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人机的领域,尤其适合航母预警的太阳能无人机。
技术介绍
太阳能飞机是以太阳辐射作为推进能源的飞机。太阳能飞机问世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只有微型型号,1980年,美国研制出“太阳挑战者”号单座太阳能飞机,这架飞机1981年7月成功地由巴黎飞到英国,平均时速54千米,航程290千米;直到2007年,英国研制的名为“西风一 6” (zephyr-6)的太阳能无人机,在空中停留时间超过3天首创夜间飞行的记录。2002年,一项名为“绿色先锋”的中国太阳能无人驾驶飞机探索研制计划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在太阳能无人驾驶飞机研制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由于无人机的空间狭小,且太阳辐射的能量密度又小,为了获得足够的能量,前往的技术就是增加摄取阳光的表面积,以便铺设太阳电池。然而,随着摄取阳光的面积增大,无人机的重量也会随之增大,是属于不可为而为之的方案。唯有提高太阳能的转换率,才是解决太阳能无人机动力的最为有效的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就是为解决上述之不足,提出一种解决太阳能无人机的动力系统的技术途径。太阳能无人机,包括近程雷达(OI)、装备仓(02 )、机体(03 ) ...
【技术保护点】
太阳能无人机,包括近程雷达(01)、装备仓(02)、机体(03)、远程雷达(04)、追踪式太阳能系统(05)、透明三角翼(06)、尾翼(07)及螺旋桨(08);所述的追踪式太阳能系统(05),包括滑块及滑槽(1)、气动阀(2)、“L”架A(3)、旋转接头(4)、轴承座(5)、双联式气动阀(6)、推杆A(7)、上支柱(8)、斜齿轮(9)、推杆B(10)、“L”架B(11)、轴承(12)、安装环座(13)、推杆C(14)、十字支架(15)、连接螺栓(16)、采光板(17)、下支柱(18)、支柱座螺栓(19)、支柱座(20);所述的太阳能无人机采用透明大三角翼(06)设计,以获得 ...
【技术特征摘要】
1.太阳能无人机,包括近程雷达(01)、装备仓(02)、机体(03)、远程雷达(04)、追踪式太阳能系统(05)、透明三角翼(06)、尾翼(07)及螺旋桨(08);所述的追踪式太阳能系统(05),包括滑块及滑槽(I)、气动阀(2)、“L”架A(3)、旋转接头(4)、轴承座(5)、双联式气动阀(6)、推杆A (7)、上支柱(8)、斜齿轮(9)、推杆B (10)、“L”架B (11 )、轴承(12)、安装环座(13)、推杆C (14)、十字支架(15)、连接螺栓(16)、采光板(17)、下支柱(18)、支柱座螺栓(19)、支柱座(20);所述的太阳能无人机采用透明大三角翼(06)设计,以获得尽可能大的采光面积;所述的采光板(17),其向阳的正面,布设有采用透镜群聚光(详见申请在先已获授权的2012201396214 —种太阳能列阵式透镜群)的太阳电池板,其背面设有十字支架(15);所述的十字支架(15)的中心位上,设有与上支柱(8)相连接的旋转接头(4);所述的旋转接头(4),安装于上支柱(8)的顶端;所述十字支架(15)的垂架上,设有滑块及滑槽(O ;所述的采光板(17),在透明三角翼(06)中能作自由的垂直及水平旋转;所述的采光板(17)由气动阀(2)及双联式气动阀(6)驱动,以实时调整采光板(17)中轴线与太阳光轴保持平行;所述的采光板(17),以化整为另的模式安装于透明大三角翼(06)的空间里;所述的采光板(17),可旋转于狭小的透明大三角翼(06)的空间里,以实时追踪阳光轴,结合透镜群聚光技术的协同应用,采光板(17)可获高达50%以上的太阳能转换率;所述的气动阀(2),通过“L”架A (3)固定于上支柱(8)的轴承座(5)上,气动阀(2)能随着上支柱(8)的旋转作同步的旋转;所述的气动阀(2)的推杆C (14)的前端,与位于采光板(17)背面的十字支架(15)上的滑块及滑槽(I)中的滑块相连接,随着推杆C (14)的运动,采光板(17)在上支柱(8)上,能调整垂直的角度;所述的双联式气动阀(6),通过“L”架B (11)固定安装在位于下支柱(18)上的安装环座(13)的下方;所述的上支柱(8)与下支柱(18)通过轴承(12)相连接;所述的轴承(12)位于上支柱(8)下端的轴承座(5)中;所述的轴承(12),紧实地套着于位于下支柱(18)上方的,安装环座(13)上的下支柱(18)上,以实现上支柱(8)在安装环座(13)上可作旋转运动;所述的轴承座(5)上设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