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NTN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及其组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33762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09:26
一种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其中,外部构件(20)包括外侧的外部构件(20a)和内侧的外部构件(26b),在内侧的外部构件(26b)形成有径向轴承面(29R)和一侧的推力轴承面(23T),在外侧的外部构件(20b)形成有其余的一侧的推力轴承面(22T),并且内部构件(10)的至少形成径向轴承面(11R)和推力轴承面(12T、13T)的部分由烧结金属构成,将外侧的外部构件(20a)的内周面(21)和内侧的外部构件(20b)的外周面(27)嵌合组装,在外侧的外部构件(20a)的内周面(21)和内侧的外部构件(20b)的外周面(27)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临时固定用的凸部(21a、27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在内部构件与外部构件之间的轴承间隙产生的润滑油的动压作用,将内部构件支承为旋转自如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
技术介绍
向换气扇等的电气设备上搭载的电动机装入轴承,通过该轴承,将旋转轴支承为旋转自如。在这种用中途,通常使用外圈与内圈之间夹设有多个滚动体且由保持该滚动体的保持器构成的所谓滚动轴承(例如,专利文献I)。另一方面,作为流体动压轴承装置,有如下的结构包括外部构件和内部轴承板构 件,该外部构件由圆筒状的轴承环和与该轴承环的两端嵌合的轴承板构成,该内部轴承板构件配置在该外部构件的内侧(专利文献2)。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0-24914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75159号公报然而,近年来,住宅的高气密化不断发展。另一方面,伴随着发散化学物质的建材的使用或空调的普及引起的换气不足等,所谓病屋(sick house)综合症的发症人口的增加成为问题。因此,在当前的建筑基准法中,规定在住宅中必须设置用于积极 强制地进行供排气的所谓24小时换气系统。该系统以设置在各居室内的小型的换气扇为主要部分来构筑,因此对于系统的构筑费用的低廉化而言,换气扇的低成本化成为有效的对策。然而,向换气扇用的电动机装入的滚动轴承由于如上述那样由多个部件构成,因此在低成本化上存在限度,在实现电动机甚至换气扇的进一步低价格化方面成为障碍。另外,上述系统的换气扇基本上连续运转,因此特别要求低噪音。然而,在滚动轴承中,在运转时,保持器的凹槽与滚动体发生碰撞产生的所谓保持器音、滚动体在内外圈的滚道面上滚动产生的摩擦音等的发生不可避免,因此难以应对更进一步的肃静性提高的要求。针对这种问题,本专利技术者们着眼于流体动压轴承装置。作为其例子,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中,通过第一轴承环(12)和从第一轴承环(12)向内径侧突出的一对第一轴承板(16、20)来构成外部构件(第一轴承构件),并通过安装于旋转轴的圆筒状的第二轴承环(14)和固定在第二轴承环(14)的外周面上的第二轴承板(18)来构成内部构件(第二轴承构件)。当内部构件旋转时,在第一轴承环(12)的内周面与第二轴承板(18)之间形成径向轴承间隙,并且在一对第一轴承板(16、20)与第二轴承板(18)之间形成推力轴承间隙。一对第一轴承板(16、20)和第二轴承板(18)在轴向上卡合,由此来限制内部构件从外部构件的内周的脱落,能够实现流体动压轴承装置的一体化,因此向换气扇等的组装变得容易。然而,在上述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中,由于通过较多的部件构成外部构件,因此各部件的加工成本及这些部件的组装成本高涨,难以实现成本减少。而且,高精度的动压槽的加工困难。另外,在上述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中,内部构件配置在外部构件的一对肩面的轴向之间,因此在外部构件上设置了一对肩面之后,无法向这一对肩面的轴向之间装入内部构件。因此,如上述所述,不得不通过多个部件(第一轴承环(12)及第一轴承板(16、20))来构成外部构件。如此当通过较多的部件来构成流体动压轴承装置时,各部件的加工成本及将这些部件单元化的组装成本高涨,违背了取代滚动轴承而采用流体动压轴承来实现成本减少这一目的。另外,在流体动压轴承装置中,若不高精度地设定径向轴承间隙及推力轴承间隙,则各轴承间隙的润滑油的压力无法充分升高,内部构件与外部构件发生接触滑动而可能会产生噪音。若为了避免这种不良情况而高精度地设定各轴承间隙,则需要烦杂的工序,因此会导致组装作业性的下降、制造成本的高涨。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第一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肃静性优异,能够高精度且低成本地制造,尤其适合于向住宅用的小型换气扇的电动机装入的。本申请第二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肃静性优异,能够高精度且低成本地制造,并且推力轴承间隙的设定、组装容易的。本申请第三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肃静性优异,且能够低成本地制造,尤其适合于向住宅用的小型换气扇的电动机装入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本申请第一专利技术)本申请的专利技术者们对所述课题进行了各种讨论的结果是想到了通过板材的冲压加工来形成具备径向轴承面和推力轴承面的外部构件的情况、及使具备径向轴承面和推力轴承面的内部构件为烧结金属制的情况。本申请第一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其包括外部构件和内部构件,该外部构件具备径向轴承面和形成在该径向轴承面的轴向两侧的推力轴承面,该内部构件配置在该外部构件的内径侧且具备与径向轴承面和推力轴承面分别对置的径向轴承面和推力轴承面,在外部构件及内部构件的径向轴承面间形成有径向轴承间隙,且在推力轴承面间形成有推力轴承间隙,在所述轴承间隙内夹设有润滑油,所述流体动压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外部构件具有通过板材的冲压加工而成形的构件,通过该冲压加工而形成径向轴承面和至少一侧的推力轴承面,内部构件的至少形成径向轴承面及推力轴承面的部分由烧结金属构成。如上述那样,构成外部构件的至少I个构件通过板材的冲压加工而成形,通过该冲压加工而形成所述径向轴承面和至少一侧的推力轴承面,并且内部构件的至少形成径向轴承面和推力轴承面的部分由烧结金属构成,因此部件个数少,能够高精度且低成本地制造,并且肃静性优异。在烧结金属制的内部构件的径向轴承面上形成有动压槽,或在径向轴承面及推力轴承面上形成有动压槽,因此能够通过润滑油的动压作用来非接触地支承旋转轴,肃静性优异。内部构件由烧结金属形成,因此能够利用烧结金属的内部气孔来吸收在内部构件的径向轴承面上滚轧加工动压槽时的塑性流动。因此,能够抑制塑性流动引起的表面的凸起,能够高精度地形成动压槽。而且,由于外部构件的推力轴承面的动压槽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因此能够高精度且低成本地形成动压槽。外部构件由第一外部构件和第二外部构件这两个构件形成,第一外部构件为纵截面大致L字形状且具有圆筒部及在该圆筒部的轴向一端设置的半径方向部,在该圆筒部的内周面形成有径向轴承面,在半径方向部的内侧面形成有推力轴承面,并且第二外部构件为圆盘形状且在其内侧面形成有推力轴承面,所述圆盘形状的第二外部构件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外部构件的圆筒部的内周面嵌合,因此能够实现部件个数少,能够高精度且低成本地制造,并且肃静性优异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外部构件由第一外部构件和第二外部构件这两个构件形成,这两个构件的纵截面形状均为大致L字形状且具有圆筒部及在该圆筒部的一端设置的半径方向部,在第一外部 构件的半径方向部的内侧面形成有推力轴承面,并且在第二外部构件的圆筒部的内周面形成有径向轴承面,在半径方向部的内侧面形成有推力轴承面,第二外部构件的圆筒部的外周面与第一外部构件的圆筒部的内周面嵌合,因此能够确保第一外部构件与第二外部构件的嵌合长度,能够提高精度和结合状态。虽然形成了人字形形状等的一方向旋转用的动压槽,但第一外部构件和第二外部构件为了识别旋转方向而具有不同色相的表面,由此能够防止误组装。由于第一外部构件的圆筒部的端面位于比第二外部构件的半径方向部的外侧面下降的位置,因此容易注入粘接剂。由于在第一外部构件的圆筒部的内周面和第二外部构件的圆筒部的外周面中的任一方设有凸部,因此能够不损伤第一外部构件和第二外部构件的精度而进行压入。而且,为了确保密封性,而优选连续地注入粘接剂进行粘接。形成轴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3.29 JP 2010-074454;2010.04.28 JP 2010-103391.一种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其包括外部构件和内部构件,该外部构件具备径向轴承面和形成在该径向轴承面的轴向两侧的推力轴承面,该内部构件配置在该外部构件的内径侧且具备与所述径向轴承面和所述推力轴承面分别对置的径向轴承面和推力轴承面,在所述外部构件的径向轴承面及内部构件的径向轴承面之间形成有径向轴承间隙,且在所述外部构件的推力轴承面及所述内部构件的推力轴承面之间形成有推力轴承间隙,在所述轴承间隙内夹设有润滑油,所述流体动压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构件具有通过板材的冲压加工而成形的构件,通过该冲压加工而形成所述径向轴承面和至少一侧的推力轴承面,所述内部构件的至少形成径向轴承面及推力轴承面的部分由烧结金属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部构件的径向轴承面及所述外部构件的推力轴承面上分别形成有动压槽。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部构件的径向轴承面及推力轴承面这双方形成有动压槽,所述外部构件的径向轴承面及推力轴承面为平滑的面。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构件的径向轴承面的动压槽通过滚轧加工而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构件的推力轴承面的动压槽通过所述冲压加工而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I 5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构件由第一外部构件和第二外部构件这两个构件形成,所述第一外部构件为纵截面大致L字形状且具有圆筒部及在该圆筒部的轴向一端设置的半径方向部,在圆筒部的内周面形成有径向轴承面,在半径方向部的内侧面形成有推力轴承面,并且所述第二外部构件为圆盘形状且在其内侧面形成有推力轴承面,所述圆盘形状的第二外部构件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外部构件的圆筒部的内周面嵌合。7.根据权利要求I 5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构件由第一外部构件和第二外部构件这两个构件形成,这两个构件均为纵截面大致L字形状且具有圆筒部及在该圆筒部的一端设置的半径方向部,在所述第一外部构件的半径方向部的内侧面形成有推力轴承面,并且在所述第二外部构件的圆筒部的内周面形成有径向轴承面,在半径方向部的内侧面形成有推力轴承面,所述第二外部构件的圆筒部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外部构件的圆筒部的内周面嵌合。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部构件和所述第二外部构件为了识别旋转方向而具有不同色相的表面。9.根据权利要求6 8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部构件的圆筒部的端面位于比所述第二外部构件的半径方向部的外侧面下降的位置。10.根据权利要求6 9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外部构件的圆筒部的内周面和所述第二外部构件的圆筒部的外周面中的任一方设有凸部。11.根据权利要求I 10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构件包括形成径向轴承面及推力轴承面的部分、和与轴嵌合的部分,这两个部分由一体的构件构成。12.根据权利要求I 10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构件包括形成径向轴承面及推力轴承面的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政治平出淳林达也山本康裕森夏比古里路文规丹羽稔明栗村哲弥尾藤仁彦
申请(专利权)人:NTN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