调节精度。所述径向尺寸测量部分包括径向刻度条20和滑动块19,所述径向刻度条20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滑动块19可在所述径向刻度条上自由滑动。其中,滑块19上标有刻度值,并配合·径向刻度条20来读取滑块的径向坐标。结合滑块19、径向刻度条20上读出的径向坐标和主刻度条13、游标刻度条12上读取的刻度值,便可准确的在被测零件端面找到加工位置。滚轮组、齿轮组以轴系为中心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角度测量装置,包括轴系、支架、滚轮组、齿轮组、齿条组、角度测量部分和径向尺寸测量部分;所述轴系包括轴一、轴二和轴三,所述轴系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滚轮组包括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所述齿条组包括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设置在所述轴一的两端;所述第一齿轮和第四齿轮分别与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五齿轮设置轴二上,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和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六齿轮设置在轴三上,分别与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五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分别与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六齿轮啮合;滚轮组沿被测零件圆端面的圆周方向转动,带动齿轮组运动,通过齿轮组再带动齿条组运动,将滚轮组的圆周运动转化为齿条的水平直线运动;所述角度测量部分包括主刻度条和游标刻度条,所述主刻度条连接在第一齿条上,游标刻度条连接在第二齿条上;所述径向尺寸测量部分包括径向刻度条和滑动块,所述径向刻度条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滑动块可在所述径向刻度条上自由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孟云陈大专孙茂青聂启春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金鑫传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