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用于测试土体密度的核子密度孔压静力触探探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8828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用于测试土体密度的核子密度孔压静力触探探头,该探头的上半段,自上到下依次连接有同轴电缆(1)、模数转换器(2)、前置放大器(3)、光电倍增管(4)和伽马射线源(7),在光电倍增管(4)所对应的探头侧壁上开设有薄壁不锈钢窗口(5),铅遮板(6)位于光电倍增管(4)的下方,探头采用同轴电缆(1)传递信号和数据;在探头的下半段,自上到下依次设有半段三分量地震检波器(8)、测斜仪(9)、摩擦筒(10),在摩擦筒(10)的中部设有孔隙水压力传感器(11),在摩擦筒(10)的下方连接有圆锥探头(13),孔压过滤环(12)位于摩擦筒(10)与圆锥探头(13)的连接处。采用该探头,具有原位、直接、快速、准确、经济等特点,为岩土工程实践提供有力的检测工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测试土体密度的核子密度孔压静力触探探头,属于岩土工程领域中一种能够直接、连续地分析测试土层原位密度的静力触探装置。
技术介绍
静力触探技术是指利用压力装置将带有触探头的触探杆压入试验土层,通过量测系统测试土的锥尖阻力、侧壁摩阻力等,可确定土的某些基本物理力学特性,如土的变形模量、土的容许承载力等。静力触探技术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国际上广泛应用静力触探,部分或全部代替了工程勘察中的钻探和取样。我国于1965年首先研制成功电测式静力触探并应用于勘察。近几年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静力触探技术,这些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土层的孔隙水压力、地震波、污染物性状、温度、甚至影像。国外已将之大量应用于环境岩土工程领域。我国在新型静力触探传感器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目 前国内广泛使用的单双桥静力触探仅能够测试的贯入阻力或比贯入阻力,侧壁摩阻力,可确定的土层基本物理力学特性非常有限。土的密度或重度是土的最基本的物理力学指标之一,是土木工程和岩土工程勘察领域需要首先确定的基本参数。目前土体密度的确定依赖于钻孔取样与室内试验,然而由于取样的扰动和运输土样过程中水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测试土体密度的核子密度孔压静力触探探头,其特征在于在该探头的上半段,自上到下依次连接有同轴电缆(1)、模数转换器(2)、前置放大器(3)、光电倍增管(4)和伽马射线源(7),在光电倍增管(4)所对应的探头侧壁上开设有薄壁不锈钢窗口(5),铅遮板(6)位于光电倍增管(4)的下方,探头采用同轴电缆(1)传递信号和数据;在探头的下半段,自上到下依次设有半段三分量地震检波器(8)、测斜仪(9)、摩擦筒(10),在摩擦筒(10)的中部设有孔隙水压力传感器(11),在摩擦筒(10)的下方连接有圆锥探头(13),孔压过滤环(12)位于摩擦筒(10)与圆锥探头(13)的连接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测试土体密度的核子密度孔压静力触探探头,其特征在于在该探头的上半段,自上到下依次连接有同轴电缆(I)、模数转换器(2)、前置放大器(3)、光电倍增管(4)和伽马射线源(7),在光电倍增管(4)所对应的探头侧壁上开设有薄壁不锈钢窗口(5),铅遮板(6)位于光电倍增管(4)的下方,探头采用同轴电缆(I)传递信号和数据; 在探头的下半段,自上到下依次设有半段三分量地震检波器(8)、测斜仪(9)、摩擦筒(10),在摩擦筒(10)的中部设有孔隙水压力传感器(11),在摩擦筒(10)的下方连接有圆锥探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松玉邹海峰蔡国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