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纤维束内部的孔隙分布,极大影响液体在内部的润湿过程。然而由于内部孔隙的复杂性(大小不一、分布不均),都采用等效毛细孔径的概念描述内部孔隙,即将纤维束中的复杂孔隙等效为一支具有相同流动特性的毛细管。目前,国内外都是采用复杂的实验手段(压汞法、泡压法等),首先获得该纤维束的孔径分布,然后将孔径进行平均处理,获得等效毛细半径,却难以直接体现纤维束的流动特性,造成流动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存在不小偏差,影响后续纤维束的润湿行为分析工作。Benjamin J. Mullins等人通过测试流体在高孔隙率过滤介质中的上升重量变化,获取了该种多孔织物的有效毛细半径,(Capillarity in fibrous filter media:Relationship to filter properties.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62 (2007) 6191-6198),没有对单向纤维束进行研究,且 在测量液体上升质量时没有消除液固表面张力的影响;齐宏进等人专利技术了一种质量分级方法对纱线的孔径分布进行测量(基于质量分级对纱线毛细孔径分布的测定装置及方法,201010513290. I),同样需要在取得孔径分布的基础上进行平均化处理,才能得到纱线的有效毛细半径,但平均化处理能不能反映纱线本身的浸润过程,必须慎重。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出,无须获取纱线的孔径分布,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能够很好地检验其它测量方法的有效性。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步骤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向纤维束有效毛细半径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1:将单向纤维束放进集束装置中,纤维束端面与集束装置上端平齐,计算当前纤维束的体积含量其中:df为纤维丝的直径;n为纤维束中纤维丝的个数;d管为集束圆管的内径;步骤2:将装有纤维束的集束装置悬挂于电子密度天平上,此时天平读数清零;然后将液体放入一个容器中,使集束装置置入容器中,匀速提升容器使集束装置浸入液体1~3mm,计算消除液固接触时的表面张力的影响其中:m0(t)为液体在纤维束中的真实质量;为提升中任一时间点测量的液体质量;m终止为时间终止时测量的液体质量;m液固脱离为液面脱离时的测量的液体质量;步骤3:根据公式将液体上升质量转换为高度;其中:At为集束圆管内孔的横截面积,x(t)为随时间变化的液面上升高度;步骤4:将获得的液体质量与时间数据代入以下的修正washburn方程,采用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所述修正washburn方程为:其中:t为时间,η为液体的粘度,x0为玻璃管初始浸入液体的高度,x∞为最终液体上升高度;最小二乘法的步骤如下:步骤a:给定x∞、rc一个初值;步骤b:将液体上升高度与时间分别赋予x、t;步骤c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向纤维束有效毛细半径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I:将单向纤维束放进集束装置中,纤维束端面与集束装置上端平齐,计算当前纤维束的体积含量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单向纤维束有效毛细半径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建军,方良超,邓超,史景文,王俊彪,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