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滚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39712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用部件,特别是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滚道结构。它包括置于罐体后锥上的滚道,所述后锥分置成前部筒体和后部筒体两部分,该前部筒体内、外壁分别与所述滚道的一侧连接,该后部筒体的内、外壁分别与所述滚道的另一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后锥分置成前部筒体的后部筒体并通过滚道将两部分连接,减小了制作中卷制罐皮的难度,降低了滚道定位精度,对筒体的加工精度要求低,搅拌筒的加工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并且内、外壁分别与滚道连接,增强了滚道和筒体连接焊缝强度,避免滚道和罐体连接焊缝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开焊,保证车辆正常运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用部件,特别是ー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滚道结构
技术介绍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由于在运输过程中,搅拌罐体内装有大量混凝土,整个罐体仅有两处支撑,其中罐体前部由封头法兰支撑,后部由后锥滚道支撑,并且装有混凝土的罐体要不间断的转动。上述两处支撑承担满载时混凝土的全部载荷。目前,大量使用中的罐体与滚道的传统结构主要为滚道套装在罐体后锥上,通过外部环焊缝进行单面焊接。传统滚道结构如附图I和附图2所示;此种结构主要存在以下缺点滚道套装结构罐体后锥与滚道只能为外侧单面环焊接,焊缝强度低;滚道套装结构要求罐体卷筒时圆度精度要求很高,罐体卷筒制造难度加大。当后锥的圆度较差时,会导致滚道难以正确定位;由于罐体卷筒很大程度上存有圆度误差从而造成滚道与罐体壁局部存有间隙,焊接时实际焊角高度强度不均,甚至有些部位焊角强度过低,容易开焊。综上所述原因,罐皮卷制加工难度大,罐体与滚道的连接焊缝经常开裂使车辆不能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ー种避免滚道和罐体连接焊缝开焊,减小制作中卷制罐皮难度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滚道结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ー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滚道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滚道结构,包括置于罐体后锥上的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锥分置成前部筒体和后部筒体两部分,该前部筒体内、外壁分别与所述滚道的一侧连接,该后部筒体的内、外壁分别与所述滚道的另一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伟季宝全屈宏新王增权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亚特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