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的背光源领域,特别是涉及背光源中的扩散胶带。
技术介绍
现行的中小尺寸背光模组多为导光板侧面入光,并且对背光模组要求厚度超薄,高辉度,市场上应用较多的侧发光的LED (发光二级管),其厚度规格国内外形成有一致的标准,在新产品开发时会根据背光模组的厚度减去LCD的厚度和背光膜材的厚度,这样来得到导光板的厚度,由于LED (发光二级管)的厚度规格和导光板厚度尺寸的匹配要求,为了获得LED厚度大于导光板的厚度匹配,现行的中小尺寸背光模组中导光板的入光侧结构多采用楔型结构,这样的楔形结构使FPC不能完全粘帖到导光板上而处于悬空状态,即使通过外力压粘在导光板上,时间一长FPC会反弹翘开,从而导致最终出现LED入光侧亮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梯形扩散结构的背光源,其可消除因为FPC反弹翘开而导致的LED入光侧亮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梯形扩散结构的背光源,包括一胶框、一导光板、一 FPC、多个LED以及一扩散胶带,所述导光板设置于胶框内,所述FPC —端设置于导光板一侧下方,所述多个LED排布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梯形扩散结构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胶框、一导光板、一FPC、多个LED以及一扩散胶带,所述导光板设置于胶框内,所述FPC一端设置于导光板一侧下方,所述多个LED排布在FPC上,且多个LED均位于导光板侧边,所述扩散胶带设置于导光板上,对应LED?的排布以及数量,所述扩散胶带包括一本体以及自本体朝向LED方向的一端往外间隔延伸设置的多个梯形扩散结构,所述扩散胶带的梯形扩散结构一部分位于FPC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大永,华海,姚先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苏杭鑫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