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钢筋成形装置及螺旋钢筋成形方法。螺旋钢筋成形装置包含弯筋装置以及分别设置于对应弯筋装置入筋侧及出筋侧的钢筋推进装置及间距产生装置。弯筋装置包含第一轴心及可相对于第一轴心位移的弯折部。钢筋推进装置供推进钢筋进入弯筋装置的入筋侧。间距产生装置则以可沿间距产生方向位移的方式设置,供外推自弯筋装置输出的钢筋,以形成间距。螺旋钢筋成形方法步骤则包含:推进钢筋以产生位移、于特定位置以弯筋装置弯折钢筋、以及沿间距产生方向外推自弯筋装置输出的钢筋,以产生间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螺旋钢筋成形装置以及螺旋钢筋的成形方法;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螺旋钢筋成形装置以及螺旋钢筋的成形方法,供制成土木工程使用的螺旋钢筋。
技术介绍
随着各式建筑物对结构强度要求的提高,箍筋所能提供的设计强度已为现今工程界结构设计所重视。工程师们均不断地寻求更有效率的施工方式。不论是现场施工或是采预铸施工,箍筋多为独立渐次与主筋绑合。然而为了增加施工效率以及结构强度,具间距的螺旋型箍筋渐渐受到结构设计者的重视及使用。所谓螺旋型箍筋指以弯成连续螺旋体的螺旋钢筋做为与主筋搭配的箍筋,具有固定主筋位置及提供剪力强度的功效。螺旋钢筋的断面形状可视实际设计而调整,较常见的有圆形及矩形。此外,除了做为箍筋之用外,螺旋钢筋在某些特殊的结构设计中,亦可做为提供结构强度的主结构骨架之用。传统上螺旋钢筋的制造方式多为使用弯筋器,将直线钢筋渐次弯成没有间距的钢筋螺圈。再由钢筋螺圈的头尾以机具拉开以产生间距。此一生产方式的效率及间距控制均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钢筋成形装置,供有效率地制成螺旋钢筋。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钢筋成形装置,具有较佳的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钢筋成形方法,供有效率地制成螺旋钢筋。本专利技术的螺旋钢筋成形装置包含弯筋装置、钢筋推进装置及间距产生装置。弯筋装置包含一入筋侧及一出筋侧。钢筋推进装置及间距产生装置分别设置于对应弯筋装置入筋侧及出筋侧的位置。弯筋装置进一步包含第一轴心及弯折部。弯折部可相对于第一轴心位移。然而在较佳实施例中,弯折部可相对于第一轴心旋转。钢筋推进装置供推进钢筋进入弯筋装置的入筋侧。间距产生装置则以可沿间距产生方向位移的方式设置,供外推自弯筋装置输出的钢筋,以形成间距。在较佳实施例中,螺旋钢筋成形装置进一步包含整直装置、翻转装置及支撑装置。整直装置较佳为设置于钢筋推进装置及弯筋装置之间,供于进入弯筋装置的前整直钢筋。翻转装置为设置于弯筋装置的外侧。翻转装置包含第二轴心,并可相对于第二轴心旋转。翻转装置供配合弯筋装置的弯筋动作同步翻转螺旋箍筋。支撑装置与翻转装置并列设置。当翻转装置完成翻转动作后,支撑装置供支撑翻转后的螺旋钢筋。此外,支撑装置包含有螺旋钢筋推进装置。螺旋钢筋推进装置以沿钢筋的推进方向可移动地方式设置于支撑装置上,供配合钢筋的推进同步朝翻转装置方向推进螺旋钢筋。本专利技术的螺旋钢筋成形方法步骤包含推进钢筋以产生位移、于特定位置以弯筋装置弯折钢筋、以及沿间距产生方向外推自弯筋装置输出的钢筋,以产生间距。此外,在进行钢筋推进步骤时配合同步在支撑装置上推进已成形的螺旋钢筋。而在进行弯折步骤时较佳为配合同步翻转已成形的螺旋钢筋。附图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螺旋钢筋成形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a至图3f为弯筋装置及间距产生装置的配合动作示意图;图4a至图4d则为翻转装置的作动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10 钢筋 130 螺旋钢筋150 盘圆钢筋200 弯筋装置201 入筋侧203 出筋侧210 第一轴心230 弯折部300 钢筋推进装置310 驱动轮330 驱动马达400 间距产生装置410 间距产生方向600 整直装置610 垂直整直部分630 水平整直部分700 翻转装置710 第二轴心730 定位装置731 定位座733 定位杆800 支撑装置810 支撑台830 螺旋钢筋推进装置831 推进板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螺旋钢筋成形装置以及螺旋钢筋的成形方法。以较佳实施例而言,成形的螺旋钢筋为供作建筑物的箍筋结构之用。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成形的螺旋钢筋亦可作为建筑物的其它结构单元之用。本专利技术的螺旋钢筋成形装置包含弯筋装置200、钢筋推进装置300及间距产生装置400。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弯筋装置200包含一入筋侧201及一出筋侧203。钢筋推进装置300设置于对应弯筋装置200入筋侧201的位置,而间距产生装置400则设置于对应弯筋装置200出筋侧203的位置。此处所言的对应设置并不限定需与弯筋装置200有直接的接触,或需座落于同一直线上。钢筋110处理顺序的先后关系亦在此处所言的对应设置范围之内。弯筋装置200进一步包含第一轴心210及弯折部230。在如图1及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弯折部230可相对于第一轴心210旋转,以达弯折钢筋110的目的。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弯折部230亦可以其它形式相对于第一轴心产生位移,例如沿垂直方向移动。此外,在较佳实施例中,弯筋装置200每次的弯折动作将钢筋110弯折90度,以形成矩形断面的螺旋钢筋130。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弯筋装置200可依需要弯折不同角度以形成不同断面的螺旋钢筋。钢筋推进装置300为供推进钢筋110进入弯筋装置200的入筋侧201。如图1所示,钢筋推进装置300较佳为包含驱动轮310及提供传输动力的驱动马达330。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钢筋推进装置300亦可包含直接设置于盘圆钢筋150中心的驱动马达(未绘示)。如图1及图2所示,间距产生装置400较佳为具一平面的块状体,且以可沿间距产生方向410位移的方式设置,并对应于弯筋装置200的出筋端203。间距产生装置400主要用于沿间距产生方向410外推自弯筋装置200出筋端203送出的钢筋110,以在成形的螺旋钢筋130上产生适当的间距。间距产生装置400的截面形状可依实际需要加以变更,以符合施力平均的目的。在如图1及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间距产生装置400的截面形状为具缺口的多边形。此外,间距产生方向410较佳为与钢筋110的推进方向垂直。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间距产生方向410亦可与钢筋110的推进方向夹一适当的角度,以因应不同形成不同间距的要求。本专利技术的螺旋钢筋成形装置进一步包含整直装置600、翻转装置700及支撑装置800。如图1所示,整直装置600较佳为设置于钢筋推进装置300及弯筋装置200之间。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整直装置600亦可设置于钢筋推进装置300的前端。整直装置600较佳为包含垂直整直部分610及水平整直部分630,分别就垂直及水平两个方向以滚轴将经过的钢筋110校直。如图1及图2所示,翻转装置700为设置于弯筋装置200的外侧。翻转装置700包含第二轴心710,并可相对于第二轴心710旋转。翻转装置700为供配合弯筋装置200的弯筋动作同步翻转螺旋箍筋130。在较佳实施例中,翻转装置700的每次翻转动作将矩形断面的螺旋钢筋130翻转90度。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翻转装置700可配合不同断面的螺旋钢筋调整翻转角度。在图1及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轴心710位于翻转装置700的一端,且与第一轴心210实质平行。此外,翻转装置700较佳为沿间距产生方向410延伸。翻转装置700进一步包含定位装置730。定位装置730可移动地连接翻转装置700,供在翻转装置700翻转螺旋钢筋130时抵触并定位螺旋钢筋130。在如图1及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定位装置730包含定位座731及定位杆733。定位座731可移动地设置于翻转装置700上,并沿间距产生方向410延伸。定位杆733则可旋转地设置于定位座731上。当翻转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钢筋成形装置,供使一钢筋产生形变以形成具有间距的一螺旋钢筋,其特征在于,该螺旋钢筋成形装置包含:一弯筋装置,包含一第一轴心、一弯折部、一入筋侧及一出筋侧,该弯折部可相对第一轴心位移;一钢筋推进装置,设置对应于弯筋装置 的入筋侧;以及一间距产生装置,以可沿一间距产生方向位移的方式设置对应于弯筋装置的出筋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钢筋成形装置,供使一钢筋产生形变以形成具有间距的一螺旋钢筋,其特征在于,该螺旋钢筋成形装置包含一弯筋装置,包含一第一轴心、一弯折部、一入筋侧及一出筋侧,该弯折部可相对第一轴心位移;一钢筋推进装置,设置对应于弯筋装置的入筋侧;以及一间距产生装置,以可沿一间距产生方向位移的方式设置对应于弯筋装置的出筋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钢筋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弯折部可相对第一轴心旋转。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钢筋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翻转装置,设置于弯筋装置的外侧,其中翻转装置包含一第二轴心,翻转装置采用可相对第二轴心旋转方式设置,翻转装置配合弯筋装置的位移翻转螺旋钢筋。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钢筋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翻转装置包含一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可移动地连接翻转装置,当翻转装置翻转螺旋钢筋时,定位装置抵触螺旋钢筋。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旋钢筋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装置包含一定位座及一定位杆;其中定位座可移动地设置于翻转装置上,定位杆则可旋转地设置于定位座上。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钢筋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支撑装置,支撑装置与翻转装置并列设置,当翻转装置翻转螺旋钢筋后,支撑装置支撑翻转后的螺旋钢筋。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螺旋钢筋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衍樑,
申请(专利权)人: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