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托辊组件及皮带机,该托辊组件包括弯折状的托辊架,托辊架具有中部的平直段和两侧的倾斜段,倾斜段的两端能与皮带机纵梁固定相连;托辊组件还包括平放在平直段上的中间托辊和倾斜于该中间托辊设置的两个侧托辊,其中:两个侧托辊呈八字形设置,且两个侧托辊均有一端与平直段的中间位置枢接,另一端均能分别可移动地连接在皮带机的两根纵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托辊组件及皮带机通过设置侧托辊,将侧托辊的一端与托辊架枢接,调整另一端与皮带机纵梁相连的位置来改变侧托辊与皮带间接触的面积,来实现皮带纠偏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纠偏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皮带机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托辊组件及皮带机。
技术介绍
现代矿井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皮带机在掘进、开拓专业施工中的使用越来越多。托辊组件是皮带机的主要部件,其主要作用是支撑皮带、减少皮带的运行阻力,以保证输送带的平稳运行。图I为现有技术中托辊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现有的托辊组件通常包括托辊架10、平放的中间托辊20和倾斜于该中间托辊20设置的两个侧托辊30,两个侧托辊30均固定连接在中间托辊20的两端。使用时,皮带支撑在中间托辊20和侧托辊30上。其中,托辊架10包括底座101和设置在该底座101上的中间托辊安装部102和侧托辊安装部 103。底座101、中间托辊安装部102和侧托辊安装部103相互固定后安装在机架40上。在上述结构中,托辊之间相互固定后不能移动,由于皮带老化、带扣钉偏等原因造成的皮带间歇性跑偏后,只能依靠人工移动皮带进行调整,对皮带本身进行调整不仅强度大,而且效率低,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托辊组件及皮带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调整皮带来对皮带进行纠偏劳动强度大的缺陷,提高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托辊组件,包括弯折状的托辊架,所述托辊架具有中部的平直段和两侧的倾斜段,所述倾斜段的两端用于与皮带机纵梁固定相连;所述托辊组件还包括平放在所述平直段上的中间托辊和倾斜于该中间托辊设置的两个侧托辊,其中所述两个侧托辊呈八字形设置,且所述两个侧托辊各自的内侧端与所述平直段的中间位置通过水平轴枢接,所述两个侧托辊的外侧端均分别用于相对于皮带机的两根纵梁水平移动连接。如上所述的托辊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侧托辊的外侧端上连有挂钩,所述侧托辊能通过所述挂钩连接在所述纵梁上。如上所述的皮带机,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侧托辊套设在伸缩杆上,所述伸缩杆用于固定连接在所述纵梁上。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皮带机,包括皮带和平行设置的纵梁,其中,所述皮带机还包括本技术提供的托辊组件,所述皮带处于工作状态时,贴紧所述中间托辊和所述侧托辊的设置在所述托辊组件的上方,所述托辊架倾斜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根纵梁固定连接,所述侧托辊分别相对于两根纵梁水平移动连接。如上所述的皮带机,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侧托辊的外侧端高于所述纵梁。如上所述的皮带机,其中,优选的是皮带运行状态时,所述侧托辊的轴线与皮带运行方向的夹具为锐角。如上所述的皮带机,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夹角为30度。本技术提供的托辊组件及皮带机通过设置侧托辊,将侧托辊的一端与托辊架枢接,调整另一端与皮带机纵梁相连的位置来改变侧托辊与皮带间接触的面积,来实现皮带纠偏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纠偏效率。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中托辊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托辊组件结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托辊组件结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皮带机结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皮带机结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托辊组件结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托辊组件结构俯视图。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托辊组件1,包括弯折状的托辊架,该托辊架具有中部平直段11和两侧的倾斜段12,倾斜段12的两端用于与皮带机的纵梁21固定相连;上述托辊组件I还包括有平放在平直段11上的中间托辊13和倾斜于该中间托辊13设置的两个侧托辊14,其中,两个侧托辊14呈八字形设置,且两个侧托辊14各自的内侧端与平直段11的中间位置通过水平轴枢接,两个侧托辊14可以枢接在同一点,也可以分别枢接在两点,本实施例是以两点为例,在平直段11的中间位置设置相邻的两个枢接点,以将侧托辊14的一端固定;两个侧托辊14的另一端均分别用于相对于皮带机的两根纵梁21水平移动连接。当皮带机运行时,如果皮带跑偏,通过移动侧托辊14,使侧托辊14与纵梁21的连接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对皮带进行纠偏。其原理如下为方便描述,下文称两个侧托辊14为托辊一和托辊二,皮带运行时,托辊一与皮带之间通过摩擦产生一个指向托辊二的力F1,而托辊二与皮带之间的摩擦产生一个指向托辊一的力F2 ;F1和F2的大小与托辊和皮带之间的接触面大小成正比,即托辊与皮带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大,所产生的摩擦推力越大,托辊与皮带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小,产生的摩擦推力越小。若皮带向托辊一的一侧跑偏,通过移动托辊一来改变托辊一与皮带纵梁21的连接位置,也即改变了托辊一与皮带运行方向的角度,从而增大托辊一与皮带之间的接触面积,即能增大托辊一与皮带之间的摩擦力,将皮带向远离托辊一的一侧推,就能实现皮带纠偏的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由于调整皮带的工作强度较大,本技术实施例一通过移动侧托辊14的一端,来改变侧托辊14与皮带之间的接触面积,当皮带居中运行后,将侧托辊14固定在侧梁上的合适位置,从而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侧托辊14与皮带机的纵梁21之间的连接可以有多种方式,一种实施方式是,在侧托辊14的外侧端连有挂钩,通过挂钩将侧托辊14连接在纵梁21上,挂钩的长短可以任选,只要满足侧托辊14的移动范围能实现改变与皮带接触面积即可。另一种实施方式是,将侧托辊14套设在伸缩杆上,侧托辊14的外侧端套设在伸缩杆上,通过伸缩杆的伸缩来调整侧托辊14在纵梁21上的安装位置。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托辊组件通过设置侧托辊,将侧托辊的一端与托辊架枢接,调整另一端与皮带机纵梁相连的位置来改变侧托辊与皮带间接触的面积,来实现皮带纠偏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纠偏效率。实施例二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皮带机结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皮带机结构俯视图。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皮带机2,包括皮带(未图示)和平行设置的纵梁21,还包括本技术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托辊组件,其中,皮带处于工作状态时,贴紧中间托辊13和侧托辊14运行在托辊组件的上方,托辊架倾斜段12的两端分别与纵梁21固定连接,侧托辊14相对于两根纵梁21水平移动连接。具体地,侧托辊14与纵梁21的连接可采用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挂钩连接或伸缩杆连接,来实现侧托辊14的可移动。·皮带机2运行时,由于皮带老化等原因容易造成皮带跑偏,对皮带的纠偏通过改变侧托辊14与纵梁21之间的连接位置来实现,通过改变侧托辊14与纵梁21之间的连接位置,也就是改变了侧托辊14与皮带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实现皮带纠偏的目的。为了方便对侧托辊14的调整,设置侧托辊14的外侧端,即靠近纵梁21的一端高于纵梁21,从而使皮带运行时,侧托辊14不会被皮带完全遮挡,便于调整。如果皮带与纵梁21间是通过挂钩的方式连接,当皮带向一侧跑偏时,通过将跑偏一侧的挂钩向皮带运行方向移动,或移动另一侧的挂钩,将挂钩向皮带运行的相反方向移动,直到皮带居中运行。在实际应用中,设置侧托辊14的轴线与皮带运行方向的夹角为锐角,在侧托辊可调范围内,该锐角越小,摩擦力越大。优选的是,上述夹角为30度,在实际应用时,纠偏效果最好。在皮带机2上可以设置多组上述托辊组件,当一个侧托辊14的调节范围达到极限时,可移动其他组托辊组件上的侧托辊14,配合调节纠偏。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皮带机通过在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托辊组件,包括弯折状的托辊架,所述托辊架具有中部的平直段和两侧的倾斜段,所述倾斜段的两端用于与皮带机纵梁固定相连;所述托辊组件还包括平放在所述平直段上的中间托辊和倾斜于该中间托辊设置的两个侧托辊,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托辊呈八字形设置,且所述两个侧托辊各自的内侧端与所述平直段的中间位置通过水平轴枢接,所述两个侧托辊的外侧端均分别用于相对于皮带机的两根纵梁水平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松,唐玉平,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