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式汽车遮阳篷,包括前侧板(1)、顶板(5)、后侧板(7),所述顶板(5)的一边与前侧板(1)连接,顶板(5)的另一边与后侧板(7)连接,前侧板(1)、顶板(5)和后侧板(7)组成与汽车顶篷相配合的梯形结构,该梯形结构的两侧设有梯形侧板(3),前侧板(1)、顶板(5)和后侧板(7)均由四周包裹有可扭曲折叠钢丝(8)的柔软材料制成;所述两侧的梯形侧板(3)上对应设有可分开前后侧板(1、7)的前后拉链(2、6);所述的顶板(5)上设有可与车顶相吸的固定座(4);所述前后侧板(1、7)两侧对应设有前后支撑架。采用本结构后,具结构简单紧凑、使用和折叠方便、包装体积小、遮阳效果好、场地教练车上也能方便使用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遮阳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轿车上的折叠式汽车遮阳篷。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汽车已走进普通百姓家庭,但随之也带来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是随着汽车的增加,室内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只能停靠在露天停车位、马路边等,特别在炎热的夏天,从车窗玻璃照射及从车顶往下烤得座椅火热滚烫,人们在短时间内就根本无法坐进去,需启动汽车,打开空调,车厢温度降下来后才能乘座。二是随着汽车的增加,学开车的人也不断增加,许多学生为了学车都选在夏天,在场地训练时,教练车在水泥场地上上晒下蒸,即使空调开得最大,也无法达到降温效果,身体素质较差的学员就会出现中暑等不良症状, 直接影响身体健康。虽然现在也有汽车遮阳篷,遮阳效果理想的遮阳篷是固定式的,不能随车携带;如果能随车携带的遮阳篷却遮阳效果不理想,更不能在移动的车辆上使用。为此,许多生产厂家和有识之士进行了开发和研究,但至今尚未找到较好的解决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汽车遮阳篷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使用和折叠方便、包装体积小、遮阳效果好、场地教练车上也能方便使用的折叠式汽车遮阳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它包括前侧板、顶板、后侧板,所述顶板的一边与前侧板连接,顶板的另一边与后侧板连接,前侧板、顶板和后侧板组成与汽车顶篷相配合的梯形结构,该梯形结构的两侧设有梯形侧板,前侧板、顶板和后侧板均由四周包裹有可扭曲折叠钢丝的柔软材料制成。所述两侧的梯形侧板上对应设有可分开前后侧板的前后拉链。所述的顶板上设有可与车顶相吸的固定座。所述前侧板的前方两侧对应设有前支撑架。所述的前支撑架包括前支撑杆以及与前支撑杆固定的前支撑座,前支撑杆设在前侧板的前支撑套上,前支撑座与车体相吸。所述后侧板的后方两侧对应设有后支撑架。所述的后支撑架包括后支撑杆以及与后支撑杆固定的后支撑座,后支撑杆设在后侧板的后支撑套上,后支撑座与车体相吸。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一是由于前侧板、顶板和后侧板与分别与前挡风玻璃、车顶和后挡风玻璃相对应,两侧的梯形侧板与车门玻璃相对应,因此可以很好罩在汽车上,避免太阳光直接照射,可以起到很好的隔热遮阳效果。二是由于顶板上设有与车顶相吸的固定座,可以起到固定作用。三是两侧的梯形侧板上设有拉链,可以方便整个车篷使用、拆卸和折叠。四是前后侧板拉开拉链后可以用前后支撑架撑起,特别适合教练车在场地学习时使用。五是由于前侧板、顶板和后侧板的四周分别设有可扭曲折叠钢丝,使用时可以撑平前侧板、顶板和后侧板,使用结束后,又可轻松地将可扭曲折叠钢丝扭曲折叠,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其中I前侧板,2前拉链,3梯形侧板,4固定座,5顶板,6后拉链,7后侧板,8可扭曲折叠钢丝,9前支撑套,10前支撑杆,11前支撑座,12后支撑套,13后支撑杆,14后支撑 座。具体实施方式图I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种折叠式汽车遮阳篷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包括前侧板I、顶板5、后侧板7,所述顶板5的一边与前侧板I连接,顶板5的另一边与后侧板7连接,前侧板I、顶板5和后侧板7组成与汽车顶篷相配合的梯形结构,该梯形结构的两侧设有梯形侧板3,前侧板I、顶板5和后侧板7均由四周包裹有可扭曲折叠钢丝8的柔软材料制成。所述两侧的梯形侧板3上对应设有可分开前后侧板1、7的前后拉链2、6。所述的顶板5上设有可与车顶相吸的固定座4,固定座4可以设有磁性材料,也可以是吸盘。图3所示,所述前侧板I的前方两侧对应设有前支撑架,所述的前支撑架包括前支撑杆10以及与前支撑杆10固定的前支撑座11,前支撑杆10设在前侧板9的前支撑套9上,前支撑座11可以是磁性座也可以是吸盘与车体相吸。所述后侧板7的后方两侧对应设有后支撑架,所述的后支撑架包括后支撑杆13以及与后支撑杆13固定的后支撑座14,后支撑杆13设在后侧板7的后支撑套12上,后支撑座14可以是磁性座也可以是吸盘与车体相吸。本技术正常使用时,前侧板I、顶板5和后侧板7在四周可扭曲折叠钢丝8的弹力作用下撑开成为三块套叠的平板,顶板5在底面,前后侧板1、7叠在顶板5上,托起顶板5并放到车顶,顶板5在固定座4的磁性材料或吸盘作用下与车顶相吸固定,然后翻下前后侧板1、7,最后将两侧梯形侧板3的前后拉链2、6拉下,即可成为十分稳固,如图I和图2所示。当本技术将前后侧板1、7撑起使用时,拉开两侧梯形侧板3的前后拉链2、6,首先用二根前支撑杆10对应支撑在前侧板I两侧的前支撑套9上,前支撑座11通过磁性材料或吸盘与车体相吸固定;然后用二根后支撑杆13对应支撑在后侧板7两侧的后支撑套12上,后支撑座14通过磁性材料或吸盘与车体相吸固定,如图3所示;此结构适主要用于在车等人,特别适合教练车在场地学习时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式汽车遮阳篷,包括前侧板(I)、顶板(5)、后侧板(7),其特征是所述顶板(5)的一边与前侧板⑴连接,顶板(5)的另一边与后侧板(7)连接,前侧板(I)、顶板(5)和后侧板(7)组成与汽车顶篷相配合的梯形结构,该梯形结构的两侧设有梯形侧板(3),前侧板(I)、顶板(5)和后侧板(7)均由四周包裹有可扭曲折叠钢丝(8)的柔软材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折叠式汽车遮阳篷,其特征是所述两侧的梯形侧板(3)上对应设有可分开前后侧板(1、7)的前后拉链(2、6)。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折叠式汽车遮阳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顶板(5)上设有可与车顶相吸的固定座(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折叠式汽车遮阳篷,其特征是所述前侧板(I)的前方两侧对应设有前支撑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折叠式汽车遮阳篷,其特征是所述的前支撑架包括前支撑杆(10)以及与前支撑杆(10)固定的前支撑座(11),前支撑杆(10)设在前侧板(9)的前支撑套(9)上,前支撑座(11)与车体相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折叠式汽车遮阳篷,其特征是所述后侧板(7)的后方两侧对应设有后支撑架。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折叠式汽车遮阳篷,其特征是所述的后支撑架包括后支撑杆(13)以及与后支撑杆(13)固定的后支撑座(14),后支撑杆(13)设在后侧板(7)的后支撑套(12)上,后支撑座(14)与车体相吸。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式汽车遮阳篷,包括前侧板(1)、顶板(5)、后侧板(7),所述顶板(5)的一边与前侧板(1)连接,顶板(5)的另一边与后侧板(7)连接,前侧板(1)、顶板(5)和后侧板(7)组成与汽车顶篷相配合的梯形结构,该梯形结构的两侧设有梯形侧板(3),前侧板(1)、顶板(5)和后侧板(7)均由四周包裹有可扭曲折叠钢丝(8)的柔软材料制成;所述两侧的梯形侧板(3)上对应设有可分开前后侧板(1、7)的前后拉链(2、6);所述的顶板(5)上设有可与车顶相吸的固定座(4);所述前后侧板(1、7)两侧对应设有前后支撑架。采用本结构后,具结构简单紧凑、使用和折叠方便、包装体积小、遮阳效果好、场地教练车上也能方便使用等优点。文档编号B60J11/04GK2026238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汽车遮阳篷,包括前侧板(1)、顶板(5)、后侧板(7),其特征是:所述顶板(5)的一边与前侧板(1)连接,顶板(5)的另一边与后侧板(7)连接,前侧板(1)、顶板(5)和后侧板(7)组成与汽车顶篷相配合的梯形结构,该梯形结构的两侧设有梯形侧板(3),前侧板(1)、顶板(5)和后侧板(7)均由四周包裹有可扭曲折叠钢丝(8)的柔软材料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茂龙,
申请(专利权)人:胡茂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