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气传感器,通过抑制由排气传感器的安装导致的发动机的背压上升,由此防止发动机的燃料消耗率恶化。在进行废气成分测定的排气传感器(10)中构成为,具备:配置在发动机(1)的排气管(5)外部的筒状的传感器主体(11);形成在传感器主体(11)的一端部的气体入口(12);以及形成在传感器主体(11)的另一端部的气体出口(13);其中,气体入口(12)通过导入管(16)与排气管(5)连通,气体出口(13)通过返回管(17)与比导入管(16)的连通部(16a)更靠废气下游侧的排气管(5)连通,通过导入管(16)的连通部(16a)和返回管(17)的连通部(17a)之间的压力差,废气在被从气体入口(12)取入到传感器主体(11)内部之后,被从气体出口(13)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进行废气成分测定的排气传感器。
技术介绍
排气传感器例如配设在发动机排气管的废气后处理装置的废气下游侧,用于进行废气成分测定。作为废气后处理装置,例如有捕集废气中包含的PM(粒状物)的DPF(柴油颗粒过滤器),作为排气传感器,例如有检测PM(粒状物)排出量的PM传感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国际公开第2009/109688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为了将废气取入到排气传感器内部(传感部),而提出将排气传感器(传感器主体)配置在发动机的排气管内部。在该情况下,排气传感器本身在排气管内部成为废气流动的阻力,有可能引起发动机的背压上升,导致发动机的燃料消耗率恶化。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抑制由排气传感器的安装导致的发动机的背压上升,由此防止发动机的燃料消耗率恶化。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为,在进行废气成分测定的排气传感器中构成为,具备筒状的传感器主体,配置在发动机的排气管外部;气体入口,形成在该传感器主体的一端部;以及气体出口,形成在上述传感器主体的另一端部;上述气体入口通过导入管与上述排气管连通,上述气体出口通过返回管与比上述导入管的连通部更靠废气下游侧的上述排气管连通,通过上述导入管的连通部和上述返回管的连通部之间的压力差,废气在被从上述气体入口取入到上述传感器主体内部之后,被从上述气体出口排出。也可以为,在上述导入管和上述返回管的任一方或双方上设置开闭阀。也可以为,在上述排气管上配设涡轮机,在比该涡轮机更靠废气下游侧的上述排气管上连接上述导入管及上述返回管。也可以为,在比上述涡轮机更靠废气下游侧的上述排气管上配设废气后处理装置,在比该废气后处理装置更靠废气下游侧的上述排气管上连接上述导入管及上述返回管。也可以为,在比上述涡轮机更靠废气下游侧的上述排气管上配设废气后处理装置,在比该废气后处理装置更靠废气上游侧的上述排气管上连接上述导入管及上述返回管。也可以为,在比上述涡轮机更靠废气下游侧的上述排气管上配设废气后处理装置,在比该废气后处理装置更靠废气上游侧的上述排气管上连接上述导入管,并且在比上述废气后处理装置更靠废气下游侧的上述排气管上连接上述返回管。也可以为,为了将废气有效地导入到上述传感器主体内部,在上述排气管和上述导入管的连通部上设置引导机构。专利技术的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的优良效果为,通过抑制由排气传感器的安装导致的发动机的背压上升,由此防止发动机的燃料消耗率恶化。附图说明图I是安装有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排气传感器的发动机的示意图。图2是安装有其它实施方式的排气传感器的发动机的示意图。 图3是安装有其它实施方式的排气传感器的发动机的示意图。图4是安装有其它实施方式的排气传感器的发动机的示意图。图5是安装有其它实施方式的排气传感器的发动机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I中,I为发动机(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柴油机),2为与发动机I的进气口 Ia连接的进气管,3为配设在进气管2上的空气滤清器,4为配设在比空气滤清器3更靠进气下游侧的进气管2上、将向发动机I供给的进气升压的涡轮压气机(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5为与发动机I的排气口 Ib连接的排气管(后尾管),6为配设在排气管5上、驱动涡轮压气机4的涡轮机,7为配设在比涡轮机6更靠废气下游侧的排气管5上的废气后处理装置。废气后处理装置7例如具有捕集废气中包含的PM(粒状物)的DPF(柴油颗粒过滤器)。本实施方式的排气传感器10,是假定了对应OBD (On-board diagnostics ;故障自诊断)的能够车载的传感器,是对所供给的空气充电电荷并根据电荷的变化量来检测PM(粒状物)排出量的PM传感器。本实施方式的排气传感器10具备筒状(有底筒状或鞘状)的传感器主体11,配置在发动机I的排气管5外部;气体入口 12,形成在传感器主体11的一端部;气体出口 13,形成在传感器主体11的另一端部;喷嘴14,收容在传感器主体11内部,从前端喷出空气;对空气充电电荷的电极(未图示);以及盖15,对传感器主体11的另一端部侧进行封闭。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主体11和喷嘴14被相互同心地配置。并且,虽然未图示,但是在喷嘴14的基端连接有空气压缩机,通过该空气压缩机向喷嘴14供给空气。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主体11上所形成的气体入口 12通过导入管16与排气管5连通,传感器主体11上所形成的气体出口 13通过返回管17与比导入管16的连通部16a更靠废气下游侧的排气管5连通。更详细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入管16的一端(废气导入部;导入管16向排气管5的连通部16a)连接在比废气后处理装置7更靠废气下游侧的排气管5上,导入管16的另一端连接在传感器主体11 (气体入口 12)上。此外,返回管17的一端连接在传感器主体11 (气体出口 13)上,返回管17的另一端(废气返回部;返回管17向排气管5的连通部17a)连接在比导入管16的连通部16a更靠废气下游侧的排气管5上。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排气传感器10的传感器主体11配置在发动机I的排气管5外部,因此排气传感器10 (传感器主体11)不妨碍排气管5内部的废气流动。由于排气传感器10不妨碍排气管5内部的废气流动,因此不会引起由排气传感器10的安装导致的发动机I的背压上升,不会导致发动机I的燃料消耗率恶化。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气体入口 12通过导入管16与排气管5连通,气体出口 13通过返回管17与比导入管16的连通部16a更靠废气下游侧的排气管5连通,因此通过导入管16的连通部16a和返回管17的连通部17a之间的压力差,废气在被从气体入口 12取入到传感器主体11内部之后,被从气体出口 13排出,废气顺畅地向排气管5内部返回。另外,在专利文献I (国际公开第2009/109688号)的图I所示的排气传感器中,由于将排气传感器配置在排气管内部,因此排气传感器妨碍废气流动。此外,在专利文献I的图3所示的排气传感器中,由于电极(29)和离子陷阱(9)不在同心圆上、而是沿轴向配 置,因此排气传感器的尺寸会变大。本专利技术为,将使电极(29)和离子陷阱(9)配置在同心圆上的排气传感器(专利文献I的图I的类型)配置在排气管外部。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并非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还能够采用其它各种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废气导入部(导入管16向排气管5的连通部16a)、废气返回部(返回管17向排气管5的连通部17a)配置在比废气后处理装置7更靠废气下游侧的排气管5上,但是根据排气传感器10的特性的不同,能够如图2所示那样,将废气导入部(导入管16向排气管5的连通部16a)、废气返回部(返回管17向排气管5的连通部17a)配置在比废气后处理装置7更靠废气上游侧的排气管5上。此外,为了有效地将废气导入到传感器主体11内部并且将废气从传感器主体11内部排出,也可以如图3所示那样,在废气导入部(导入管16向排气管5的连通部16a)设置引导机构18。此外,为了有效地将废气导入到传感器主体11内部并且将废气从传感器主体11内部排出,也可以将废气返回部(返回管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4.15 JP 2010-0943401.一种进行废气成分测定的排气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筒状的传感器主体,配置在发动机的排气管外部;气体入口,形成在该传感器主体的一端部;以及气体出口,形成在上述传感器主体的另一端部, 上述气体入口通过导入管与上述排气管连通,上述气体出口通过返回管与比上述导入管的连通部更靠废气下游侧的上述排气管连通, 通过上述导入管的连通部和上述返回管的连通部之间的压力差,废气在被从上述气体入口取入到上述传感器主体内部之后,被从上述气体出口排出。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排气传感器,其中, 在上述导入管和上述返回管的任一方或双方上设置开闭阀。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排气传感器,其中, 在上述排气管上配设涡轮机,在比该涡轮机更靠废气下游侧的上述排气管上连接上述导入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一政都志夫,
申请(专利权)人: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