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海南大学专利>正文

藻类培养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2877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藻类培养容器,其中,包括培养容器,所述培养容器左端和右端均设有通气口,培养容器的顶端设有出气口,培养容器的底部设有光源,培养容器的通气口通过气管与气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采用通气培养的方式进行硅藻的培养,通空气使硅藻上浮,增加硅藻和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硅藻的光合作用增强,生长速度加快,能够在较短的时间达到所需硅藻细胞浓度值,达到了快速培养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确保了光照的均匀性,提高的光合效率,不仅促使藻液细胞快速、稳定生长,还方便定时取样,控温、污染小,实现了硅藻的高纯度快速培养。(*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培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藻类培养容器
技术介绍
硅藻是一类具有色素体的单细胞植物,分布极其广泛,是鱼、贝、虾类,特别是其幼体的主要饵料。此外,硅藻也与其他浮游植物一起,构成海洋的初级生产力。硅藻是种类繁多的水生生物,在生物分类上分为“中心纲”和“羽纹纲”,约20000余种,广泛分布于湖泊、海洋、土壤中。硅藻的细胞壁高度硅质化,硅质细胞壁成为了坚硬的壳体,壳体由上、下两个半壳套合而成。因硅藻的形貌多样、结构独特,孔隙均匀、吸附力强等优点,近年来成为了纳米
的研究热点。作为纳米技术的实验材料,近年来硅藻中的小环藻属、圆筛藻属、海链藻属等已开始为人们所关注。·现有的微藻规模化养殖技术一般米用分级的培养法。分级培养法一般分三级一级培养、二级培养、三级培养。一级培养是培育单细胞藻类,目的是培育出纯正无污染的藻种。二级培养是扩大培养,目的是获得大量的用于三级培养所需的无污染藻种。三级培养是大规模培养,目的是培养出大量用于投喂鱼虾的饵料和科学研究所需的实验材料。目前,二级培养是利用大塑料袋、透光塑料桶、小型水泥池等容器开放培养,培养时需要搅拌以促进藻类的繁殖。但是开放培养和搅拌容易使藻种受到污染,使目标藻种细胞密度降低、培养周期延长,无法快速提供三级培养所需的无污染藻种。目前实验室硅藻培养的装置是用直口锥形瓶作为培养容器,锥形瓶的上方提供光源来保证藻类的光合作用,上方提供光源的缺点就在于光照不均匀。有些实验室为了保证光照均匀,采用密闭长玻璃管作为培养容器,侧面提供光源,但是不方便定时取样分析,控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快速、稳定、污染小、确保了光照的均匀性,提高的光合效率的藻类培养容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藻类培养容器,其中,包括培养容器,所述培养容器左端和右端均设有通气口,培养容器的顶端设有出气口,培养容器的底部设有光源,培养容器的通气口通过气管与气泵连接。所述培养容器的底部具有凹槽,光源设在凹槽处。所述气管上设有过滤器和气泵调节阀。所述培养容器为密闭式。本技术结构简单、采用通气培养的方式进行硅藻的培养,通空气使硅藻上浮,增加硅藻和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硅藻的光合作用增强,生长速度加快,能够在较短的时间达到所需硅藻细胞浓度值,达到了快速培养的目的。本技术确保了光照的均匀性,提高的光合效率,不仅促使藻液细胞快速、稳定生长,还方便定时取样,控温、污染小,实现了硅藻的高纯度快速培养。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藻类培养容器的主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培养容器;2、通气口 ;3、出气口 ;4、气泵;5、过滤器;6、气泵调节阀;7、气管;8、光源。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藻类培养容器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 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藻类培养容器包括培养容器I,所述培养容器I左端和右端均设有通气口 2,培养容器I的顶端设有出气口 3,出气口的作用不仅是出气,而且可以方便测温、定时取样口,还可以充当加料口。培养容器I的底部设有光源8,培养容器的通气口 2通过气管7与气泵4连接。所述培养容器I的底部具有凹槽,光源8设在凹槽处。光源设计在培养容器下方确保光照面积增大、光照均匀,促使藻液细胞快速生长。所述气管7上设有过滤器5和气泵调节阀6。过滤器5的作用是净化空气。使用本技术藻类培养容器时,首先将含有硅藻的藻种液接入密闭式的培养容器I内,然后向培养容器进行通空气培养,将含有娃藻的藻种液接入培养容器I后帮助藻液上浮。藻液进行间歇通空气培养,每升藻种液中通空气量为1.2L/min — 1.6L/min,空气流速是通过气泵调节阀6控制通空气量为I. 2L/min—I. 6L/min。当通入空气的流量是每升藻液I. 2L/min时,小环藻的细胞浓度在5天内达到7. 4X 105cell/m3 ;当通入空气的流量是每升藻液I. 6L/min时,小环藻的细胞浓度在5天内达到6. 3X 105cell/m3。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藻类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容器,所述培养容器左端和右端均设有通气口,培养容器的顶端设有出气口,培养容器的底部设有光源,培养容器的通气口通过气管与气泵连接。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藻类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容器的底部具有凹槽,光源设在凹槽处。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藻类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上设有过滤器和气泵调节阀。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藻类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容器为密闭式。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藻类培养容器,其中,包括培养容器,所述培养容器左端和右端均设有通气口,培养容器的顶端设有出气口,培养容器的底部设有光源,培养容器的通气口通过气管与气泵连接。本技术结构简单、采用通气培养的方式进行硅藻的培养,通空气使硅藻上浮,增加硅藻和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硅藻的光合作用增强,生长速度加快,能够在较短的时间达到所需硅藻细胞浓度值,达到了快速培养的目的。本技术确保了光照的均匀性,提高的光合效率,不仅促使藻液细胞快速、稳定生长,还方便定时取样,控温、污染小,实现了硅藻的高纯度快速培养。文档编号C12M1/04GK202626168SQ2012202982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1日专利技术者邓湘云, 李建保, 张国庆, 蒋文凯, 罗宋平, 景亚妮, 苏魁范, 王春鹏 申请人:海南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藻类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容器,所述培养容器左端和右端均设有通气口,培养容器的顶端设有出气口,培养容器的底部设有光源,培养容器的通气口通过气管与气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湘云李建保张国庆蒋文凯罗宋平景亚妮苏魁范王春鹏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