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棒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9449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0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缓冲棒结构改良,其包含:一外管,该外管内设有一中空部,该外管两端分别设有一封闭状的底部与一开放状的顶部;一推杆,该推杆系可滑移地穿设于该外管的中空部内,该推杆两端分别设有一结合部与一被带动部,该推杆内进一步设有一贯穿该结合部与被带动部的导流孔;一活塞件,该活塞件两端分别具有一尾部与一接触部,该活塞件其尾部内设有一与该推杆其结合部相对应的被结合部;藉由该推杆与活塞件分别设有导流孔与透孔,且该透孔与导流孔相连接贯通,而可全程提供有效的泄压机制,俾可避免缓冲行程末段易因空气压力大于推杆推力,造成推杆动作不顺畅之缺失,进而使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达到提升产品可靠度与增进使用便利性之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设及一种缓冲棒结构改良,尤指可全程提供有效的泄压机制,俾可避免推杆动作不顺畅之缺失,进而可达到提升产品可靠度与增进使用便利性之功效。
技术介绍
目前,缓冲棒系一种设于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用于缓冲其相对运动速度的装置,以达到減少物体之间的碰撞カ道或降低噪音的效果,例如应用于可自动回归的门体或抽屉滑轨上,请參阅图I所示为ー传统缓冲棒之局部放大图,其主要系于一外管3内轴向穿设有ー轴杆12,并于该轴杆12 —端所连接的连接件13设有ー活塞环14,该活塞环14设有一环圈部141与ー裙部142,藉此,俾当该轴杆12朝靠近该活塞环14方向移位时,该活塞环14的环圈部141与裙部142可藉由该连接件13的推顶而被均匀地撑开,而使该环圈部141与裙部142与外管3的内壁形成良好的气密状态与摩擦,进而使该缓冲棒可达到提供缓冲效果之目的。该习用之缓冲棒,其虽可达到提供缓冲效果之目的,但该轴杆12朝靠近该活塞环14方向移位吋,同时也会使该外管3内部的空气被压縮,因而当该轴杆12推动活塞环14靠近外管3底部吋,经常发生轴杆12的推力小于外管3内部空气压カ的情况,致使轴杆12无法顺利地推进,必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冲棒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外管,该外管内设有一中空部,该外管两端分别设有一封闭状的底部与一开放状的顶部;?一推杆,该推杆系可滑移地穿设于该外管的中空部内,该推杆两端分别设有一结合部与一被带动部,该结合部与被带动部分别与该推杆相接设,其中该结合部系穿设于该外管的中空部内,该被带动部则突出于该外管的顶部外,该推杆内进一步设有一贯穿该结合部与被带动部的导流孔;?一活塞件,该活塞件两端分别具有一尾部与一接触部,该活塞件其尾部内设有一与该推杆其结合部相对应的被结合部,俾使该活塞件其被结合部可与该推杆其结合部相套固卡合,又该接触部的外径略大于该外管其中空部的内径,藉此,俾使该活塞件其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棒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外管,该外管内设有一中空部,该外管两端分别设有一封闭状的底部与一开放状的顶部; 一推杆,该推杆系可滑移地穿设于该外管的中空部内,该推杆两端分别设有一结合部与一被带动部,该结合部与被带动部分别与该推杆相接设,其中该结合部系穿设于该外管的中空部内,该被带动部则突出于该外管的顶部外,该推杆内进一步设有一贯穿该结合部与被带动部的导流孔; 一活塞件,该活塞件两端分别具有一尾部与一接触部,该活塞件其尾部内设有一与该推杆其结合部相对应的被结合部,俾使该活塞件其被结合部可与该推杆其结合部相套固卡合,又该接触部的外径略大于该外管其中空部的内径,藉此,俾使该活塞件其接触部可与外管其中空部内壁相抵顶触接,另该活塞件内进一步设有一透孔,该透孔与该被结合部相贯通,且该透孔贯穿该活塞件的尾部与接触部,藉此,俾使该活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瑞忠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升德精密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