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循环储水装置,其包括:一储水装置、至少一制热设备以及一制热器,所述制热设备设有一制热设备冷水入口和一制热设备热水出口,制热器设有一制热器冷水入口和制热器热水出口,所述制热设备热水出口和制热器热水出口分别通过一制热设备热水管道和一制热器热水管道与储水装置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储水装置与外部的制热设备和制热器分别连通,制热设备和制热器同时为储水装置提供热水,可保证水压充足,水温稳定;且制热设备可以利用空调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废热工作,节能环保;热水要求流量大时,可以采用多个制热设备同时供应,确保用户正常用水、节能环保用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制热装置,具体涉及ー种智能循环制热储水装置。
技术介绍
用水一直都是各个公司,商铺和个人头痛的问题,尤其是对水压,水温要求比较高的地方,比如中小型的美发店,出租旅社或者小型的エ厂,通常这些地方是通过安装热水器和建造比较高的水塔来解决这类问题。申请号为200920211433. 6的中国技术专利以及申请号为02244323. I的中国技术专利分别公开了一种带储水功能的稳压热水器和一种对功能的热水器,二者的原理是通过在热水器内部加装增压装置,水温,水位控制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通常的情况,热水器和水塔的搭配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水温和水压的问题,但热水器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开始时或者长时间使用的时候,会出现水温不稳定 的情况,并且多用户使用时,使热水器频繁开关,更会造成上述情况的发生,对热水器本身也存在极大的损耗。而建造水塔成本高昂且与热水器的距离过远,造成能量的浪费。因此,申请号为200920211433.6的中国技术专利以及申请号为02244323. I的中国技术专利虽然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水压不稳定的问题,但是仍不能很好的解决水温不为稳定的问题,即当多用户使用的时候,由于出水量较大,使水箱内的水还来不及加热即由出水孔流出,无法保证用户的用水质量。并且仍然会造成加热装置的频繁启动,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ー种智能的循环储水装置,通过与外部的制热设备、制热器连通的储水装置,实现水压和水温的稳定输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智能循环储水装置,包括ー储水装置、至少ー制热设备以及ー制热器,所述制热设备设有一制热设备冷水入口和一制热设备热水出ロ,制热器设有一制热器冷水入口和制热器热水出口,所述制热设备热水出口和制热器热水出ロ分别通过ー制热设备热水管道和一制热器热水管道与储水装置连通。优选地,所述制热设备热水管道设有ー第一电磁阀,所述制热器热水管道上设有一第二电磁阀。作为改进,所述储水装置中安装有至少ー第一水位控制器,所述第一水位控制器与一第一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一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制热器分别电性连接。作为进ー步改进,所述智能循环储水装置进ー步包括一第一温度传感器、一第一报警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安装于储水装置内,第一报警器安装于储水装置的外侧,第一温度传感器并通过第一微处理器与第一报警器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智能循环储水装置进ー步ー设置于储水装置的出水管道上的第一增压水泵。优选地,所述制热设备与产生热量的空调外机相连通。优选地,所述制热器为电热水器或燃气热水器。优选地,储水装置中进ー步安装有ー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与第一微处理器电性连接。作为进ー步改进,在制热设备热水管道中设有一水箱,制热设备和所述水箱之间的制热设备热水管道上设有ー第三电磁阀,在水箱与储水装置之间的制热设备热水管道上并连接一第二增压水泵。优选地,所述水箱内安装有一第二温度传感器、一第二水位传感器,水箱的外侧安装有一第二报警器,第二温度传感器通过ー第二微处理器与报警器电性连接,第二水位传 感器通过所述第二微处理器与第三电磁阀电性连接。本技术储水装置与外部的制热设备和制热器分别连通,制热设备和制热器同时为储水装置提供热水,可保证水压充足,水温稳定。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I、距离用户使用区域距离最短,达到快捷、直接地使用;2、制热设备可以是收集空调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废热,节能环保;3、热水要求流量大时,可以采用多个制热设备同时供应,确保用户正常用水、节能环保用水。附图说明附图I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智能循环储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1、空调本体;12、空调外机;13、制热设备;14、储水装置;15、温度传感器;16、报警器;17、增压水泵;18、电磁阀;19、加热管;101、水位控制器;102、水位控制器;21、空调本体;22、空调外机;23、制热设备;24、水箱;25、温度传感器;26、报警器;27、增压水泵;28、电磁阀;29、水位控制器;20、电磁阀;3、制热器;31、电磁阀;4、洗头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ー种智能循环储水装置做进一步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如图I所示,智能循环储水装置,包括储水装置14、至少ー制热设备、制热器3。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示出了采用ニ个制热设备(分别为制热设备13和制热设备23)的结构,当然可以采用ー个,也可以采用多个,采用多个制热设备时,该多个制热设备可以均直接连接到储水装置14上形成类似于并行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依次相连,即前ー级制热设备连接至下ー级制热设备所在的水箱上形成类似于串行连接的方式。制热设备13、制热设备23均设有制热设备冷水入口和制热设备热水出ロ,制热器3设有制热器冷水入口和制热器热水出口,冷水通过制热设备冷水入口进入制热设备13和制热设备23,再由制热设备热水出ロ通过制热设备热水管道送至储水装置14中,制热器3由制热器冷水入口输入冷水,由制热器热水出ロ通过制热器热水管道输出到储水装置14中,采用制热设备和制热器同时供水的方式,可以保证储水装置14内的水压、水温稳定,满足需求。制热设备13与储水装置14连通的制热设备热水管道上设有电磁阀18,制热设备23与储水装置14连通的制热设备热水管道上设有电磁阀28,制热器3与储水装置14连通的制热器热水管道上设有电磁阀31。储水装置14中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5,温度传感器15通过ー第一微处理器(图未示)与安装于储水装置14外侧的报警器16电性连接,第一微处理器设定储水装置14中的水温的上、下限,当该水温低于设定的下限或者水温高于设定的上限吋,由第一微处理器控制报警器16工作报警,通知相关人员。储水装置14中并设有至少ー个水位控制器,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采用了ニ个水位控制器,其中水位控制器102通过第一微处理器与电磁阀31和制热器3电性连接,当用户水使用量很大,水位降到水位控制器102控制下限时,通知第一微处理器控制燃气热水器自动启动,并启动电磁阀31往储水装置14中输入热水,水位控制器101主要利用制热设备产生的热水进入储水装置14中,由图I可知,水位控制器101安装在储水装置14的上方,而水位控制器102安装在储水装置14的下方,这就形成了该智能循环储水装置是以制热设备输出热水至储水装置14为主,而制热器3输出热水为辅,避免了制热器3的频繁开启而造成能源浪费。当然,水位控制器101和水位控制器102的控制对象可以交換,即以制热器3为主供水,而制热设备为辅供水,另外也可以采用ー个水位控制器同时对电磁阀18、电磁阀28、制热器3和电磁阀31进行同时控制。·并且,制热设备是采用其他设备产生的废热而制热的,例如,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制热设备13为与空调本体11连接的空调外机12在冷凝器工作时产生的废热连通到制热设备13中为冷水加热而产生的热水,同理,制热设备23为与空调本体21连接的空调外机22在冷凝器工作时产生的废热连通到制热设备23中为冷水加热而产生热水,废热利用,可节能环保。另外,制热器3可以是普通的电热水器或者燃气热水器。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智能循环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储水装置、至少一制热设备以及一制热器,所述制热设备设有一制热设备冷水入口和一制热设备热水出口,制热器设有一制热器冷水入口和制热器热水出口,所述制热设备热水出口和制热器热水出口分别通过一制热设备热水管道和一制热器热水管道与储水装置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烁涵,
申请(专利权)人:邓娟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