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锅炉暖风器,特别公开了一种具有双重热膨胀吸收结构的可旋暖风器。该具有双重热膨胀吸收结构的可旋暖风器,包括固定连接的中心轴管和集箱,中心轴管外表面环绕有外轴套,集箱外设置有与中心轴管衔接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箱顶端与壳体下缘之间存在补偿间隙,中心轴管与外轴套之间设置有旋转密封膜,中心轴管与壳体分离,壳体与中心轴管的交接根部设置有迷宫式密封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应用灵活,可有效吸收壳体与管束之间、管子与管子之间的胀差应力,从而解决传统暖风器由于热膨胀不均引起的暖风器管子开焊、泄露、受热面堵灰等难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锅炉暖风器,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双重热膨胀吸收结构的可旋暖风器。
技术介绍
暖风器是北方火力发电厂所必须使用的辅助设备,暖风器在运行时其管束及集箱处于通汽状态,蒸汽温度在15(Tl9(TC之间,暖风器壳体则处于通风状态,温度在(T35°C之间,管束及集箱受热膨胀,壳体则相对收缩,如管束与壳体固接,即会在壳体与管束之间产生胀差应力;同时同一对集箱连接的各个管子之间存在吸热不均和流动不均的问题,将导致同一对集箱的各个管子产生胀差应力,暖风器由于热膨胀不均而引起的暖风器管子开焊、泄露、受热面堵灰等问题,是锅炉辅助系统可靠运行的障碍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具有双重热膨胀吸收结构的可旋暖风器。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具有双重热膨胀吸收结构的可旋暖风器,包括固定连接的中心轴管和集箱,中心轴管外表面环绕有外轴套,集箱外设置有与中心轴管衔接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箱顶端与壳体下缘之间存在补偿间隙,中心轴管与外轴套之间设置有旋转密封膜,中心轴管与壳体分离,壳体与中心轴管的交接根部设置有迷宫式密封副;集箱上设置有相对于中心位置偏置安装的传热管,传热管分为均与扩展翅连接的内管和外管两组,内管采用S弯结构,外管采用L弯结构。本技术在集箱顶端与壳体下缘之间设置冷态尺寸作为补偿间隙,形成第一胀差吸收间隙,中心轴管的自由伸长以外轴套和旋转密封膜进行导向、吸收热胀差,在壳体与中心轴管交接根部设计迷宫式密封副,阻止正压空气外泄。集箱上全部传热管分为内管和外管两组,取消了中心管,内管采用S弯结构,吸收内管之间以及内管与外管之间的胀差,外管采用L弯结构,吸收外管之间以及外管与内管之间的胀差。本技术的更优方案为所述中心轴管与壳体之间的间隙为齿状环形,在其分离的状态下,实现其安装。所述传热管管端中心线与扩展翅端面之间的距离为平行管间松弛距离,保证了其胀差应力的吸收空间。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应用灵活,可有效吸收壳体与管束之间、管子与管子之间的胀差应力,从而解决传统暖风器由于热膨胀不均引起的暖风器管子开焊、泄露、受热面堵灰等难题。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传热管内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传热管外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中心轴管,2外轴套,3壳体,4集箱,5密封副,6旋转密封膜,7内管,8外管,9扩展翅。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固定连接的中心轴管I和集箱4,中心轴管I外表面环绕有外轴套2,集箱4外设置有与中心轴管I衔接的壳体3,所述集箱4顶端与壳体3下缘之间存在补偿间隙,中心轴管I与外轴套2之间设置有旋转密封膜6,中心轴管I与壳体3分离,壳体3与中心轴管I的交接根部设置有迷宫式密封副5 ;集箱4上设置有相对于中心位置偏置安装的传热管,传热管分为均与扩展翅9连接的内管7 和外管8两组,内管7采用S弯结构,外管8采用L弯结构;所述中心轴管I与壳体3之间的间隙为齿状环形;所述传热管管端中心线与扩展翅9端面之间的距离为平行管间松弛距离。本技术的功能在于(I)吸收壳体3与管束之间胀差应力结构特点①中心轴管I与集箱4固接,集箱4顶端与壳体3下缘之间的补偿间隙形成第一胀差吸收间隙;②中心轴管I的自由伸长以外轴套2和旋转密封膜6进行导向在壳体3与中心轴管I交接根部设计迷宫式密封副5,阻止正压空气外泄;④中心轴管I与壳体3分离,其间间隙为齿状环形。(2)吸收管子与管子之间胀差应力结构特点①全部传热管分为内管7、外管8两组,取消中心管;②所有传热管均偏置;③内管7采用S弯结构,吸收内管7之间以及内管7与外管8之间的差胀;④外管8采用L弯结构,吸收外管8之间以及外管8与内管7之间的差胀;⑤传热管管端中心线与扩展翅2端面之间的距离为平行管间松弛距离。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双重热膨胀吸收结构的可旋暖风器,包括固定连接的中心轴管(I)和集箱(4),中心轴管(I)外表面环绕有外轴套(2),集箱(4)外设置有与中心轴管(I)衔接的壳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箱(4)顶端与壳体(3)下缘之间存在补偿间隙,中心轴管(I)与外轴套(2)之间设置有旋转密封膜(6),中心轴管(I)与壳体(3)分离,壳体(3)与中心轴管(I)的交接根部设置有迷宫式密封副(5);集箱(4)上设置有相对于中心位置偏置安装的传热管,传热管分为均与扩展翅(9)连接的内管(7)和外管(8)两组,内管(7)采用S弯结构,外管(8)采用L弯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双重热膨胀吸收结构的可旋暖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管(I)与壳体(3 )之间的间隙为齿状环形。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双重热膨胀吸收结构的可旋暖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管管端中心线与扩展翅(9)端面之间的距离为平行管间松弛距离。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锅炉暖风器,特别公开了一种具有双重热膨胀吸收结构的可旋暖风器。该具有双重热膨胀吸收结构的可旋暖风器,包括固定连接的中心轴管和集箱,中心轴管外表面环绕有外轴套,集箱外设置有与中心轴管衔接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箱顶端与壳体下缘之间存在补偿间隙,中心轴管与外轴套之间设置有旋转密封膜,中心轴管与壳体分离,壳体与中心轴管的交接根部设置有迷宫式密封副。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应用灵活,可有效吸收壳体与管束之间、管子与管子之间的胀差应力,从而解决传统暖风器由于热膨胀不均引起的暖风器管子开焊、泄露、受热面堵灰等难题。文档编号F23L15/00GK202630106SQ20122030595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8日专利技术者苏振勇, 黄新元, 刘金庭, 胡塞群, 吴东华 申请人:山东泓奥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双重热膨胀吸收结构的可旋暖风器,包括固定连接的中心轴管(1)和集箱(4),中心轴管(1)外表面环绕有外轴套(2),集箱(4)外设置有与中心轴管(1)衔接的壳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箱(4)顶端与壳体(3)下缘之间存在补偿间隙,中心轴管(1)与外轴套(2)之间设置有旋转密封膜(6),中心轴管(1)与壳体(3)分离,壳体(3)与中心轴管(1)的交接根部设置有迷宫式密封副(5);集箱(4)上设置有相对于中心位置偏置安装的传热管,传热管分为均与扩展翅(9)连接的内管(7)和外管(8)两组,内管(7)采用S弯结构,外管(8)采用L弯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振勇,黄新元,刘金庭,胡塞群,吴东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泓奥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