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了一种背光单元和使用其的显示装置。所述背光单元包括:导光板;设置在导光板中的槽,所述槽具有至少一个倾斜的表面;设置在槽内的光源模块;和设置在光源模块和导光板之间的挡块,其中槽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挡块的横截面面积。挡块与槽的侧表面、槽的底表面和光源模块中的至少之一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施方案涉及背光单元以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作为代表性的大尺度显示装置,使用液晶显示器(LCD)或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与自发射型的PDP不同,LCD由于没有自发射的发光器件所以必须需要单独的背光单元。用于LCD的背光单元根据光源的位置分为边缘型背光单元和直接型背光单元。在 边缘型背光单元中,光源设置在LCD面板的侧表面上,并且使用导光板来将光均匀地分布到LCD面板的整个表面,因此光的均匀性得到改善并且面板具有超薄的厚度。在通常用于尺寸为20英寸以上的显示器中的直接型背光单元中,在面板下设置多个光源。因此,与边缘型背光单元相比,直接型背光单元具有极好的光效率,由此主要用于需要高亮度的大尺度显示器中。作为常规边缘型背光单元或者直接型背光单元的光源,使用冷阴极荧光灯(CCFL)。然而,使用CCFL的背光单元由于对CCFL始终施加功率,所以会消耗大量功率,显示出CRT的约70%的色彩再现率,并且由于加入汞而导致环境污染。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已经进行了使用发光二极管(LED)的背光单元的研究。如果使用LED作为背光单元,则可为部分地导通/断开LED阵列,并因此可显著地减少功率消耗。特别地,RGB LED超过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committee, NTSC)色彩再现范围规格的100%,因此为用户提供更生动的图像。
技术实现思路
实施方案提供使用具有指定形状的挡块(stopper)及其紧固构件来稳定地固定光源模块的背光单元、以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背光单元包括导光板;设置在导光板中的槽,该槽具有至少一个倾斜的表面;设置在槽内的光源模块;以及设置在光源模块和导光板之间的挡块,其中槽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挡块的横截面面积。挡块可设置在导光板的槽内并且接触槽的侧表面、槽的底表面和光源模块中的至少之一。挡块可设置在导光板的槽内,与槽的侧表面间隔开第一间距,与槽的底表面间隔开第二间距,与光源模块间隔开第三间距。第一间距可大于第二间距和第三间距,第三间距可小于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挡块可通过粘合剂粘结于光源模块的衬底。挡块可通过粘合剂粘结于导光板的槽的底表面。挡块可同时地通过第一粘合剂粘结于光源模块的衬底并且通过第二粘合剂粘结于导光板的槽的底表面。第一粘合剂和第二粘合剂可由不同的材料形成。在导光板的槽的侧表面和底表面中的至少之一上可设置反射体。挡块的形状可根据在导光板上的槽的形状而变化,并且由能够进行注模的聚合物树脂、特别是不饱和聚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 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酰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丁酯和丙烯酸正丁酯中的至少之一形成。导光板的每一个槽均可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每一个槽的第一侧表面可垂直于每一个槽的底表面,每一个槽的第二侧表面可相对于每一个槽的底表面倾斜。导光板的每一个槽可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每一个槽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可相对于每一个槽的底表面倾斜,每一个槽的第一侧表面和底表面之间的倾斜角可小于每一个槽的第二侧表面和底表面之间的倾斜角。此外,导光板的槽可具有三角形的横截面,每一个槽的彼此相对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之间的角度可为约30° 120°。此外,导光板的槽的高度对导光板的总厚度的比例可为约O. 3 O. 7 :1。在另一实施方案中,背光单元包括具有槽的导光板;设置在导光板的槽内的光源模块;设置在光源模块和导光板之间的挡块;设置在导光板的下表面上的挡块紧固部件;以及设置在挡块的下表面上并且连接至挡块紧固部件的连接构件。挡块紧固部件可设置在与导光板的槽相邻的位置处,或者可设置在光源模块的光源之间。挡块紧固部件可为从导光板的下表面突出的突起或者设置在导光板的下表面上的凹陷。挡块紧固部件可具有圆形、半球形、三角形、矩形和多角形中的一种平面形状。挡块紧固部件可由与导光板不同的材料形成,并且可由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环烯烃共聚物(COC)、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和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MS)树脂中的一种形成。挡块紧固部件可以具有与连接构件相同的厚度,或者可具有比连接构件大的厚度。 挡块紧固部件的侧表面和导光板的槽的侧表面可位于相同的平面上。每一个连接构件均可包括支撑挡块和光源模块的本体部、以及从本体部突出并且连接至挡块紧固部件的连接部。连接部可包括从本体部突出的第一段以及从第一段的末端延伸并且具有大于第一段的面积的第二段。此处,第一段的厚度可大于本体部的厚度并且等于第二段的厚度,或者第一段的厚度可大于本体部和第二段的厚度,并且第二段的厚度可等于本体部的厚度。可提供至少一个连接部并且一个连接部可一对一地连接至一个挡块紧固部件,或者可提供多个连接部并且可在相邻的挡块紧固部件之间设置一对连接部。连接部可包括从本体部突出的第一段以及从第一段的末端延伸并且具有大于第一段的面积的第二段。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平面形状可与挡块紧固部件的平面形状相同。附图说明可参考以下附图详细描述布置和实施方案,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附图中图I为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背光单元的横截面图;图2和3为示出设置在图I的导光板的槽内的挡块的横截面图;图4A至4D为示出粘结于光源模块和导光板的挡块的横截面图; 图5A至5C为示出在导光板上的槽的形状的横截面图;图6A和6B为不出导光板的槽和光源模块之间位置关系的横截面图;图7为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案的背光单元的横截面图;图8和9为示出设置在导光板的槽内的挡块的横截面图;图10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连接构件和挡块紧固部件之间的连接的结构横截面图;图IlA为示出图10的挡块紧固部件的底部透视图;图IlB为示出图10的连接构件的底部透视图;图IlC为示出图10的连接构件和挡块紧固部件之间连接的底部透视图;图12为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连接构件和挡块紧固部件之间的连接的结构横截面图;图13A为示出图12的连接构件的底部透视图;图13B为示出图13A的连接构件的结构横截面图;图14为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连接构件和挡块紧固部件之间的连接的结构横截面图;图15A为示出图14的连接构件的底部透视图;图15B为示出图15A的连接构件的结构横截面图;图16A为示出根据第四实施方案的挡块紧固部件的底部透视图;图16B为示出根据第四实施方案的连接构件的底部透视图;图16C为示出根据第四实施方案的连接构件和挡块紧固部件之间连接的底部透视图;图17A为示出根据第五实施方案的挡块紧固部件的底部透视图;图17B为示出根据第五实施方案的连接构件的底部透视图;图17C为示出根据第五实施方案的连接构件和挡块紧固部件之间连接的底部透视图;图18为示出其中设置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挡块紧固部件的区域的俯视图;图19为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具有背光单元的显示模块的横截面图;和图20和21为分别示出根据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实施方案。应理解,当一个元件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其可以直接在该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单元,包括: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中的槽,所述槽具有至少一个倾斜的表面;设置在所述槽内的光源模块;和设置在所述光源模块和所述导光板之间的挡块,其中所述槽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挡块的横截面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6.24 KR 10-2011-0061716;2011.07.15 KR 10-201.一种背光单兀,包括 导光板; 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中的槽,所述槽具有至少一个倾斜的表面; 设置在所述槽内的光源模块;和 设置在所述光源模块和所述导光板之间的挡块, 其中所述槽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挡块的横截面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单元,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下表面上的挡块紧固部件;和 设置在所述挡块的下表面上并且连接至所述挡块紧固部件的连接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挡块紧固部件设置在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槽相邻的位置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挡块紧固部件设置在所述光源模块的光源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挡块紧固部件为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下表面突出的突起或者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下表面上的凹陷。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挡块紧固部件由与所述导光板不同的材料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挡块紧固部件具有与所述连接构件相同的厚度。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挡块紧固部件具有大于所述连接构件的厚度。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挡块紧固部件的侧表面和所述导光板的所述槽的侧表面位于相同的平面上。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连接构件中的每一个均包括 支撑所述挡块和光源模块的本体部;和 从所述本体部突出并且连接至所述挡块紧固部件的连接部。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 沿着第一方向从所述本体部突出的第一段;和 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从所述第一段的末端弯曲的第二段。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段的厚度大于所述本体部的厚度并且与所述第二段的厚度相同。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段的厚度大于所述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段的厚度,并且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旻相,金文政,金祯桓,徐政仁,尹德铉,郑相赫,
申请(专利权)人: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