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安装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1300 阅读:2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电安装船结构,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包括内底板、外板以及强力甲板,强力甲板、内底板均为纵骨架式结构,且船体的艏艉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风电机组的凹槽,同时凹槽的内表面设置防撞装置;所述强力甲板、内底板以及外板围接而成的空间通过横舱壁、纵舱壁分隔而成复数个箱型舱体,且每一个箱型舱体的内壁配置加强框架。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传统模式下风电机组在海上不确定的气候下大量安装作业的过程,缩短了海上作业周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增加了主船体的抗弯、抗扭、抗压、抗冲击能力,以保证风电机组在海上能顺利的运输。(*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风电安装船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一般的风电安装船由于其本身结构限制,均不能满足整体运输风电机组的要求,因此,传统做法如下先将整个风电机组分成若干个分段进行运输,然后再在海上进行安装定位。由此可知,这种传统做法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海上气候的不确定性,该做法不但加大了作业难度系数,相应的辅助资源和エ时的耗费也随之加大,也使得整个的海上作业周期变长,即降低了工作效率,又导致了施工成本的増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风电安装船结构,其能够通过自身所配备吊机一次性将整个风电机组放置到位,不需在海上组合分段就能够一次性运输风电机组。即本技术能够从传统的风电机组基础和风电机组的分体运输、安装阶段,跨越到整个风电机组的“一歩式”运输与定位放置阶段,避免了传统模式下风电机组在海上不确定的气候下大量安装作业的过程,缩短了海上作业周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为实现以上的技术目的,本技术将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风电安装船结构,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包括内底板、外板以及强力甲板,強力甲板、内底板均为纵骨架式结构,且船体的艏艉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风电机组的凹槽,同时凹槽的内表面设置防撞装置;所述强カ甲板、内底板以及外板围接而成的空间通过横舱壁、纵舱壁分隔而成复数个箱型舱体,且每ー个箱型舱体的内壁配置加强框架。所述强カ甲板与凹槽之间形成的角隅处安装抗扭箱,且凹槽呈半圆形设置,防撞装置分布于凹槽的半圆形轮廓线上。所述强カ甲板、内底板、外板、纵舱壁、横舱壁均分别在横向、纵向对应地配置加强骨材。根据以上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以下的有益效果I、本技术设置的強力甲板及内底板,均为纵骨架式结构,其与船体外板及各纵横壁板组成连续的多个箱型结构,内部设强框架,大大增加了主船体的抗弯、抗扭、抗压、抗冲击能力,以保证风电机组在海上能顺利的运输;凹槽处设置长条形木头防撞装置以有效抵抗风电机组基础对船体的撞击;以保证风电机组在海上能顺利的运输。2、本技术在甲板角隅处设置抗扭箱以减小机身对角隅处所带来的冲击变形。因此,本船独特的结构特点实现了风电机组的“一歩式”运输与定位放置,从传统的风电机组基础和风电机组的分体运输与安装阶段,跨越到整个风电机组的“一歩式”运输与定位放置阶段,避免了传统模式下风电机组在海上不确定的气候下大量安装作业的过程,缩短了海上作业周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A-A剖视图;其中1 一船体,2—强カ甲板,3 —内底板,4一外板,5—纵舱壁,6—横舱壁,7—加强骨材,8—强框架,9ー抗扭箱,10—防撞装置,11-凹槽;12_风电机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非限制性地公开了本技术所涉及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I和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风电安装船结构,包括船体I,且船体的艏艉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风电机组的凹槽11,船体I内设置有強力甲板2及内底板3,強力甲板·2与内底板3、外板4、纵舱壁5、横舱壁6组成连续的多个箱型结构,且强力甲板2、内底板3、外板4、纵舱壁5、横舱壁6上均纵横向配置加强骨材7,以增强其自身的刚性和稳定性,强力甲板2下设强框架8与抗扭箱9,抗扭箱9安装在強力甲板与凹槽之间形成的角隅处,且強力甲板2、内底板3均为纵骨架式结构,为防止风电机组与主船体I的直接碰撞,本技术在凹槽11的内表面设置防撞装置,且凹槽呈半圆形设置,防撞装置分布于凹槽的半圆形轮廓线上,即在抗扭箱9与纵舱壁5上均设有防撞装置10,此防撞装置为木头结构,大大缓和了碰撞给船体I带来的巨大冲击力,整个风电机组是通过自身的浮力浮在海面上,运输的过程是船体I在行走的过程中通过风电机组牵引设备来拉动风电机组的过程,整个船体I为箱型结构且内部也均被分成大大小小的箱型结构,加上各箱型内部的强框架布置,所以不管是从船体I的整体还是局部来考虑,都具备了抗弯、抗扭、抗压、抗冲击能力,从而保证了船体I带着风电机组在海上的顺利运输。权利要求1.一种风电安装船结构,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包括内底板、外板以及强力甲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强カ甲板、内底板均为纵骨架式结构,且船体的艏艉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风电机组的凹槽,同时凹槽的内表面设置防撞装置;所述强カ甲板、内底板以及外板围接而成的空间通过横舱壁、纵舱壁分隔而成复数个箱型舱体,且每ー个箱型舱体的内壁配置加强框架。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风电安装 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强カ甲板与凹槽之间形成的角隅处安装抗扭箱,且凹槽呈半圆形设置,防撞装置分布于凹槽的半圆形轮廓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风电安装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强カ甲板、内底板、外板、纵舱壁、横舱壁均分别在横向、纵向对应地配置加强骨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电安装船结构,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包括内底板、外板以及强力甲板,强力甲板、内底板均为纵骨架式结构,且船体的艏艉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风电机组的凹槽,同时凹槽的内表面设置防撞装置;所述强力甲板、内底板以及外板围接而成的空间通过横舱壁、纵舱壁分隔而成复数个箱型舱体,且每一个箱型舱体的内壁配置加强框架。因此,本技术避免了传统模式下风电机组在海上不确定的气候下大量安装作业的过程,缩短了海上作业周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本技术大大增加了主船体的抗弯、抗扭、抗压、抗冲击能力,以保证风电机组在海上能顺利的运输。文档编号B63B35/00GK202624591SQ20112057141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1日专利技术者李冠华, 王刚 申请人:江苏道达海洋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电安装船结构,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包括内底板、外板以及强力甲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力甲板、内底板均为纵骨架式结构,且船体的艏艉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风电机组的凹槽,同时凹槽的内表面设置防撞装置;所述强力甲板、内底板以及外板围接而成的空间通过横舱壁、纵舱壁分隔而成复数个箱型舱体,且每一个箱型舱体的内壁配置加强框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冠华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道达海洋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