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涉及家庭安全防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分布式电阻网络防盗窗的穿线方法。本穿线方法首先在窗框的与横杆、纵杆的相交处均设置开口,所述开口均与防盗窗的内腔相连通;然后在窗框上任取一开口作为入口,将与线相连的导引物通过该入口坠入防盗窗的内腔中,翻转或倾斜防盗窗使导引物在防盗窗的内腔中游走,以使得线按照预定要求布设在防盗窗的内腔中;最后任取一开口作为出口,使导引物引导着线从该出口处伸出在防盗窗的外侧即完成穿线过程。本穿线方法不但安装快速迅捷,而且确保了防盗窗的内腔能够按照设定要求布线,大大降低了安装难度;同时本方法对防盗窗的整体结构没有损害,确保了防盗窗的结构强度不受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涉及家庭安全防护领域,具体涉及ー种用于分布式电阻网络防盗窗的穿线方法。
技术介绍
分布式电阻网络防盗窗的基本框架由窗框以及设置在窗框中的横杆和纵杆构成,所述窗框、横杆和纵杆均为中空式管道结构,所述管道内穿设有ー根或者若干根彼此并联且完整的导线,导线的两端从防盗窗引出,并接入信号检测电路。当防盗窗的管道遭遇暴力破坏时,必然引起导线的断裂,此时和导线两端相连的信号检测电路将立即检测出电路断开,也即发生入侵事件;信号检测电路将此信号变化发给报警电路,进行现场声光报警以及其他报警方式。 然而在实际施工安装时,由于防盗窗的横杆和纵杆彼此交错布置,造成防盗窗网格较多,从而给穿线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如何快速便捷地向防盗窗的管道内穿线,是ー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本穿线方法不但能够实现快速便捷地向防盗窗的管道内穿线,而且保证了防盗窗框架的结构强度,安装难度低且安装效果良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防盗窗包括方形的窗框,窗框内设有彼此交错的横杆和纵杆,所述窗框、横杆和纵杆的内腔均为中空状,且窗框、横杆和纵杆的中空状的内腔彼此相连通而构成防盗窗的内腔,其包括如下步骤I)、在窗框与横杆的相交处以及窗框与纵杆的相交处均设置开ロ,所述开ロ设置在窗框上,且所述开ロ均与防盗窗的内腔相连通;2)、在窗框上任取ー开ロ作为入口,将与线相连的导引物通过该入口坠入防盗窗的内腔中,翻转或倾斜防盗窗使导弓I物在防盗窗的内腔中游走;当导引物到达窗框上的开ロ处时,用手或者工具将导引物封堵在防盗窗的内腔中或者使导引物在所到达的开ロ处转向,以使得线按照预定要求布设在防盗窗的内腔中;或者采用下述方式使线分别穿设在横杆和纵杆中A、对于纵杆对于任ー纵杆,使线与导引物相连,并使导引物从此条纵杆与窗框相交处的开ロ进入此条纵杆的内腔,导引物在重力的作用下牵引着线穿设在此条纵杆中,直至导引物到达此条纵杆的另一端的开ロ处,然后用手或者工具使导引物在所到达的开ロ处转向,翻转或倾斜防盗窗以使得线在导引物的引导下完成对剩余纵杆的穿设;B、对于横杆对于任ー横杆,使线与线状或条状或杆状的牵引物相连,并使牵引物从此条横杆与窗框相交处的开ロ进入此条横杆的内腔,牵引物自此条横杆中穿过后从此条横杆的另ー端的开ロ处伸出,将牵引物自此条横杆中拽出以使得线穿设在此条横杆中,然后使线与导引物相连,翻转或倾斜防盗窗使导引物自所处横杆的开ロ处移动至另一条横杆的开ロ处,再使线与线状或条状或杆状的牵引物相连,以完成对剩余横杆的穿设;3)、当线按照预定要求布设完毕后,再任取ー开ロ作为出口,使导引物引导着线从该出口处伸出在防盗窗的外侧,从而完成穿线过程。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在穿线过程中采用两种不同的操作模式第一种操作模式是单纯依靠导引物而使得线布设在防盗窗中,这种操作模式比较适用于横杆和纵杆的管径均较大的情形;第二种操作模式则是对横杆和纵杆采用不同的穿线方式,通常来说,纵杆的管径较大,因此可以采用依靠导引物的穿线方式使线布设在纵杆中,而横杆的管径 较小,则主要采用依靠锯条或者钢丝等牵引物的穿线方式使线布设在横杆中,当一条横杆穿设完毕后,以导引物的穿线方式为辅助使线到达另一条横杆的开ロ处,以逐次完成横杆的穿线工作。对于上述第二种操作模式,先穿横杆还是先穿纵杆,由操作人员任意选择。本用于分布式电阻网络防盗窗的穿线方法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以进ー步实现优选的,所述开ロ均开设在窗框的背离横杆和纵杆的外侧面上,以易于开ロ设备施工。优选的,所述开ロ均为圆孔状。进ー步的,所述圆孔状开ロ的孔径大于等于与此圆孔状开ロ相对应的横杆或者纵杆的内孔孔径。即若此圆孔状开ロ为某条横杆与窗框相交处的开ロ,则此圆孔状开ロ的孔径大于等于此横杆的内孔孔径;若此圆孔状开ロ为某条纵杆与窗框相交处的开ロ,则此圆孔状开ロ的孔径大于等于此纵杆的内孔孔径。这种结构形式十分便于导引物穿过开ロ进入防盗窗的内腔。优选的,所述导引物呈圆球状,以便于导引物在防盗窗的内腔中移动和布线。所述牵引物为锯条或者钢条或者钢丝。优选的,所述入口和出口为同一个开ロ,以便于线被弓丨出防盗窗后的接线工作。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专利技术通过与线相连的导引物在防盗窗内腔中的四处游走而实现穿线过程,不但安装快速迅捷,而且确保了防盗窗的内腔能够按照设定要求布线,大大降低了安装难度。2)、本专利技术选择在窗框上开设开ロ,不但易于实现,而且对防盗窗的整体结构没有损害,确保了防盗窗的结构强度不受影响。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中的防盗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防盗窗的剖视图。图3A 3H是本专利技术穿线过程的示意图。图中的标记符号含义如下10一窗框20—横杆30—纵杆40—开口50—导引物60—线401—第一圆孔 402—第二圆孔403—第三圆孔 404—第四圆孔405—第五圆孔406—第六圆孔 407—第七圆孔408—第八圆孔409一第九圆孔 410—第十圆孔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2所示,防盗窗包括方形的窗框10,窗框10内设有彼此交错的横杆20和纵杆30,所述窗框10、横杆20和纵杆30的内腔均为中空状,且窗框10、横杆20和纵杆30的 中空状的内腔彼此相连通而构成防盗窗的内腔。下面结合图2和图3A 3H对本专利技术的以依靠导引物的穿线方法做进一步说明,而依靠牵引物的穿线方法较为类似,故不再赘述。本次穿线要求线满布在防盗窗的内腔中。I)、如图2所示,在窗框10与横杆20的相交处以及窗框10与纵杆30的相交处均设置开口 40,所述开口 40包括第一圆孔401、第二圆孔402、第三圆孔403、第四圆孔404、第五圆孔405、第六圆孔406、第七圆孔407、第八圆孔408、第九圆孔409、第十圆孔410,其中第一圆孔401和第九圆孔409相对设置,第二圆孔402和第十圆孔410相对设置,第三圆孔403和第四圆孔404相对设置,第五圆孔405和第六圆孔406相对设置,第七圆孔407和第八圆孔408相对设置;上述十个圆孔均设置在窗框10的外侧面上,且十个圆孔均与防盗窗的内腔相连通;2)、如图3A所示,在窗框10上取第一圆孔401作为入口,将与线60相连的圆球状的导引物50通过第一圆孔401坠入防盗窗的内腔中;如图3B所示,当导引物50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第一圆孔401处到达第九圆孔409处后,翻转或者倾斜防盗窗,使导引物50移动至第十圆孔410处,如图3C所示;在第十圆孔410处,用手指或者工具挡住导引物50的前进方向,然后翻转或倾斜防盗窗,并使导引物50转向移动至第二圆孔402处,如图3D所示;在第二圆孔402处,用手指或者工具挡住导引物50的前进方向,然后翻转或倾斜防盗窗,并使导引物50转向移动至防盗窗的右上角处,如图3E所示;继续翻转或倾斜防盗窗,使导引物50转向移动至防盗窗的右下角处,如图3F所示,在导引物50自防盗窗的右上角向右下角处移动时,用手指或者工具封堵在第四圆孔404、第六圆孔406和第八圆孔408处,以防止导引物50自防盗窗中脱出;然后翻转或倾斜防盗窗,使导引物50转向移动至防盗窗的左下角处,如图3G所示;继续翻转或倾斜防盗窗,使导引物50在防盗窗的内腔中游走,最终使得线60按照预定要求满布在防盗窗的内腔中,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分布式电阻网络防盗窗的穿线方法,防盗窗包括方形的窗框(10),窗框(10)内设有彼此交错的横杆(20)和纵杆(30),所述窗框(10)、横杆(20)和纵杆(30)的内腔均为中空状,且窗框(10)、横杆(20)和纵杆(30)的中空状的内腔彼此相连通而构成防盗窗的内腔,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窗框(10)与横杆(20)的相交处以及窗框(10)与纵杆(30)的相交处均设置开口(40),所述开口(40)设置在窗框(10)上,且所述开口(40)均与防盗窗的内腔相连通;2)、在窗框(10)上任取一开口作为入口,将与线(60)相连的导引物(50)通过该入口坠入防盗窗的内腔中,翻转或倾斜防盗窗使导引物(50)在防盗窗的内腔中游走;当导引物(50)到达窗框(10)上的开口处时,用手或者工具将导引物(50)封堵在防盗窗的内腔中或者使导引物(50)在所到达的开口处转向,以使得线(60)按照预定要求布设在防盗窗的内腔中;或者采用下述方式使线(60)分别穿设在横杆(20)和纵杆(30)中:A、对于纵杆(30)对于任一纵杆(30),使线(60)与导引物(50)相连,并使导引物(50)从此条纵杆(30)与窗框(10)相交处的开口进入此条纵杆(30)的内腔,导引物(50)在重力的作用下牵引着线(60)穿设在此条纵杆(30)中,直至导引物(50)到达此条纵杆(30)的另一端的开口处,然后用手或者工具使导引物(50)在所到达的开口处转向,翻转或倾斜防盗窗以使得线(60)在导引物(50)的引导下完成对剩余纵杆的穿设;B、对于横杆(20)对于任一横杆(20),使线(60)与线状或条状或杆状的牵引物相连,并使牵引物从此条横杆(20)与窗框(10)相交处的开口进入此条横杆(20)的内腔,牵引物自此条横杆(20)中穿过后从此条横杆(20) 的另一端的开口处伸出,将牵引物自此条横杆(20)中拽出以使得线(60)穿设在此条横杆(20)中,然后使线(60)与导引物(50)相连,翻转或倾斜防盗窗使导引物(50)自所处横杆的开口处移动至另一条横杆的开口处,再使线(60)与线状或条状或杆状的牵引物相连,以完成对剩余横杆的穿设;3)、当线(60)按照预定要求布设完毕后,再任取一开口作为出口,使导引物(50)引导着线(60)从该出口处伸出在防盗窗的外侧,从而完成穿线过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分布式电阻网络防盗窗的穿线方法,防盗窗包括方形的窗框(10),窗框(10)内设有彼此交错的横杆(20)和纵杆(30),所述窗框(10)、横杆(20)和纵杆(30)的内腔均为中空状,且窗框(10)、横杆(20)和纵杆(30)的中空状的内腔彼此相连通而构成防盗窗的内腔,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窗框(10)与横杆(20)的相交处以及窗框(10)与纵杆(30)的相交处均设置开ロ(40),所述开ロ(40)设置在窗框(10)上,且所述开ロ(40)均与防盗窗的内腔相连通; 2)、在窗框(10)上任取ー开ロ作为入口,将与线(60)相连的导引物(50)通过该入口坠入防盗窗的内腔中,翻转或倾斜防盗窗使导引物(50)在防盗窗的内腔中游走;当导引物(50)到达窗框(10)上的开ロ处时,用手或者工具将导引物(50)封堵在防盗窗的内腔中或者使导引物(50)在所到达的开ロ处转向,以使得线(60)按照预定要求布设在防盗窗的内腔中; 或者米用下述方式使线(60)分别穿设在横杆(20)和纵杆(30)中 A、对于纵杆(30) 对于任ー纵杆(30 ),使线(60 )与导引物(50 )相连,并使导引物(50 )从此条纵杆(30 )与窗框(10)相交处的开ロ进入此条纵杆(30)的内腔,导引物(50)在重力的作用下牵引着线(60)穿设在此条纵杆(30)中,直至导引物(50)到达此条纵杆(30)的另一端的开ロ处,然后用手或者工具使导引物(50)在所到达的开ロ处转向,翻转或倾斜防盗窗以使得线(60)在导引物(50)的引导下完成对剩余纵杆的穿设; B、对于横杆(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光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科蓝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