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三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1205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3:22
一种儿童三轮车,包括前车架、转动连接在前车架上的后车架、下部为推杆控制杆的推杆组件、设置在推杆控制杆与前车架之间的用于控制前车架转向的转向牵引杆、设置于前车架下部的前轮,推杆组件转动连接在后车架后部,转向牵引杆转动连接在后车架上,前车架上固定有第一前伞齿,推杆控制杆的下部固定有第一后伞齿,转向牵引杆的前部与后部分别固定有第二前伞齿与第二后伞齿,第一前伞齿与第二前伞齿相啮合,第一后伞齿与第二后伞齿相啮合。通过看护人绕第二转轴旋转推把组件,从而第一后齿轮转动,通过第二后齿轮使得转向牵引杆绕第三转轴转动,再通过第一前齿轮与第二前齿轮间的配合,使得前支架绕第一转轴转动,从而实轮前轮转向的功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供儿童乘坐的可推行可骑驶的儿童三轮车
技术介绍
现在技术中的儿童三轮车,包括前车架、设置于所述的前车架下部的前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的前车架上左右两侧部的车把手、前部仅仅能够绕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前车架上的后车架、设置在所述的后车架上的鞍座、下部为推杆控制杆的推杆组件、设置在所述的推杆控制杆与所述的前车架之间的用于控制所述的前车架转向的转向牵引杆、设置于所述的后车架的后左右两侧部的后轮,所述的推杆控制杆能够绕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后车架后部,如公开号为CN201646992U,前车架上开设有长度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前叉长槽,推杆的下端部固定有推杆拨片,推杆拨片上开有长度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推杆长槽, 转向牵引杆的前端部插在前叉长槽内,转向牵引杆的后端部插在推杆长槽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儿童三轮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三轮车,包括前车架、前部仅仅能够绕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前车架上的后车架、下部为推杆控制杆的推杆组件、设置在所述的推杆控制杆与所述的前车架之间的用于控制所述的前车架转向的转向牵引杆、设置于所述的前车架下部的前轮、设置于所述的后车架后左右两侧部的后轮,所述的推杆组件能够绕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后车架后部,所述的转向牵引杆仅仅能够绕第三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后车架上,所述的前车架上固定有第一前伞齿,所述的第一前伞齿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一转轴相重合,所述的推杆控制杆的下部固定有第一后伞齿,所述的第一后伞齿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二转轴相重合,所述的转向牵引杆的前部固定有第二前伞齿,所述的转向牵引杆的后部固定有第二后伞齿,所述的第二前伞齿的中心线、所述的第二后伞齿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三转轴相重合,所述的第一前伞齿与所述的第二前伞齿相啮合,所述的第一后伞齿与所述的第二后伞齿相啮合。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转轴与所述的第二转轴分别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转向牵引杆的长度沿着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的转向牵引杆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三转轴相重合。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后车架包括套设在所述的前车架上的前车架套、套设在推杆控制杆上的推杆控制杆套、连接于所述的前车架套与所述的推杆控制杆套之间的后车架管体,所述的前车架套、所述的推杆控制杆套与所述的后车架管体三者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的转向牵引杆位于所述的后车架管体的内腔内。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推杆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的推杆控制杆上方的推杆,所述的推杆控制杆与所述的推杆相连接。在某些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推杆控制杆与所述的推杆相固定地连接。本技术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坐寸O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通过看护人绕第二转轴旋转推把组件,从而第一后齿轮转动,通过第二后齿轮使得转向牵引杆绕第三转轴转动,再通过第一前齿轮与第二前齿轮间的配合,使得前支架绕第一转轴转动,从而实轮前轮转向的功能。附图说明附图I为本技术的主视图;附图2为附图I的A处放大剖面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后车架局部剖面);其中I、前车架;2、前轮;3、后车架;4、后轮;5、车把手;6、推杆;7、鞍座;8、推杆控制杆;9、转向牵引杆;11、第一转轴;12、第二转轴;13、第三转轴;21、第一前伞齿;22、第一后伞齿;23、第二前伞齿;24、第二后伞齿;31、前车架套;32、推杆控制杆套;33、后车架管体。具体实施方式如各附图所示,儿童三轮车,包括前车架I、设置于前车架I下部的前轮2、分别设置于前车架I上左右两侧部的车把手5、前部仅仅能够绕第一转轴11转动连接在前车架I上的后车架3、设置在后车架3上的鞍座7、下部为推杆控制杆8的推杆组件10、设置在推杆控制杆8与前车架I之间的用于控制前车架I转向的转向牵引杆9、设置于后车架3的后左右两侧部的后轮4,推杆控制杆8能够绕第二转轴12转动连接在后车架3后部。第一转轴11与第二转轴12分别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前轮2轴上固定有踏脚组件。转向牵引杆9仅仅能够绕第三转轴13转动连接在后车架3上,前车架I上固定有第一前伞齿21,第一前伞齿21的中心线与第一转轴11相重合,推杆控制杆8的下部固定有第一后伞齿22,第一后伞齿22的中心线与第二转轴12相重合,转向牵引杆9的前部固定有第二前伞齿23,转向牵引杆9的后部固定有第二后伞齿24,第二前伞齿23的中心线、第二后伞齿24的中心线与第三转轴13相重合,第一前伞齿21与第二前伞齿23相啮合,第一后伞齿22与第二后伞齿24相啮合。转向牵引杆9的长度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转向牵引杆9的中心线与第三转轴13相重合。后车架3包括套设在前车架I上的前车架套31、套设在推杆控制杆8上的推杆控制杆套32、连接于前车架套31与推杆控制杆套32之间的后车架管体33,前车架套31、推杆控制杆套32与后车架管体33三者的内腔相连通,转向牵引杆9位于后车架管体33的内腔内。推杆组件10还包括位于推杆控制杆8上方的推杆6,推杆控制杆8与推杆6相固定地连接。推杆上固定有推把。前车架I包括安装前轮2的前叉、固定车把手5的车头、固定连接于前叉与车头之间的前叉轴。从而使车把手5与前轮2联动。具体的,第一前伞齿21固定于前叉轴上。儿童坐在三轮车上骑行时,可通过操作车把手5控制前车架I转向。也可以通过看护人旋转推杆6上的推把进行转向,以便适用儿童学习骑行三轮车,及尚不能从容控制转向的幼儿使用。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儿童三轮车,包括前车架(I)、前部仅仅能够绕第一转轴(11)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前车架(I)上的后车架(3)、下部为推杆控制杆(8)的推杆组件(10)、设置在所述的推杆控制杆(8)与所述的前车架(I)之间的用于控制所述的前车架(I)转向的转向牵引杆(9)、设置于所述的前车架(I)下部的前轮(2)、设置于所述的后车架(3)后左右两侧部的后轮(4),所述的推杆组件(10)能够绕第二转轴(12)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后车架(3)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牵引杆(9)仅仅能够绕第三转轴(13)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后车架(3)上,所述的前车架(I)上固定有第一前伞齿(21),所述的第一前伞齿(21)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一转轴(11)相重合,所述的推杆控制杆(8)的下部固定有第一后伞齿(22),所述的第一后伞齿(22)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二转轴(12)相重合,所述的转向牵引杆(9)的前部固定有第二前伞齿(23),所述的转向牵引杆(9)的后部固定有第二后伞齿(24),所述的第二前伞齿(23)的中心线、所述的第二后伞齿(24)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三转轴(13)相重合,所述的第一前伞齿(21)与所述的第二前伞齿(23)相啮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儿童三轮车,包括前车架(1)、前部仅仅能够绕第一转轴(11)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前车架(1)上的后车架(3)、下部为推杆控制杆(8)的推杆组件(10)、设置在所述的推杆控制杆(8)与所述的前车架(1)之间的用于控制所述的前车架(1)转向的转向牵引杆(9)、设置于所述的前车架(1)下部的前轮(2)、设置于所述的后车架(3)后左右两侧部的后轮(4),所述的推杆组件(10)能够绕第二转轴(12)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后车架(3)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牵引杆(9)仅仅能够绕第三转轴(13)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后车架(3)上,所述的前车架(1)上固定有第一前伞齿(21),所述的第一前伞齿(21)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一转轴(11)相重合,所述的推杆控制杆(8)的下部固定有第一后伞齿(22),所述的第一后伞齿(22)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二转轴(12)相重合,所述的转向牵引杆(9)的前部固定有第二前伞齿(23),所述的转向牵引杆(9)的后部固定有第二后伞齿(24),所述的第二前伞齿(23)的中心线、所述的第二后伞齿(24)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三转轴(13)相重合,所述的第一前伞齿(21)与所述的第二前伞齿(23)相啮合,所述的第一后伞齿(22)与所述的第二后伞齿(24)相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峰崔恒龙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