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及使用其的显示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131474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04:02
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驱动二维(2D)/三维(3D)显示设备中发光二极管阵列工作,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包括电源转换电路、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2D参数电路、3D参数电路、电流平衡电路及微控制器。三维参数电路用于在显示设备为3D模式时输出三维参数控制信号,当显示设备为2D模式时停止输出三维参数控制信号。二维参数电路与三维参数电路相连,并根据三维参数电路的输出产生二维参数控制信号。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用于根据二维参数电路及三维参数电路的输出产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控制电源转换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上述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能在2D和3D模式下改变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出,从而满足不同负载的需求,弹性度高,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设备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三维(3dimenSi0nS,3D)液晶电视是市场的新宠儿,而液晶电视在3D模式下所需要的亮度比二维(2dimensions,2D)模式下的高。所以3D模式下作为液晶电视背光源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所需的电流是2D模式下的两倍或三倍甚至更高,而且3D模式下LED所需的顺向导通电压也会较高。也就是说,对于LED驱动系统而言,2D模式和3D模式为两种不同的负载特性,这造成了 LED驱动系统设计上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需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能满足显示设备在二维和三维模式下不同的负载特性。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用于驱动二维/三维显示设备中的发光二极管阵列,所述显示设备包括面板驱动系统及显示面板,所述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包括微控制器、三维参数电路、二维参数电路、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电源转换电路及电流平衡电路。所述微控制器与所述面板驱动系统相连,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进行三维显示时,输出三维微控制信号,当在所述显示面板进行二维显示时,输出二维微控制信号。所述三维参数电路与所述微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接收到所述三维微控制信号时输出三维参数控制信号,当接收到二维微控制信号时停止输出所述三维参数控制信号。所述二维参数电路与所述三维参数电路相连,并根据所述三维参数电路的输出产生二维参数控制信号。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二维参数电路及所述三维参数电路的输出,产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电源转换电路。所述电源转换电路与直流电压源、所述二维参数电路及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的阳极相连,用于将所述直流电压源提供的电压转换为合适驱动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发光的电压。所述电流平衡电路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及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的阴极相连,用于平衡流经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的电流。优选地,所述三维参数电路包括三维频率参数电路、三维电流侦测参数电路及三维补偿参数电路。优选地,所述二维参数电路包括二维频率参数电路、二维电流侦测参数电路及二维补偿参数电路。优选地,所述三维频率参数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开关元件、第三电阻、第二开关元件及第四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相连。所述第二电阻串联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第三电极,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接地。所述第三电阻连接于参考电压源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三电极之间。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第三电极,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三电极相连,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与所述参考电压源相连。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三电极相连,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相连。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为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为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三电极为所述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为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为所述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为所述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三电极为所述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漏极。优选地,所述二维频率参数电路包括第五电阻及第一电容。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参考电压源相连,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共同连接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二维频率参数电路还包括至少一第六电阻及至少一第一锡焊点。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共同连接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所述第一锡焊点连接于所述参考电压源与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之间。优选地,所述三维电流侦测参数电路包括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三开关元件、及第九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相连,所述第八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相连与地之间。所述第三开关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第三电极,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三电极接地。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相连。优选地,所述第三开关元件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为所述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为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三电极为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优选地,所述二维电流侦测参数电路包括第十电阻、第二电容、第i^一电阻、第十二电阻及第一二极管。所述第十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之间。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十电阻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之间,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相连。优选地,所述三维补偿参数电路包括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四开关元件、及第十五电阻。所述第十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相连,所述第十四电阻连接于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与地之间。所述第四开关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第三电极,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十四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三电极接地。所述第十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电极相连。优选地,所述第四开关元件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为所述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为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第三电极为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优选地,所述二维补偿参数电路包括第三电容、及第十六电阻。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相连,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十六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地之间。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发光二极管阵列、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及面板驱动系统。所述显示面板用于进行二维或三维显示。所述面板驱动系统用于驱动所述显示面板进行二维或三维显示。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用于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背光。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用于驱动二维/三维显示设备中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包括微控制器、三维参数电路、二维参数电路、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电源转换电路及电流平衡电路。所述微控制器与所述面板驱动系统相连,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进行三维显示时,输出三维微控制信号,当在所述显示面板进行二维显示时,输出二维微控制信号。所述三维参数电路与所述微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接收到所述三维微控制信号时输出三维参数控制信号,当接收到二维微控制信号时停止输出所述三维参数控制信号。所述二维参数电路与所述三维参数电路相连,并根据所述三维参数电路的输出产生二维参数控制信号。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二 维参数电路及所述三维参数电路的输出,产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电源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用于驱动二维/三维显示设备中的发光二极管阵列,所述显示设备包括面板驱动系统及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包括:微控制器,与所述面板驱动系统相连,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进行三维显示时,输出三维微控制信号,当在所述显示面板进行二维显示时,输出二维微控制信号;三维参数电路,与所述微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接收到所述三维微控制信号时输出三维参数控制信号,当接收到所述二维微控制信号时停止输出所述三维参数控制信号;二维参数电路,与所述三维参数电路相连,用于根据所述三维参数电路的输出产生二维参数控制信号;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二维参数电路及所述三维参数电路的输出产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电源转换电路,与直流电压源、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所述二维参数电路及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的阳极相连,用于根据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将所述直流电压源提供的电压转换为合适驱动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发光的电压;及电流平衡电路,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及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的阴极相连,用于平衡流经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的电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用于驱动二维/三维显示设备中的发光二极管阵列,所述显示设备包括面板驱动系统及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包括 微控制器,与所述面板驱动系统相连,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进行三维显示时,输出三维微控制信号,当在所述显示面板进行二维显示时,输出二维微控制信号; 三维参数电路,与所述微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接收到所述三维微控制信号时输出三维参数控制信号,当接收到所述二维微控制信号时停止输出所述三维参数控制信号; 二维参数电路,与所述三维参数电路相连,用于根据所述三维参数电路的输出产生二维参数控制信号; 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二维参数电路及所述三维参数电路的输出产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电源转换电路,与直流电压源、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所述二维参数电路及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的阳极相连,用于根据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将所述直流电压源提供的电压转换为合适驱动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发光的电压;及 电流平衡电路,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及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的阴极相连,用于平衡流经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的电流。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参数电路包括二维频率参数电路、二维电流侦测参数电路及二维补偿参数电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参数电路包括三维频率参数电路、三维电流侦测参数电路及三维补偿参数电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二维频率参数电路、二维电流侦测参数电路及二维补偿参数电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频率参数电路包括 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相连; 第二电阻,串联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地之间; 第一开关兀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第三电极,所述第一开关兀件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接地; 第三电阻,连接于参考电压源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三电极之间; 第二开关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第三电极,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三电极相连,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与所述参考电压源相连;及 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三电极相连,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相连。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为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为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三电极为所述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为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为所述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电极为所述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三电极为所述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漏极。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频率参数电路包括 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参考电压源相连,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共同连接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及第一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地之间。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政宏郑金波
申请(专利权)人:国琏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寰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