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全减转倍力方向把,包括主动链轮、链条和被动链轮。方向把与方向把轴及主动链轮连接,方向把轴安装在方向把轴套之中,又通过悬臂架与前叉轴套连接,被动链轮与前叉轴连接,由于主动链轮的半径小于被动链轮的半径,因此当转动方向把时主动链轮通过链条的传动,被动链轮和前叉轴获得同向减转转动,这可大大增强骑车人对前轮的转向控制,行驶中前轮所受不良凹凸路面所产生的被动反馈有害转向力矩被减小,双手的控制力被放大,转向控制间接,钝化稳定安全可靠,可保持良好的抓地性能,骑车行驶中导向失控风险被大大降低,从而能最有效的保护骑乘人员及路边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交通工具,特别是方向把(把横)式摩托车、自行车及电动助力车。二、
技术介绍
在以往的方向把(把横)式摩托车、自行车及电动助力车,用方向把来直接控制前叉轴和前叉,即方向把转向角与前叉(前轮)转向角的转角之比为I : I。由于方向把直接控制前叉和前轮的转向,因此转向过于灵敏,在低速行驶时较难掌控,高速行驶时前轮所受不良凹凸路面所产生的被动反馈有害偏转力矩,被直接上传到方向把,极易发生多波次震荡过度转向,这将导致骑车人对方向把失去控制力,意外碰撞跌倒和侧翻不可避免,驾车行驶风险被加大,这将不能有效保护骑乘人员及路边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改变以往摩托车、自行车及电动助力车用方向把(把横)来直接同步控制前叉和导向前轮的状况,变为用方向把来间接、同向减转控制前叉和导向前轮,即前叉和前轮与方向把之间的转角比小于1,此时前叉和导向前轮的转向角小于方向把的转向角,方向把灵敏度降低,方向把控制间接钝化。同时,前叉轴和前叉的转向扭矩却以反比方式大大增强,其结果是骑车行驶中,导向前轮所受不良凹凸路面所产生的被动反馈有害转向力矩被减小,双手的导向控制力被放大。可避免过度转向,可保持良好的抓地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减少意外碰撞跌倒侧翻,骑车行驶中驾车失控风险被大大降低,从而能有效保护骑乘人员及路边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技术共有四种减转传动方式来达到方向把与前叉(前轮)之间的同向减转转向,以下详细论述这四种减转传动方式第一种方式(附图I附图2),主动链轮+链条+被动链轮减转传动方式。方向把(al)与方向把轴(a2)及主动链轮(a3)连接,方向把轴(a2)安装在方向把轴套(al4)之中,并通过悬臂架(al5)与前叉轴套(al2)连接,被动链轮(a5)与前叉轴(a6)连接。由于主动链轮(a3)的半径小于被动链轮(a5)的半径,因此在转动方向把(al)时主动链轮(a3)通过链条(a4)的传动,被动链轮(a5)和前叉轴(a6)、前叉(a7)将获得同向减转(减速)转动。(a8)为右前叉减振器,(a9)为左前叉减振器,(alO)为车架主横梁,(all)为车架下梁,(al3)为防护罩,(al6)为防护罩支架。第二种方式(附图3附图4),主动带轮+齿型带+被动带轮减转传动方式。方向把(bl)与方向把轴(b2)及主动带轮(b3)连接,方向把轴(b2)安装在方向把轴套(bl4)之中,并通过悬臂架(bl5)与前叉轴套(bl2)连接,被动带轮(b5)与前叉轴(b6)连接。由于主动带轮(b3)的半径小于被动带轮(b5)的半径,因此在转动方向把(bl)时,通过齿型带(b4)的传动使被动带轮(b5)和前叉轴(b6)、前叉(b7)获得同向减转(减速)转动。(b8)为右前叉减振器,(b9)为左前叉减振器,(blO)为车架主横梁,(bll)为车架下梁,(bl3)为防护罩,(bl6)为防护罩支架。第三种方式(附图5附图6),主要有主动齿轮+反向过渡齿轮+被动齿轮所组成的减转传动方式。方向把(cl)与方向把轴(c2)及主动齿轮(c3)连接,方向把轴(c2)安装在方向把轴套(cl4)之中,反向过渡齿轮(c4)与反向过渡齿轮轴(cl3)安装于反向过渡齿轮轴套(cl7)之中,并由悬臂架(cl5)与前叉轴套(cl2)连接,由于主动齿轮(c3)的半径小于被动齿轮(c5)的半径,因此当转动方向把(Cl)时通过反向过渡齿轮(c4)的传动,被动齿轮(c5)和前叉轴(c6)、前叉(c7)获得同向减转(减速)转动。(c8)为右前叉减振器,(c9)为左前叉减振器,(clO)为车架主横梁,(cll)为车架下梁,(cl6)为防护罩支架。第四种方式(附图7附图8),主要由主动行星齿轮、被动内齿轮条所组成的减转传动方式。方向把(dl)与方向把轴(d2)及主动行星齿轮(d3)连接,方向把轴(d2)安装在方向把轴套(d6)之中,又通过悬臂架(d5)与联合框架(dl5)连接,前叉短轴(dl2)与上 前叉连接板(d7)、下前叉连接板(d8)连接,并与联合框架(dl5)联合在一起,被动内齿轮条(d4)固定在上前叉连接板(d7)之上,并与前叉短轴(dl2)保持同心,又与主动行星齿轮(d3)保持良好啮合。由于主动行星齿轮(d3)的半径小于被动内齿轮条(d4)的半径,因此在转动方向把(dl)时,通过主动行星齿轮(d3)与被动内齿轮条(d4)的啮合传动,前叉短轴(dl2)与右前叉减振器(d9)、左前叉减振器(dlO)获得同向减转(减速)转动。(dll)为圆锥磙子轴承、(dl3)为前叉轴套、(dl4)为前叉转角限位凸快、(dl6)为车架大梁、(dl7)为悬臂架燕尾槽。综上所述以上四种机械减转(减速)装置所组成的安全减转倍力方向把(A),均可使前叉轴、前叉(前轮)从方向把获得同向减转(减速)转向,由于前叉的转向角小于方向把的转向角,因此骑车操控方向把控制间接钝化灵敏度降低,而同时对前叉(前轮)的转向扭矩却以反比方式大大增强,双手的导向控制力被放大,在骑车高速行驶中前轮所受不良凹凸路面所产生的有害反馈偏转力矩上传到方向把时被减小,可最有效避免多波次震荡过度转向,可减少意外碰撞跌倒侧翻,骑车行驶时失控的风险被大大降低,确保稳定可靠安全,从而能最有效保护骑乘人员及路边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附图说明附图I为由主动链轮(a3)、链条(a4)、被动链轮(a5)及悬臂架(al5)等构成的安全减转倍力方向把(A)的俯视图。附图2是附图I的侧视图。其各零件名称为al_方向把(把横)a9_左前叉减振器a2_方向把轴alO-车架主横梁a3_主动链轮all-车架下梁a4_链条al2_前叉轴套a5_被动链轮al3_防护罩a6_前叉轴al4_方向把轴套a7_前叉al5_悬臂架a8_右前叉减振器al6_防护罩支架附图3为由主动带轮(b3)、齿型带(b4)、被动带轮(b5)及悬臂架(bl5)等构成的安全减转倍力方向把(A)的俯视图。附图4是附图3的侧视图。其各零件名称是bl_方向把(把横)b9_左前叉减振器b2_方向把轴blO-车架主横梁b3_主动带轮bll-车架下梁b4_齿型带bl2_前叉轴套b5_被动带轮bl3_防护罩b6_前叉轴bl4_方向把轴套b7_前叉bl5_悬臂架b8_右前叉减振器bl6_防护罩支架附图5为由主动齿轮(c3)、反向过渡齿轮(c4)、被动齿轮(c5)及悬臂架(cl5)等构成的安全减转倍力方向把(A)的俯视图。附图6是附图5的侧视图其各零件名称是cl_方向把(把横)c9_左前叉减振器c2_方向把轴clO-车架主横梁c3_主动齿轮cll-车架下梁c4_反向过渡齿轮cl2_前叉轴套c5_被动齿轮c 13_反向过渡齿轮轴c6_前叉轴cl4_方向把轴套c7_前叉cl5_悬臂架c8_右前叉减振器cl6_防护罩支架cl7_反向过渡齿轮轴套附图7为由方向把(d2)、主动行星齿轮(d3)、被动内齿轮条(d4)、悬臂架(d5)及联合框架(dl5)等构成的安全减转倍力方向把(A)的俯视图。附图8是附图7的侧视图。其各零件名称是dl_方向把(把横)dlO-左前叉减振器d2-方向把轴dll-圆锥磙子轴承d3-主动行星齿轮dl2-前叉短轴d4-被动内齿轮条dl3-前叉轴套d5-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减转倍力方向把,包括主动链轮(a3),链条(a4)和被动链轮(a5),其特征在于:方向把(a1)与方向把轴(a2)及主动链轮(a3)连接,方向把轴安装在方向把轴套(a14)之中,并通过悬臂架(a15)与前叉轴套(a12)连接,被动链轮与前叉轴(a6)连接,主动链轮的半径小于被动链轮的半径,转动方向把时主动链轮通过链条的传动,被动链轮和前叉轴,前叉(a7)获得同向减转动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汉平,高桂茹,崔怡,
申请(专利权)人:崔汉平,高桂茹,崔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